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校歌

南開大學校歌

大學校歌
南開校歌創制于五四運動前夕。曲譜借鑒了在西方廣為流傳的聖誕歌《Oh Christmas Tree》。南開校歌歌詞短小而規整,旋律铿锵而奔放,很好地展現了南開學子“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精神風貌。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南開大學校歌 發行時間: 1918年 填 詞:張伯苓 歌曲語言:漢語

創作背景

南開校歌創制于五四運動前夕。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的部分南開學生舉行茶話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校長和南開學校的運動員。在會上,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為了增強凝聚力,鞏固團體精神,應該編寫一首讓每一個南開人傳唱的校歌。張伯苓對此提議深表贊同。n

1918年末,張伯苓校長從美國留學回津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等人來遴選校歌。經過一番斟酌,張伯苓最終于1919年春天審定了校歌歌詞。南開校歌歌詞作者魏雲莊(魏爚)先生,為清末附貢生,張伯苓校長之老師,國學根底深厚,南開初期任南開中學文牍課主任兼校長秘書。譜曲為美籍教師饒伯森博士,中文名韓慕儒。他是采用了美國馬裡蘭州州歌的曲調。此事,在1919年3月31日的《校風》上有如是報道:“校長對于鞏固團體精神起見,拟請孫潤生先生審定一歌,于集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成南開真精神雲。”

南開校歌唱道:“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汲汲骎骎,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歌詞雖短,卻具有無比深邃的内涵。曲調莊嚴肅穆,引人奮發向上。南開學校凡有大型集會時,學生都會高唱校歌。

1937年7月,日軍開炮,悍然炸毀南開大學,接着,炸毀南開中學與南開小學。但南開是炸不死的,日寇隻能摧毀南開的物質,卻摧毀不了“巍巍我南開精神”,南開弦歌不辍,浴火重生,很快,她從“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又唱到了“大江之濱,嘉陵之津”。重慶南開,成為抗戰時期中國教育的一個奇迹。後來又唱到白貢蜀光中學,“沱江之濱,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就這樣,原本是南開大學、中學的校歌,後來成為南開系列學校共同的校歌。

抗戰期間,南開大學将“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的校歌從天津唱到湖南長沙;高歌猛進,再行軍三千裡,西進唱到雲南昆明。

南開校歌豪邁昂揚又不失悅耳動聽,年輕歡快又不失悠遠穩重,詞曲交融,彰顯了“日新月異”的進取精神,提出了“智仁勇真純美”兼備的教育方針和“文質彬彬”的人才培養方向,蘊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在中國大學的校歌中獨具魅力,幾十年來傳唱不衰,已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名歌佳曲。n

歌曲歌詞

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汲汲駸駸,月異日新,發煌我前途無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純,以鑄以陶,文質彬彬。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

詞彙譯釋

白河:它是流經天津入海的海河舊名n

津:河的渡口,此處指河海交彙處n

巍巍:高大雄偉n

汲汲:劇也《前漢揚雄傳》:不汲汲于富貴n

駸駸:馬行急也,引自《康熙字典》

發煌:發揚光大n

無垠:無限n

美哉大仁,智勇真純:贊美南開精神中對受教育者要求的n

以鑄:教育就是要鑄造大仁、大智、大勇、真誠、純樸人的文化素質和品德n

以陶:教育也陶冶受教育者的高尚情操文質:文化素質n

彬彬:文雅,代表高水平n

校歌在第一段落的三句歌詞中直接高唱出歌的主題:南開精神,也就是說,偉大的南開精神發源于渤海之濱和海河之津。南開校歌實際上就是南開精神的頌歌。n

第二段歌詞中,汲汲駸駸是追不及待的意思,也正如毛主席在詩詞中所說的:“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月異日新是校訓的下半句,意即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永遠踏着新的步伐走在時代前沿,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南開學子隻要以隻争朝夕的精神不斷改革創新前進,我們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n

第三段美哉大仁,智勇真純是對南開精神實質的贊頌,“大”字指大仁、大智、大勇,南開人的光輝典範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同志。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大仁、大智、大勇的偉人風範,也可以看到南開精神所要求的真誠和純樸,南開教育就是要造就出大批量的文化素質高超的人才。n

轶事

1999年5月,南開大學為莅校視察的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組舉行了一場彙報演出。節目開始前,全場數千人首先起立高唱南開校歌。群情振奮,歌聲雄渾。站在專家組組長身邊的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同樣聲音洪亮激情飽滿地高唱:“渤海之濱,白河之津,巍巍我南開精神……”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義遒目睹此景非常感動,他說:“太感人了,我從未聽過這樣昂揚動人的校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