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扁平苔藓

慢性口腔黏膜皮膚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膚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病與精神因素(如疲勞、焦慮、緊張)、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障礙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壓、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中醫病名:口腔扁平苔藓 外文名:Oral Lichen Planus 别名: 就診科室:口腔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傳染病:否 疫苗預防:否 發病部位:口腔粘膜 是否進入醫保:是

疾病介紹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膚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病與精神因素(如疲勞、焦慮、緊張)、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障礙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壓、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某些藥物例如甲基多巴、阿的平、氯喹、氨苯唑、開博通、奎尼丁等,還有某些中藥後,或者在口腔内有金屬充填體或者修複體時,口腔内可能會出現類似扁平苔藓的改變,或者可以使原有的扁平苔藓的病損加重,在停止使用可疑藥物或更換充填體和修複體後病損明顯減輕或者消失。

基本概述

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是最常見的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是一種皮膚、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患。在口腔頰、舌、唇、腭的黏膜上,有時可以發生一些白色枝條狀或,網紋狀的病損,部分黏膜發紅或者糜爛,這種病稱為扁平苔藓。這本是一種皮膚病,但同時或單獨發生在口腔黏膜的也不少,以中年女性較易發病,扁平苔藓 是皮膚和黏膜的慢性炎症,不是由黴菌引進的癬,因此不傳染。從十幾歲兒童到六七十歲老人均可發病。但多發于中年。以30一50歲占比例最大。

臨床症狀

發病多為潛伏性和漸進性的慢性炎症性損害。本病表現多樣,除口腔粘膜和皮膚損害外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狀。

患者多無自覺症狀,常為偶然發現,所以難以确定開始發病時間,局部有粗糙木澀感,或燒灼性敏感或發癢不适。粘膜有炎症充血時,遇辛、熱、辣等厚味刺激可發生敏感灼痛。在上皮糜爛潰瘍時,則疼痛加重。口腔粘膜損害,可發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以頰部最多見,其次為舌。

主要特征為珠光白色條紋。白紋可以向各個方面延伸,整個線條不被紅紋“切割”,凡白紋稠密時可交織成網狀,稀少時可呈樹枝狀,也可為單線條或繞成環形。損害往往具有明顯的左右對稱性,粘膜柔軟,彈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輕度刺激痛。

病損表現為灰白色角化小丘疹,為針頭大小,組成細的花紋,稱WickhamStriae。表面光滑可互相交織延伸成條紋狀、網狀、環狀、斑塊狀等多種形态,周圍炎症不明顯,可有紅色邊緣,粘膜可發生紅斑、充血、糜爛、潰瘍、萎縮和水疱等損害。口腔内可同時出現多樣損害,病損可互相重疊和互相轉變,如網狀病損在吸煙等刺激因素下,可轉變為斑塊狀病損,萎縮型轉為糜爛型,環網狀病損時間長久可變成不規則形狀的棕褐色或暗紫色色素沉着。病損多呈對稱性分布,粘膜一般保持原有的柔軟度和彈性。病情可有反複波動,輕重不等,一般難以自愈。

疾病分類

網紋型

由小丘疹連成的線狀白色、灰白色花紋,花紋可組成網狀、樹枝狀、環狀或半環狀等多種形狀,也可表現為白色斑塊狀。可發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頰部最多見,大多左右對稱。

糜爛型

常在充血基礎上發生糜爛,所以又稱充血糜爛型。糜爛周圍有白色花紋或丘疹,疼痛明顯。長發生于頰、唇、前庭溝、磨牙後區、舌腹等部位。

萎縮型

多見于舌背,為略顯淡藍色的白色斑塊,微凹下,舌乳頭萎縮緻病損表面光滑,發生在牙龈時,則有充血或表淺糜爛,臨近可見有白色花紋。

發病原因

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病與精神因素(如疲勞、焦慮、緊張)、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障礙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壓、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發病機制

目前傾向于免疫學說,細胞介導的局部免疫應答紊亂在OLP的發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免疫病理研究表明OLP上皮基底膜區有免疫球蛋白沉積,主要為IgM,也可有IgG和C3的膠樣小體。

病理生理

上皮不全角化,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及固有層有密集淋巴細胞浸潤帶。粒層明顯,棘層肥厚者居多,少數萎縮變薄,上皮釘突呈不規則延長,下端有時變尖呈鋸齒狀。基底細胞排列紊亂,基底膜界限模糊不清,基底細胞液化變性明顯者可形成上皮下疱。棘層、基底層或固有層内可見嗜酸性紅染的膠樣小體。

臨床表現

好發群體

該病好發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疾病症狀

患者多無自覺症狀,常偶然發現。有些患者遇辛辣、熱、酸、鹹味刺激時,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木澀感、燒灼感,口幹,偶有蟲爬、癢感。

疾病危害

充血糜爛型患者可導緻進食疼痛,本病為癌前狀态,癌變率小于1%。

診斷鑒别

症狀體征

口腔扁平苔藓是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網紋型一般無自覺症狀,充血糜爛型可有進食疼痛、燒灼感等

