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核試驗基地

前蘇聯核試驗基地

軍事試驗基地
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在北部延伸的群島,由兩個面積為82平方公裡的島嶼構成。北島的絕大部分和南島的一部分長年覆蓋着冰雪。在1955年9月21日到1990年10月24日期間,蘇聯在這裡進行了132次核爆炸試驗,其中87次是空中核試驗,1次地面核試驗,2次水上、3次水下和42次地下核試驗。過去ufo和超自然現象研究者經常談論這個群島。據稱1985年時,該群島被改造成為ufo的儲存和研究基地。當時那裡有四個碟形飛行器,其中三個是1972年、1978年和1984年在蘇聯境内墜毀的,一個是蘇聯的仿制品。冷戰時期蘇聯一直在哈薩克斯坦的東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進行秘密核試驗。40年間這裡共進行了670次核爆炸試驗,而當地還居住着70萬居民。
  • 中文名:前蘇聯核試驗基地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Former Soviet nuclear test site
  • 實驗次數:670次
  • 創建時間:1947年
  • 地理位置:俄羅斯烏拉爾山脈
  • 周邊居民:70萬

危害分布

廣島、内華達、比基尼島、切爾諾貝利……提起這些地方,人們多半會立即聯想到核武器、核洩漏帶來的恐怖後果。但是,說到哈薩克斯坦的東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又有多少人知道?

世界上再沒有其他地區曾經如此嚴重地被污染過。廣島隻遭受過一次原子彈襲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也隻出過一次事故。但是,塞米巴拉金斯克周圍方圓數百千米的人們卻四十年如一日地經受着核爆炸原子塵的危害。

來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核試驗基地,遠遠就可以看到核爆炸留下的黑如焦炭的岩石,以及又深又大的“殒石坑”。光秃秃的山坡上寸草不生。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這裡部分地區的輻射劑量是正常地帶的192倍。

謝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基地位于哈東部地區,占地18500平方公裡,1949年投入使用,1989年停止使用。40年間,該基地共進行過500多次核試驗。

試驗曆程

1947

一切都是從1947年開始的。1947年,蘇軍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西南劃出四千多平方千米土地,把這裡變成高度機密的蘇聯核武器試驗計劃的指揮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寶利根。但在地圖上,你根本找不到這個地方。

“塞米巴拉金斯克-21”,是這一核試驗基地的代号。1945年斯大林命令克格勃首腦拉夫倫提·貝利亞全權負責蘇聯的核武器計劃,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根本不在拉夫倫提·貝利亞的考慮範疇之内。

1949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爆炸點就在距離寶利根“零号地點”僅僅60米的空中。很少有人知道,在18千米外的多倫村,800名村民受到了緻命核輻射;而就在當晚,風把核爆炸産生的原子塵帶到了180千米之外的地方。從1949年直到1989年10月19日,這裡一直在進行地下核試驗,而附近地區70萬人被暴露在核輻射中,40年間總共進行了至少670次核爆炸!更令人心驚的是,一些試驗還出了差錯。

1956年,一架飛機投下了一枚相當于1000噸TNT炸藥爆炸力的氫彈,爆炸産生的帶有放射性的雲團,竟随風飄到了中國境内。之後,蘇聯又在北極圈内對氫彈進行了測試。

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總共有3萬名哈薩族人在這個蘇聯核試驗中心服役,可是現在得以存活下來的尚不足100人。

草原鬼屋

“草原鬼屋”這片“死屋”跟法國一樣大

塞米巴拉金斯克位于西伯利亞以南,是面積跟法國相仿的魯陵地區的省會。19世紀那裡曾是俄羅斯帝國一個買賣毛皮的交易站。被流放到此的俄國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據在那裡的生活寫下了小說《死屋手記》。如今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确像一間大“死屋”:那裡的居民缺乏免疫力,未老先衰,患有種種癌症。

那裡出生的嬰兒沒有四肢,或是沒有骨頭;那裡的孩子先天癡呆;那裡有諸多惡性基因突變的病症……貧窮、害怕又委屈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人就這樣走過了幾十年,而他們的未來也一樣沉重得難以承受。“我們隻是實驗品”1947年,原蘇聯軍隊将這座城市西南一片1.85萬平方公裡的草原劃出并實施了森嚴的軍事戒備。

原蘇聯核武器試驗的指揮中心———“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區”秘密建立了,它在核試驗區域的代号為“塞米巴拉金斯克-21”。地圖上沒有這個“多角區”的标記,不過它給當地的人們留下的痕迹卻永遠無法去除。已經80多歲的原蘇聯生物科學家沙伊姆·巴穆克漢諾夫在1957年到1962年曾帶領一個科學研究小組調查核武器危害。

