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重點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所在地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占地3000多畝,總建築面積170餘萬平方米。建校以來,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複學位制度後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3年入選首批“2011計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學校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以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發展願景目标。
    中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文名:Beihang University 簡稱:北航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綜合類 學校特色:首批“211”工程大學 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 現任領導:徐惠彬(校長兼黨委副書記) 專職院士數:兩院院士26人 本科專業:74 碩士點:39 博士點:25 博士後:23 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 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校歌:《仰望星空》 地址:學院路校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7号 院校代碼:10006

北航校史

1952年10月24日,教育部簽發關于成立北京航空工業學院(成立後正式名稱為北京航空學院,簡稱北航)的批文。

1952年10月25日,在清華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和四川大學、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航空系合并的基礎上,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北京航空學院正式成立。是由當時清華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華大學、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今重慶建築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的航空院系。

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澱區柏彥莊選定校址後,6月1日就在四周沒有公路的一片農田及墳堆土窪上正式動工興建,數千名建築工人日夜奮戰,半年之内就完成了6萬平方米的建築。同年10月全體學生及部分教職工即遷居新校,開始正常的學習與工作。計劃中的基本建設任務到1957年基本完成,竣工面積135245平方米,修建道路64160平方米,完成投資3560餘萬元。n

1954年6月,武光被任命為北航第一任院長。同年,為适應航空工業建設的需要,北航增設飛機設備、航空材料兩個系以及航空儀表與自動器、飛機電氣設備、特種設備、金相熱處理、鑄造、壓力加工和焊接7個專業。n

1956~1957年,根據我國12年科學規劃的要求,北航在國内率先設立導彈類、管理類以及理科與工科相結合的空氣動力學等專業。增設了導彈設計、液體火箭發動機、空氣動力學、無線電設備、航空工程經濟、儀表工藝等專業,成立了當時國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經濟系。這樣就開始有了不同于蘇聯模式而根據我國航空工業實際需要自行設置的新專業,并成立了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力學及噴氣發動機原理3個研究室。

1958年,在黨的總路線和教育方針指引下,北航開展勤工儉學,提倡并實踐教學與科研、設計、生産的四結合,開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全校師生在100天内,完成了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的“北京一号”輕型旅客機的研制,同年9月24日試飛成功,并進行了京滬間2500公裡的航線試飛;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于同年9月22日在東北白城子靶場發射試驗成功;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号”,即在安2型飛機上安裝了自行研制的無人駕駛控制系統,将該機改裝成無人駕駛飛機,于同年9月25日試飛成功,為我國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展開了先河。n

1958年新設立解算裝置、火箭地面機械與發射裝置專業。1959年又設立航空非金屬材料、腐 與表面保護、無線電導航、雷達、遙控遙測、航空原子能發動機設計等新專業,建立了火箭發動機、導彈控制系統等研究室,連同前已建立的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力學、噴氣發動機原理及陀螺儀研究室,形成了進一步開展科研工作的中心。1959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北航成為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這是對北航成立7年來工作的充分肯定。

1960年增設航空核動力、航空工藝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設立飛行器自動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設立了10個系35 個專業。n1977年恢複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1978年又恢複研究生招生。1978年北航按6大類21個專業組織本科生招生,它們是:飛行器設計類,含飛機設計、有翼導彈設計、飛行器高空設備3個專業;航空工程數學力學類,含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航空結構力學與強度2個專業; 航空發動機設計類,含航空發動機設計、固體火箭發動機設計2個專業;航空材料及機械制造工程類,含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航空非金屬材料及成形工藝、金屬腐蝕與防護、航空焊接、飛行器制造工程5個專業;航空自動控制類,含航空陀螺儀表與慣性導航、航空儀表與傳感器、航空液壓氣壓附件、航空電機電器、飛行器自動控制5個專業;航空電子及計算技術類,含遙控遙測、電子計算機、雷達與導航、微波技術4個專業。n