診斷标準

中年女性多見,病損大多數左右對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組成的線條構成網紋狀病損,與正常黏膜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白色線條間及四周可為正常粘膜或有充血、糜爛甚或潰瘍。必要時可進行組織活檢确診。

輔助檢查

組織活檢可明确診斷。

疾病治療

OLP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無根治的特效方法。治療原則是仔細詢問病史、了解全身情況,調整心理狀态。如精神狀态,睡眠,月經狀況,消化道情況等。

局部治療

病損局限有症狀者,以局部治療為主:

1.注意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煙酒、牙石、殘根殘冠、尖銳牙尖、齲洞或牙體缺損不良修複因素及牙科充填材料等。

2.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軟膏,藥膜,噴霧劑等形式。

3.局部封閉:對糜爛潰瘍型,可使用病損區基底部激素注射。

全身治療

針對急性大面積或者多竈糜爛型扁平苔藓,可以使用全身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對重型或發作頻繁複發性口腔潰瘍的者可聯合應用,應用視病情而定。

2.免疫增強劑:免疫功能低下者(結合患者全身情況和實驗室免疫檢查結果)。

3.中醫藥:辨證論治。

4.其他輔助治療藥物:補充維生素類等。

5.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氯喹

中醫藥治療

中醫藥治療可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

1.局部治療對于糜爛潰瘍型可使用養陰生肌散,西瓜霜,冰硼散等。

2.全身治療以辨證論治為治則,根據不同辯證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香砂養胃丸,散結靈等。

疾病預後

須定期随訪,癌變率小于1%。

疾病預防

1.保持口腔衛生,消除局部因素的刺激作用。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疾病。

3.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及營養搭配,戒煙酒及辛辣食物.

4.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态,緩解焦慮情緒。

5.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保健。

變異情況

1.伴全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

2.治療過程中出現病損的變化;

3.有上皮異常增生或癌變者;

4.治療過程中出現并發症者.

出現變異情況必要時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血細胞分析、免疫功能、結合菌素試驗、胃腸道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等)診斷和治療,以及相關學科會診。

病因病理

從臨床與基礎的研究中,發現有關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認為發病可能與神經精神障礙、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關,有報告家族中有同樣患者,是否與遺傳有關尚無确證。應用鍊黴素、異煙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發生扁平苔藓樣皮疹,或促使該病加劇。

病理改變可概括為:角化過度與角化不全,伴粒層肥厚基底細胞壞死液化變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此外,有時在棘層、基底層或結締組織内可看到圓形的嗜酸性膠狀體(Givattebodies,希氏體),其體積小于棘細胞,但膠狀體也可見于盤狀紅斑狼瘡等多種疾病。在電鏡下可見基底細胞的橋粒與半橋粒的松解變性,于是導緻大量炎症細胞浸潤,并在基底細胞與基底膜分離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疱。

變性的橋粒可能成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應,所以在直接免疫熒光檢查下,有時能在基底膜區出現由免疫複合物沉積所産生的熒光。此外,還可看到基底膜的改變;不規則、增厚、斷裂與重新形成;基底膜斷裂使炎症細胞進入棘層,棘層内的膠狀體可能是被巨噬細胞所吞噬的變性或死亡的上皮細胞。

該病屬中醫“口蕈”範疇。中醫認為該病屬于陰血不足,虛損積熱化火,血虛生風産燥,緻使肌膚粘膜失其濡養;或因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濕熱瘀滞蘊熱化火;或為肝郁氣滞蘊熱化火;或肝腎陰虛,陰虛火旺,虛火上炎所緻。另外加以風、濕、熱三邪蘊于肌膚不得疏洩,可誘發加重該病。

鑒别診斷

扁平苔藓應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鑒别:

1.口腔赤斑病(簡稱赤斑,口腔紅斑)赤斑是一種紅色口腔粘膜癌前損害,非常類似于癌前皮炎——博溫病(Bowendisease),二者在組織病理海陸空上的改變,也常難以區分。為免于在字面上混同于良性的炎症性紅斑(macule)而稱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質上的差異。

赤斑好發于“危險區域”:舌腹(緣)—口底、口角區頰粘膜與軟腭複合體;中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赤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縮與異常增生,臨床上的突出表現為血紅色的光亮似“無皮狀”的圓或橢圓形斑塊,界限非常清楚,觸診非常柔軟,類似“天鵝絨”,損害微凹或平狀;無明顯疼痛或不适;損害如綠豆大小,逐漸向四周擴大。這種表面鮮紅光亮而無白色成分的類型稱為均質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顆粒,則稱顆粒狀赤斑。若又有顆粒并伴有較大的結節時,則稱為顆粒—結節狀赤斑。這種類型由于同時存在兩種癌前損害:赤斑與白斑,因此,又可稱為顆粒—結節狀白斑(參閱白斑節)。

赤斑在緩慢擴展過程中,臨床特征為柔性與血紅色逐漸減退,界限不清,表面輕度隆起,觸診具堅韌感,表明赤斑已從萎縮與異常增生階段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故有時亦稱“增殖性紅斑”或“紅斑瘤”,應立即進行活檢以明确診斷。

