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

山東省利津縣特色的漢族名吃
利津水煎包是山東省利津縣特色的漢族名吃,因制作工藝中有“水煮油煎”這一工序,加之工藝成熟于利津,故名為利津水煎包。用的一個初夏的滿月大的盤子盛裝的,水煎包皆是圓柱形的,齊齊地立着,像一頂頂小型的廚師帽,皮表呈麥黃色。包子散發出一股子質樸的面味,渾厚的豬肉和辛辣的蔥味。
  • 中文名:利津水煎包
  • 外文名:
  • 别名:
  • 别稱:水煎包
  • 主要原料:面,肉餡,韭菜,粉條,白菜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面食
  • 适宜人群:老少

追溯曆史

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揚名于民國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民國出期,在濱、蒲、利、海、陽、沾諸縣,提起地方名吃,人們總是說:“利津煎包,蒲台面條,濱縣名吃鍋子餅”。

據飲食業的老戶介紹,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利津縣城和各大集鎮,就有很多制作水煎包的鋪戶。當時,全縣小有名氣的是鹽窩鎮尚家村。到了民國5年,縣城西街的賣水戶劉明遠、劉鳳剛父子,将鹽窩鎮的水煎包師傅尚樂安請到了縣城,辦起了水煎包專營小店—茂盛館。之後,經過不斷改進,水煎包達到了色味俱佳的水平,博得了顧客好評,當時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廣為流傳,“劉鳳剛開了張,别處的水煎包不吃香。”

從此以後,縣城的水煎包工藝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特風格:皮呈金黃色,酥而不硬,陷多皮薄,香而不膩,老少皆宜,堪稱面食之佳品。

價值

曆史價值n

據考,利津水煎包的制作始于清光緒年間,斷為百年老包。利津水煎包以其味美價廉,深受廣大百姓的喜愛,在它百年生存的曆史長河中,有着豐厚的鳳凰城文化底蘊。利津水煎包制作工藝的産生、生存和發展都體現了人文精神和物質風貌,對民間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n

文化價值n

水煎包與當地的地域文化融合于一起,相傳,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來利津拜見名噪四方、具有神機妙算特異功能的鴻胪寺序班李見田(人稱“李神仙”,《聊齋志異》“戲術”一文的主人公)時,李大師就用當地名吃水煎包熱情款待。品嘗過後,蒲公盛贊不止,歎曰“利津水煎包可與周村燒餅齊名耳”。n

食用價值n

利津水煎包菜、食同體,咬下水煎包的上端,皮泡松柔軟且具彈性,餡中有一些湯汁,頓時肉汁四溢、油而不膩、口感飽滿,到最後伴着香飄四溢的餡香“嘎吱嘎吱”大嚼焦黃焦黃的油底,濃厚的味道開始繞舌回環,讓人頰齒留香、百吃不厭、回味無窮、欲罷不能。

做法

原料

面團:中筋面粉300克,溫水160克,酵母粉2克。

餡料:豬五花肉100克,韭菜150克,甜面醬1勺,姜末一勺,鹽1茶匙,生抽2勺,白糖1茶匙,醋1茶匙,白胡椒粉、香油、雞精各适量。

面糊水:清水300克,面粉15-20克(面粉約占5%)。

方法

1、清水化開酵母粉,放入面粉和面,靜置溫暖處發酵至2-3倍大。

2、五花肉切丁,放入姜末、甜面醬、鹽、白糖、白胡椒粉、生抽。

3、攪拌均勻,腌漬2小時以上。

4、韭菜提前浸泡洗淨,控幹水分,切細丁,放入香油、醋攪拌均。

5、攪拌均勻的韭菜餡。

6、将發酵好的面團取出,反複揉成光滑的面團。

7、搓條,揪成小面劑,撒幹粉,按壓。

8、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包子皮。

9、取一個包子皮,依次填上韭菜、豬肉、韭菜,壓實。

10、包圓包子的方式捏合,略醒10-20分鐘。

11、平底鍋燒熱,倒油,轉小火,将包子碼入,預留空隙,略煎。

12、倒入面糊水,蓋蓋子轉大火。

13、水基本燒幹時,轉小火,将面糊水煎成冰花,包子底部煎至金黃色,晃動鍋子,使包子與鍋底分離。

14、将大号盤子倒扣鍋底,快速将鍋子倒扣,使其完美呈現。

小貼士

1、韭菜事先用香油調勻,不僅可以增添風味,還可以減少出湯。肉和韭菜分開放或者混合攪拌均可。

2、調面糊水如果沒有經驗,最好少放面粉,過于粘稠的面糊,不僅影響美觀,還不易熟。

3、大火将水基本燒幹後,轉小火,将包子底部煎至金黃色即可出鍋。

技藝入遺

文化遺産名稱:利津水煎包制作技藝

所屬地區:山東·東營·利津縣

遺産編号:Ⅷ-40

遺産類别: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利津縣

遺産級别:市

利津掠影

相傳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揚名于民國年間,迄今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民國初期,在濱、蒲、利、海、陽、沾各縣,提起地方名吃,人們總是說:“利津水煎包、蒲台面(條)、濱縣名吃鍋子餅”。早在清代光緒年間,利津縣城和各大鄉鎮就有很多經營水煎包的專業戶。

當時,鹽窩鎮尚家的水煎包在全縣小有名氣。民國初期縣城西街劉明遠、劉鳳剛父子,在尚家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改進了操作技術,終于使水煎包達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程度,名揚魯北地區。

利津縣城,到處可見利津水煎包店的影子,在很多大型的賓館酒店,利津水煎包也被端上了大席,成為利津縣城賓館酒店必不可少的面點。利津人下班後,也習慣到路邊小店買上剛剛出鍋的水煎包當作全家的午飯,免受火炊之苦。

與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同,利津水煎包作為一種可以謀生的技藝,其傳承沒有受到威脅,無論在東營的城市還是鄉村,都有很多以此為生的生意人。他們每天早起晚睡,靠着祖上傳下的水煎包烹制技巧,維持一家的生計,送給人們美味,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将非物質文化遺産——利津水煎包制作技藝不斷傳承。

上一篇:畫眉

下一篇:田七炖雞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