1978年7月成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11月恢複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8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北京航空學院改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标志着北航從單一工科發展成為工理管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n

1989年,學校成為國家八五期間全國14所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n

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n

2001年,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高校行列。n

2010年,學校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n

2011年,學校成為國家“珠峰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院校之一。n

2012年,這所新興的大學迎來了她60歲的生日,入選首批“2011計劃”。

學術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建校以來承擔了大量國家(國防)科研任務及産學研合作項目。n學校目前承擔的國家(國防)計劃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民口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課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部委及省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人文社科科研項目(課題)、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武器裝備探索研究計劃項目、預先研究項目、國防科工項目、軍品型号研制生産項目、國防創新特區項目等近20大類。n近五年來,我校共承擔各類計劃項目8000多項,預算經費近80億元,承擔産學研科技合作項目近10000項,合作經費超過40億元。科研經費到款由2012年的22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超過26億元,科研經費總量穩定在全國高校前10名,人均科研經費位居第一。n2016年承擔國家(國防)計劃項目1100餘項,預算經費達到15.9億元,承擔産學研科技合作項目1800餘項,合作經費達到7.77億元。2016年科研經費到款超過26億元,其中計劃項目經費18億元,産學研科技合作經費8億元。nn

辦學條件

通過實施“UPS國際化發展戰略”,構建北航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國際競争力和影響力。先後與全球200餘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倡導發起“國際航空航天教育協會”并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T.I.M.E.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創設了“自旋電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台。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集團聯合創辦中法工程師學院,融合中法兩國工程教育優勢,被譽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範。成立“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努力建設全新高水平國際化通用工程教育示範學院。與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及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籌建中法航空大學。實施“全球校園計劃”,打造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大力開展學生交換、雙學位、聯合培養、國際暑期學校等各類海外學習項目,把北航校園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北航學子充分享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範圍内吸引優秀學生,國際學生規模、生源質量、培養層次、教育水平進入全國高校前列。獲批設立了“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教育培訓中國中心”和“北鬥國際交流培訓中心”。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國際科研合作成果顯現,建立了10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所獲榮譽

學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先導,強化基礎性、前瞻性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彙聚、與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頂級創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團隊,科研總量不斷擴大,科研經費人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一。有1個國家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含4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3個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70餘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9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強化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國家級創新平台,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建校60餘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國内高校前列,研制發射(試飛)成功的多種型号飛行器填補了國内多項空白,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号”、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飛機、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标志性成果直接應用于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并助力研制的國産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制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制的某型無人機定型并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十五”以來,北航共獲國家三大科技獎勵70餘項,其中,近16年獲得15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創造了一所大學連續獲國家高等級科技獎的紀錄,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模式”。學校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協同增長,實現了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發表文章的突破。學校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與航空、航天、發動機、船舶等國家重點骨幹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獲“2011計劃”首批認定。聯合中國工程院成立中國航空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打造我國航空工程科技領域首個國家級智庫。全面融入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環北航知識經濟圈”,北航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

形象标識

整個标志的外部為内外兩層的同心圓形,和諧而自然,象征宇宙的無限深遠、時空渾一而又參差多态的多層次結構。其核心圖案,昂揚向上的雙箭頭(飛行器)乃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圖形,和展開的書卷、橢圓的衛星軌道以及星座閃爍的太空,共同組成了北航認同的一種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術特色。n

标志中的1952字樣,不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從特殊的曆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負的曆史使命,那是國家的重托和一個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n

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鮮明的比照體系:中國書法的文化意蘊,顯示了北航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英文校名則展示了在新的曆史時期,北航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決心。n