初期赤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縮,故鏡下所見為:角化層消失或難以辨認,乳頭層上僅有2~3層棘細胞,而這幾層棘細胞往往已顯示核漿比改變,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質的細胞畸變;又由于乳頭層接近表面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呈特異的血紅色和柔軟性。

而常見的粘膜炎(mucositis)是紅色良性粘膜炎的統稱,創傷、感染、藥疹等多種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應,這種炎症反應通常也稱紅斑。紅斑呈暗紅色,無特異的血紅色,疼痛比較明顯,病程短暫。對于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損害,可在損害下注射皮質類固醇如确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内無消退迹象,應予以活體檢查。

2.盤狀紅斑狼瘡女性多見,損害常發生在唇部、頰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膚損害多見于頭面部。粘膜損害的特征為中央萎縮,外圍為白色或黃白色而發硬的斑塊,邊緣不規則但界限清楚。損害發生部位可作為鑒别參考。

以上幾種疾病與扁平苔藓的鑒别還可借助于組織學檢查:赤斑損害是角化層消失,僅有2~3層棘細胞,核漿比改變,核深染等;紅斑狼瘡損害的上皮有過度角化,但增生不明顯;白斑則上皮有明顯的異常增生;扁平苔藓的上皮有角化過度或角化不全,有時且萎縮,基底細胞排列紊亂、液化或壞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治療措施

現代醫學治療

臨床治療用維生素、抗菌藥、激素類藥、冷凍物化、微波、手術,激光等療法,同時應消除精神緊張,生活力求規律。

1.圍繞病史、臨床與實驗室檢查結果,針對有關因素予以治療:凡損害無糜爛且範圍局限時,可酌給2%~4%碳酸氫鈉溶液與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數次。每月複查1次,着重對危險區域的檢查。

2.去除機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頰面的牙石。為避免牙刷毛刺傷損害區粘膜,最好用棉簽洗拭代替刷牙。

3.發生局部糜爛時可撒敷複方類固醇粉,每日數次。症狀明顯時可局部注射确炎舒松,每周2次,與(或)加用抗生素;唇紅部可塗膚輕松,但有痂皮時應先濕敷治療,待痂皮脫落再塗一薄層,每日數次。

4.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全身應用應當慎重,效果并不理想,可試用小劑量與短程的方案,如強的松每日15mg,3次分服,約1~2周,服藥期間應作大便隐血與血壓檢查。

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局部注射的效果比全身應用更為有效。也可用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片口服。

昆明山海棠與雷公藤同屬衛矛科雷公藤科植物,适用于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能抑制遲發型變态反應,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減輕水腫,對炎症增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較大劑量可抑制特異抗體生成,副反應輕微,偶有惡心,腹脹、皮疹、白細胞減少,血小闆減少等症狀。但雷公藤是劇毒制劑,主要是對心髒的影響,禁用于未婚或已婚未育男性患者與孕婦。

劑量一般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局部可用抗黴菌治療,對病情好轉有一定幫助。

6.口服維生素A或維生素A酸

口服維生素A,每日5萬U,或維甲酸35~50mg/d,初服時可能發生頭痛、頭暈,可酌減劑量,通常在幾天後即可适應。從第2~3周起,逐漸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療程約1~2個月。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唇幹燥、脫發等。冠心病、肝腎功能異常與高血脂者忌用。

0.2%維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塗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爛的損害。塗布時先拭幹唾液,以最細毛筆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區域塗布,慎勿塗在唇紅粘膜。軟膏制劑因不能粘附于潤滑的口腔内側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劑isotretinoin與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與維生素A酸相同,主要優點是劑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應少(唇紅幹燥、脫發),但有緻畸作用。

傳統中醫治療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降火。

【内服】旱蓮草、白芍、枸杞子、白藓皮、郁金、當歸各12克,黃芩、枳殼、香附各10克,女貞子、生地、熟地、土茯苓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漱口】五倍子10克,黃柏9克,金銀花12克。加水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待冷卻後含漱,每天5~6次。

口腔扁平苔藓的病損可發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可有對稱性,頰黏膜最常見。病損由白色丘疹排列網狀、樹枝狀、環狀成條紋或斑塊等,可伴有基底黏膜充血、糜爛。因口腔扁平苔藓有癌變的可能,故應及早治療,醫生首先會采用龈上潔治術及調(牙合)等方法去除口腔及牙齒的局部不利因素,消除感染性炎症,然後會建議服用上述藥物治療,對于病損局限孤立長期不愈者,會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或紅外線照射治療。患者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清潔口腔的習慣,需要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還要放松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預防保健

患者平時要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避免病毒和細菌感染,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暢,保證良好睡眠,以利于康複。

飲食注意

疾病忌口

少食或不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養

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疾病護理

1.保持口腔衛生,消除局部因素的刺激作用。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預防和治療系統性疾病。

3.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及營養搭配,戒煙酒及辛辣食物。

4.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态,緩解焦慮情緒。

5.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保健。

上一篇:黃斑

下一篇:褐青色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