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

半坡

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
半坡遺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
  • 中文名:半坡
  • 外文名:Banpo Site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浐河東岸半坡村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公元前約5000左右)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
  • 全稱:半坡遺址

曆史沿革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部浐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現了半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

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主持,先後對半坡遺址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發掘,先後參加發掘工作的有将近200人,總計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遺址保護大廳改造工程建設的随工清理中,發現了祭祀等重要遺迹和石硯等重要遺物。

遺址介紹

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發掘面積為1萬平方米,共發現房屋遺址46座,圈欄2座,儲藏物品的地窖200多個,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甕棺葬73座,燒陶窯址6座,以及大量生産工具和生活用品。

半坡遺址向世界生動地展現了五六千年前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半坡先民們的生産與生活情景。半坡居民大多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屋内有竈炕,供炊煮和取暖用。并且當時的半坡人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以及保留火種。

建房時他們先在地上挖出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坑,在坑中埋設立柱,然後用樹枝等材料沿炕壁建起圍牆,有的還在内外抹上草泥,以增強牢固性,最後在立柱和圍牆上架設屋頂.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白菜和芥菜。是最早種植芥菜的國家。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動物,還會制作彩陶,紡線,織布,制衣,并且會骨制箭頭、魚叉、魚鈎打獵捕魚1958年,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座遺址性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半坡博物館現有2個陳列室和1個遺址大廳。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遺址發現的生産工具,有石器、漁具、紡輪、骨針、魚鈎、魚叉等,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産活動的各種場面及表明半坡人過着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和各種發明創造。半坡博物館曾在修複當中,已在2006年7月重新開館。

在中國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聚落遺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糧食作物是粟和蔬菜,中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也是較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遺址特點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區、墓葬區和制陶作坊區。居住區由一條大的人工壕溝圍繞,區内被1條小溝分為2片,每片中心有1座大房子,周圍是小居室。房屋形制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築2種,房子之間有儲藏東西的窖穴。房子周圍還發現長方形家畜圈欄、小孩甕棺葬和幼兒土坑墓。

大溝外北邊是公共墓地,東邊是窯區。從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鏟、石刀、石碾等生産工具和陶罐、陶盆、小口尖底瓶等生活用具來看,半坡人過着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他們具有較強的審美觀念,在彩陶上繪着人面、魚、鹿、植物等象生性花紋和三角形、圓點等幾何圖案,還用石、骨、陶、蚌制成耳飾、發飾等裝飾品。

上一篇:博望坡

下一篇:指動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