标志的基礎色調為科技藍,具有開放、嚴謹、穩重、進取的内涵,呈現出北航文化中獨有的志在藍天、勇于探索的特質,也是北航人傾注特殊感情的一種色彩。nn

文化傳統

學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的北航精神和“開放包容、務實擔當”的北航文化,以三代北航人的“長鷹志”“中國心”“陀螺夢”凝聚共識,以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打造空天報國精神标識。深刻把握新媒體陣地對大學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精心打造了以官微“航小萱”為核心的新媒體傳播矩陣。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航空航天博物館、音樂廳、藝術館、校史館、藝文雅苑、緻真共享空間、詠曼劇場、藝文空間等文化場館為陣地,以感動北航、北航大講堂、我愛我師、博雅課堂、高雅藝術進校園、駐校藝術家/作家計劃、大學生藝術團等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了傳統承續品牌、典型引路品牌、文化景觀品牌和人文滋養品牌,營造了教風優良,學風嚴謹,景觀優美,人景祥和的一流大學文化氛圍,在全國高校起到探索和示範作用。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文化育人示範項目2項、特色展示項目2項,并獲首都文明校園、北京高校十佳美麗校園、首都文明單位标兵稱号。

學校領導

姓名

職務

分管工作

曹淑敏

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負責機構編制工作,兼任北航黨校校長。

聯系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

徐惠彬

校長

黨委副書記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負責監察、審計、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設工作,兼任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主任。

聯系校學術委員會、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宇航學院。

房建成

常務副校長

負責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保密、财務管理、科研管理、産學研合作、醫工交叉、學會、學報、期刊工作,協助負責機構編制工作,兼任前沿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

分管發展規劃部(處)、科學技術研究院、财務處、科協。

聯系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

何新洲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協助黨委負責黨風廉政建設、巡察工作,協助負責監察工作。

分管紀委辦公室(監察處)、巡察辦公室。

聯系經濟管理學院、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

陶 智

副校長

負責信息化建設、科研條件保障、軍民融合、智庫建設、圖書資料、資産經營工作,協助負責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設工作。

分管信息化辦公室、國家實驗室辦公室、軍工科研處、圖書館、北京北航資産經營有限公司。                

聯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國際通用工程學院、無人系統研究院、航空發動機研究院、中國航空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

劉樹春

副校長

負責資産管理、校園規劃與基本建設、招标采購監督管理、沙河校區管理、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校工會、教代會工作。

分管校園規劃建設與資産管理處、校園規劃建設與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招标采購管理中心、沙河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校友聯絡發展處、校工會/教代會辦公室。

聯系空間與環境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微電子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

全球合作

國内合作

2016年9月,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的号召,北航專門成立國内合作委員會,統籌推進國内合作工作。同時,設立國内合作辦公室,作為委員會常設辦事機構,支撐和保障國内合作委員會戰略研究、咨詢論證、授權決策、協調督辦等職能的發揮。n

國内合作辦公室在國内合作委員會領導下,積極發揮參謀助手和業務中樞作用,主要開展以下工作:開展國内合作戰略研究與分析、提議并組織召開國内合作委員會會議、聯系協調國内合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以及各校地合作基地共同落實國内合作委員會決議,推動和開展合作業務,共同支撐學校“雙一流”大學建設與發展。

國際合作

學校緊密圍繞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戰略,通過實施“寰宇巡天”計劃,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先後與國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T.I.M.E.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創設了“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費爾北京研究院”、“托馬斯北京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國際合作平台。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集團聯合創辦中法工程師學院,融合中法兩國工程教育優勢,被譽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範。成立“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努力建設全新高水平國際化通用工程教育示範學院。實施“全球校園計劃”,建立高水平、特色鮮明的學生交換、聯合培養、雙學位、國際暑期學校項目,把北航校園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北航學子充分享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範圍内吸引優秀學生,國際學生規模、生源質量、培養層次、教育水平進入全國高校前列。獲批設立“聯合國附屬空間科學與技術教育亞太區域中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教育培訓中國中心”和“北鬥國際交流培訓中心”。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頂尖高校共同建設“北鬥絲路學院”,開啟北鬥導航服務于“一帶一路”的新起點。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國際科研合作成果顯現,建立了7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nn

上一篇:嶺上開花

下一篇:中國唱片總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