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創辦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學院,是新中國為“培養尖端科學發展所需的高級化工技術人才”而創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化工大學肩負着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以及原創性高新技術開發的使命。[1]
    中文名:北京化工大學 簡稱:北化(BUCT)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學校類别:理工類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校訓:宏德博學、化育天工 校歌:《母校之光》 地址:東校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15号昌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南澗路29号西校區:北京市海澱區紫竹院路98号 院校代碼:10010 知名校友:賀國強、周小川、李學勇、馬正武、程維

建校初期

北京化工學院

1958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親自審批,将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的化學系科部分合并組建北京化工學院,隸屬原化學工業部領導。9月15日,正式開學,此日定為校慶日。建校初期,設有3個系12個本科專業,在校生規模達3150人,專業設置除基礎化工外,還設有同位素分離、無機鹽、國防化工、高能燃料等絕密專業。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66年—1970年,“文革”期間,學校遭到嚴重破壞,學校停課,中斷招生。

1971年—1976年,招收6屆工農兵學員。

院系專業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共設有15個二級學院,開辦51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11人(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雙聘院士4人),其他國家院士6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獎者24人,“973”首席科學家8人次,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0人、教學名師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全國優秀教師9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獲得者5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人,“北京市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30人(其中在崗30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69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擁有8個博士後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學校擁有1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5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涵蓋14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北京市交叉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社科類省部級基地;擁有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1個國家國防科工局第二批國防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引智基地,1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