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末爾改革

凱末爾改革

土耳其國家變革
土耳其獲得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之後,凱末爾政府立即制定新憲法,廢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國家的共和體制。但在改革中長期忽視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顯的資産階級局限性,整個土耳其社會仍然具有的濃厚封建和宗教習俗,土耳其社會進步與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中文名:凱末爾改革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英文名:Kemal reform 時間:1925年夏 國家:土耳其

簡介

凱末爾世俗主義改革的主旨,與其說是政教分離,不如說是國家控制宗教。凱末爾世俗主義改革極大地強化了國家對宗教的控制,但這場精英主義運動沒有抵達邊緣、也沒有接近民衆。土耳其具有中心—邊緣、國家與宗教雙重二元結構,也有作為邊疆國家的特殊性與對歐洲和伊斯蘭的雙重身份認同,其國家與宗教的關系極為複雜。伊斯蘭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主要和内在屬性,歐洲性是土耳其的次要和外在屬性。把伊斯蘭定性為土耳其的内在屬性,就可以理解和解釋邊緣的強大,世俗主義改革的受挫與曆經數代人強力的世俗化後,具有伊斯蘭教背景的正義與發展黨在政治上的強勢崛起。主要内容包括:

1,改革國家體制。1922年11月大國民議會宣布廢除素丹制。1923年10月宣告土耳其為共和國。1924年3月廢除哈裡發制。凱末爾當選為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被稱為“土耳其之父”600年之久的奧斯曼帝國壽終正寝。1928年,土耳其從憲法中删除了“伊斯蘭教為土耳其國教”的條文。

2,改革法制。廢除了伊斯蘭教法規,并且以歐洲國家法律為藍本,制定了民法,刑法,商法三大法典。

3,改革經濟。以國家主義為改革的指導思想,鼓勵發展民族經濟,建立國營企業,保護關稅,控制外彙和外國投資。學習蘇聯,從1933年起執行經濟的五年計劃,這奠定了土耳其現代化軍基礎。

4,改革文化教育。建立世俗學校,規定學校必須加強非宗教的現代化教育和民族意識教育,必須向受教育者傳授西方科學技術文化和思維方式。1928年,進行了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5,改革社會生活習俗。廢除一夫多妻制和伊斯蘭教的各種陋規,提倡男女同樣,婦女不戴面紗,抛棄封建時代裝束,采用西裝禮貌。

世俗化運動

1925年夏,凱末爾在群衆中鼓動放棄傳統的服飾,推廣西服。在凱末爾的努力下,1925年11月3日,議會通過法令,号召全國采用禮帽和便帽,廢除男士戴費茲帽,婦女戴面紗和頭巾的舊習,其次,政府還關閉了一些伊斯蘭宗教設施,廢除宗教稱号,廢除希克拉曆而采用公曆。

司法改革

在1924年廢除哈裡發制度的同時,也廢除了伊斯蘭宗教法,但當時并沒有制定新法以代替宗教法。1926年,大國民議會頒布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商法、律師法等,不久又宣布廢除各級宗教法官,從此土耳其才逐步擺脫了宗教法的羁絆,建立起現代司法制度。

解放婦女

在封建和宗教制度的束縛下,土耳其婦女的地位極為低下。沒有任何權利,外出時要用長袍罩着全身。土耳其頒布新法廢除許多歧視婦女的法律,婦女在政治上的權利也得到承認。

文字改革

1928年8月9日,土耳其宣布采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改革後的土耳其新文字,克服了舊文字許多缺點,具有易學易用等特點,它有助于發展和推廣民族文化,消弱封建政權、大大加快世俗化進程增強了土耳其民族自尊心。凱末爾推動和引導的改革運動是一場意義深遠的社會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封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權思想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控制,在土耳其樹立起現代生活觀念。從而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為土耳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革評價

凱末爾改革的大方向是“脫亞入歐”,他要帶領土耳其人揭開面紗、穿上西裝、走向西方。

1923年至1938年,凱末爾一步一步無情地清除過去那些陳舊的制度。他廢除哈裡發制和蘇丹制;制訂了設立總統、總理、内閣和大國民議會的憲法,大國民議會每四年一次由選舉産生;頒布教育世俗化、現代化法令,按西方模式改造原有學校,教育與宗教分離,宗教中小學全部停辦,學校一律停止宗教課程;啟動農業改革,廢除奧斯曼帝國的土地法,宣布土地歸耕種者所有,向農民分配國有土地和無主土地,廢除封建的什一稅,建立農業信貸體系,減少高利貸剝削。

取締所有的宗教社團和寺院,禁止個人以宗數社團成員的身份生活;規定官員和平民必需戴禮帽以代替傳統的土耳其帽,不鼓勵婦女戴面紗,在民衆中鼓動放棄傳統的服飾,推廣西服;頒布分别以瑞士、意大利和德國的體系為藍本的民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取代了宗教法中關于公民之間不平等的規定;推行拉丁字母以代替複雜的阿拉伯字母,在報紙、書籍中實行這一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允許她們參加議會,承認占半數人口的婦女在政治和社會上的權利。

凱末爾的改革舉措之多、範圍之廣泛,難以勝數。有些改革極具史詩性和戲劇性。

以政治改革而言,奧斯曼土耳其實行的是封建神權專制制度,王權和教權緊密結合在一起,蘇丹既是土耳其的國王,又是伊斯蘭教的教主哈裡發。凱末爾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這一切,使土耳其的政治徹底與伊斯蘭劃清界限,代之以全盤西化的共和制度和民主原則,限定讓宗教發揮類似在一個現代西方國家的那種單純個人信仰的作用。

對語言的拉丁化改革更為徹底,使得現代的土耳其語言單就形式而言,已經與西方語言别無二緻。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現在的土耳其人如果不借助注釋已經無法讀懂凱末爾當年的演講詞了。

凱末爾改革的最大特點,在于它是一次打着“世俗化”旗幟而以“西方化”為中心的現代化改革。世俗化和西方化、現代化這些原則高度一緻,所以,凱末爾倡導的世俗主義、改革主義和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等六大主義後來共同構成了凱末爾主義。在土耳其國内通常稱之為阿塔圖爾克主義,從此成為土耳其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導思想。

西化給土耳其帶來了新生,使一度瀕于滅亡的“西亞病夫”走上了民族複興的道路。土耳其順利地渡過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二戰後,土耳其的工農業繼續迅速發展,60年代中期,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因此,曆史學者稱凱末爾改革為“現代土耳其的興起”,“土耳其民族的一次飛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