這個小組向莫斯科提交的20多份報告中,陳述了早期核試驗帶來的巨大破壞:土壤浸透了放射性顆粒,存活的牲畜身體畸形。此外,報告中還講述了一些“人類病狀”。然而試驗中心工作人員把當地癌症患病率和殘疾畸形人數翻兩番的原因歸結為“哈薩克人吃的不好”。軍隊更是“封殺”了科研小組的研究結果,指責這些“找麻煩的人”不愛國,并在1962年解散了科學小組。

疾病危害

村民博拉特1949年時還是個孩子,和許多孩子一樣,他跑出去看了第一次核爆炸。博拉特說,“每次(核試驗)前一天,當兵的就來告訴我們把瓷器收起來,别開烤爐。因為爆炸會把爐門炸飛,把房子燒着。但他們從沒告訴我們,在地裡幹活就更不安全了,也沒說這出的牛奶和肉吃了就會生病。”這已經算不錯了,有些士兵告訴當地人在爆炸時站在戶外,以免被壓死。他們似乎不知道,放射比石頭殺人更快。“

他們也沒說很多人會瞎眼,很多人渾身疼怎麼也治不好。我們村嫁出的女兒們離婚了,因為她們生不出孩子來。孩子們好多都是傻子,不少年輕人都自殺了。”受到傷害的并不止當地居民。當時在蘇聯核試驗各個場所服役的3萬多名哈薩克士兵隻有100多人還活着。

1991年,當年的普魯氏菌病第四防治站改名為放射醫學及生态學研究所。研究所的博利斯·古謝夫教授說,“去年我們治療了3200名病人,比前年多18.5%。幾十年後,那些直接受輻射的人都死後,這裡還是會有人受到輻射的影響,他們中有的現在還沒有出生。

顯然1949年到1963年間受到地上和空中核爆炸輻射的人受害最深。試驗轉入地下後出生的人群要健康一些,患病的方式也與前不同。”古謝夫教授說:“影響好像是直接蹦到了下一代。首批試驗後的9-15年間,很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有60%都是不正常的。

随後10年,患病率下降了,接近正常。可到了1985年,我們又發現各種癌症的不正常上漲———血癌、乳腺癌、皮服癌和腦癌。可直接輻射已經降到最小了。一些哈薩克人還患有黑素瘤等皮膚癌症,這可是哈薩克人不易患上的病症,但現在連嬰兒都會染上。”

美國核試驗基地内華達試驗基地位于拉斯維加斯西北部60英裡,是美國最主要的大陸核武器試驗基地。從1951年起,美國共在那裡進行了100多次大氣層試驗。1963年地面以上的試驗被禁止後,美國又在地下進行了800多次核試驗。

1992年以後,美國不再在那裡進行核試驗。

雖然許多美國人反對核試驗,但這個核試驗基地給拉斯維加斯帶來了不少好處。許多科學家和技術人才進入處于沙漠地帶的拉斯維加斯,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許多人慕名而來,觀看核爆炸,“生意”好的時候,内華達每年可以多掙1億多美元。而核爆炸産生的蘑菇雲成了一景,并最終被流行文化所容納。

模拟爆炸

這個核試驗博物館在設計方面可謂動足了腦筋。入口處做得跟當年内華達州核試驗基地的門口一模一樣。進入館内,除了能看到按年代展示的美國核武器的試驗曆史之外,你還能看到愛因斯坦寫給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早年在太平洋島上進行最初核試驗的照片、有關希特勒和二戰的資料等。當然,解說詞還不忘對遊客進行關于核威力知識的科學教育,而許多解說詞來自親曆者的自述。

為了讓遊客仍能“身臨其境”,博物館特别修建了一個“地面零點劇院”,模拟大氣層引爆場面。這個劇院蓋得類似一個水泥碉堡。随着倒計時的結束,大屏幕上出現爆炸的火焰和“蘑菇雲”,整個劇院開始搖晃,兩邊的“氣浪”帶來一聲巨響。一位遊客驚歎道:“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參與冷戰的戰士!”

在博物館開館當天,一些居住在受過核輻射影響地區的人們立即發表聲明,批評美國政府花錢修建這個博物館隻是把它做成了一個“宣傳的紀念碑”,而真正的曆史卻被忽略了。他們指出,冷戰跟其他戰争一樣,也有人死于“友軍”的炮火,而他們過去埋葬的許多親人朋友就是由于“友軍”的炮火——美國自己的核試驗而死亡的,但這部分人卻被博物館的陳列排除在外。

對此,博物館方面解釋說,該館的陳列也提到了核武器對環境、人體和土地的負面影響。負責該博物館市場營銷策略的總監博斯琴曾經在内華達核試驗基地工作過。她認為,公衆反應如此激烈一點也不令人驚訝,我們知道肯定會有争議,但我們不想改變每個人的觀點。

上一篇:食品中粗脂肪的測定

下一篇:頸椎枕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