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黑風暴

北美黑風暴

自然災害
北美黑風暴是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
  • 中文名:北美黑風暴
  • 外文名:North American Black Tide
  • 别名:
  • 時間:1934年5月11日淩晨
  • 地點:美國西部草原

名稱

北美黑風暴

英語名稱:North American Black Storm 或North American Black Tide

簡介

1934年5月11日淩晨,美國西部草原地區發生了一場人類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風暴。風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個東西長2400公裡,南北寬1440公裡,高3400米的迅速移動的巨大黑色風暴帶。風暴所經之處,溪水斷流,水井幹涸,田地龜裂,莊稼枯萎,牲畜渴死,千萬人流離失所,動力具有豐富沙塵源的荒漠是構成黑風暴的物質基礎。

沙暴發生時,風力多在4~8級,近地面的細沙和粉塵被輸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見度可維持在千米以上,卷起的沙塵物質一般在就近的障礙物或綠洲邊緣沉積,造成沙埋、沙割之害。還有一種與沙暴不同的塵暴現象—8級以上強風把大量塵土及其他細顆粒物質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達500~3000米的翻騰風牆。暴風攜帶的塵土滾滾向前,在高空可飄散到數千公裡甚至1萬公裡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塵暴與沙暴的結合就是沙塵暴,黑風暴是特大的強沙塵暴。

啟示

這是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曆史性懲罰。由于開發者對土地資源的不斷開墾,森林的不斷砍伐,緻使土壤風蝕嚴重,連續不斷的幹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現象。在高空氣流的作用下,塵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塵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風暴帶。《紐約時報》在當天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專題報道。黑風暴的襲擊給美國的農牧業生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原已遭受旱災的小麥大片枯萎而死,以緻引起當時美國谷物市場的波動,沖擊經濟的發展。

人類每一次對自然界的勝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應的反應。繼北美黑風暴之後,前蘇聯未能吸取美國的教訓,曆史兩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蘇聯新開墾地區先後再次遭到黑風暴的侵蝕,經營多年的農莊幾天之間全部被毀,顆粒無收。大自然對人類的報複是無情的。3年之後,在這些新開墾地區又一次發生了風暴,這次風暴的影響範圍更為廣泛。哈薩克新開墾地區受災面積達2千萬公頃。

北美和前蘇聯的黑風暴災難的發生,向世人揭示:要想避免大自然的報複,人類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說,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時,還要自覺地做好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否則将會自食惡果。

自然災難

20世紀十大自然災難

第1:北美黑風暴

第2:秘魯大雪崩

第3:孟加拉國特大水災

第4:“黑色妖魔”鼠疫

第5:喀麥隆湖底毒氣

第6:倫敦大煙霧

第7:百慕大地區神秘災難

第8:通古斯大爆炸

第9:智利大海嘯

第10:唐山大地震

影響

這是大自然對人類文明的一次曆史性懲罰。由于開發者對土地資源的不斷開墾,森林的不斷砍伐,緻使土壤風蝕嚴重,連續不斷的幹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現象。在高空氣流的作用下,塵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塵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風暴帶。《紐約時報》在當天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專題報道。

黑風暴的襲擊給美國的農牧業生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使原已遭受旱災的小麥大片枯萎而死,以緻引起當時美國谷物市場的波動,沖擊經濟的發展。同時,黑色風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層刮走,露出貧瘠的沙質土層,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嚴重制約災區日後農業生産的發展。

人類每一次對自然界的勝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應的反應。繼北美黑風暴之後,前蘇聯未能吸取美國的教訓,曆史兩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蘇聯新開墾地區先後再次遭到黑風暴的侵蝕,經營多年的農莊幾天之間全部被毀,顆粒無收。大自然對人類的報複是無情的。3年之後,在這些新開墾地區又一次發生了風暴,這次風暴的影響範圍更為廣泛。哈薩克新開墾地區受災面積達2千萬公頃。

北美和前蘇聯的黑風暴災難的發生,向世人揭示:要想避免大自然的報複,人類一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也就是說,人類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時,還要自覺地做好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否則将會自食惡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