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護

公路養護

對公路的保養與維護
公路養護就是對公路的保養與維護,保養側重于從建成通車開始的全過程養護,維護側重于對被破壞的部分進行修複。[1]公路公路養護資金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預算支出。運輸部負責全英綜合運輸網,為了借鑒私營機構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1994年成立了公路署,負責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網的規劃、建設與養護管理,其他道路由郡議會和大都市當局負責。
    中文名:公路養護 外文名: 所屬學科: 包含:對公路的保養與維護 維護:側重于對被破壞的部分進行修複 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

最新行業新聞

貴州省打破公路養護“特有”曆史,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建農村公路拌合站,提高貴州公路養護質量。

《中國公路養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貴州省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在條件成熟的市(州)共投入資金3.2億餘元,建成了59個農村公路拌合站,打破了以往公路養護拌合站僅屬于國省幹線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特有”的曆史。

據悉,由于農村公路拌合站的建成投入使用,甘肅省縣道瀝青(水泥)路中等路率已實現58.2%、鄉道瀝青(水泥)路則達54.4%,無鋪裝路面縣、鄉道和村道好路率達62.4%。

國外

美國

美國的公路建設,由聯邦政府全額出資,或與各州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資,建成後交州以及地方政府進行養護和管理,聯邦政府隻進行宏觀調控。在機構設置上,聯邦政府成立了聯邦運輸部,總部設在華盛頓,各州分别成立了區域性辦公室。聯邦運輸部内設公路管理局,負責制定公路發展規劃,進行行業管理,其人員由聯邦運輸部和各區域性辦公室共同組成。

美國養護管理機構和養護作業機構的職責權限,不是根據公路等級來确定,而是按照地理或行政區域來劃分。管理機構除了進行路産、路政管理、巡視公路以外,還要負責計劃、技術、财務,質量、環境的管理。管理機構往往把養護工程承包給私人養護公司,管理機構以業主的身份負責承包工程的談判,并監督合同執行和驗收工作。

由于美國經濟較發達,路網形成較早,現有公路服役時間較長,部分路段逐漸出現老化現象,導緻養護管理成本不斷增加。針對這種狀況,近幾年美國逐步推行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建設推廣專業化的公路養護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做好公路的日常養護工作,并承擔公路小修工程的實施。

英國

英國的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設置,是根據公路等級和功能的不同,實行三級管理體制,即運輸部、公路署和地方公路管理部門。公路養護資金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預算支出。

運輸部負責全英綜合運輸網,為了借鑒私營機構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機構的辦事效率,1994年成立了公路署,負責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網的規劃、建設與養護管理,其他道路由郡議會和大都市當局負責。公路署成立後,對全國路網按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區進行重組,同時把高速公路和幹線公路網分為24個區進行管理,每個區設立一個直屬于運輸部的區公路局,負責本區的公路養護管理。區公路局又通過簽訂合同協議書的形式,将幹線公路分段委托給所經縣、郡、市的當地政府作為其養護代理,負責各轄區内幹線公路的養護管理。

英國各級公路養護管理機構的職責主要是進行公路養護的技術、财務和合同管理,沒有自己的施工隊伍,所有養護作業和專項路況檢測,均通過招标委托承包商或專門的技術公司完成。為了規範公路養護招标工作,強化合同的監督與管理,運輸部編寫了自己的公路養護合同文件範本,招标和評标的具體工作由養護代理按照運輸部規定的程序辦理,養護代理在養護施工合同中處于業主的地位。

日本

日本的公路養護管理機構實行三級垂直管理體制,自上而下分别是國土交通省、公路局、道路公團,但三者性質不同。日本的公路根據建設投資主體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國家管理的公路和地方管理的公路。根據建設資金來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一般(免費)公路和收費公路。國土交通省負責對政府投資的公路進行宏觀管理。公路局是國土交通省下設的專業職能局委,專門負責公路的規劃、開發和管理。道路公團則是專業化的公路承建和運營機構,無論是政府投資的公路,還是通過貸款實施的收費公路,均由道路公團進行建設,并具體負責建成後公路的日常養護管理。

道路公團總部下設有區域性的管理局,除承擔轄區内公路的改建、大修任務外,還負責公路的日常養護,以及各種設施設備的維修;區域性管理局以下,又設有公路管理事務所,是具體從事公路管理和養護的基層單位,相當于中國的道班(養護中心),一般按路線設置,每隔50-70公裡設置一所。

日本的公路養護工作分為日常養護作業和定期養護作業。日常養護主要包括公路的檢查、清掃、綠化、小型維修和冬季除雪,類似于中國的公路小修保養;定期養護作業主要包括公路橋梁及構件噴漆,改善路面、更新設施等,在中國屬于公路安保工程範疇。

技術要求

早期的公路多是土路或低級路面,橋涵以木制和石砌為主,交通量也很小,故養護技術比較簡單,要求也不高。随着交通量的增長,高級路面以及高速公路的出現,養護技術要求也不斷提高。為此,各國都制定了養路條例,如蘇聯制定有公路養護技術規範,日本制定有道路養護維修綱要,美國有公路養護手冊。這些技術條例的共同要求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努力消除導緻公路損毀的因素,增強設施的耐久性,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2、重視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特殊檢查,積累技術資料,加強科學分析,針對病害産生的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技術措施。

3、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原有工程設施的潛力,以達到适用、經濟的目的。

4、盡量采用國内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推行科學管理方法,加強情報系統,及時處理公路上發生的問題。

5、革新養路機具設備,相應地改革操作方法和勞動組織,提高效率,保證工程質量。

質量考核

一般采用定期檢查路況變化的方法來考核公路養護的工作質量。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主要檢查路面的使用性能,包括破損率、不平整度、抗滑能力和整體強度等技術指标,據以确定科學的養護對策。中國自60年代起,對每公裡公路的路面、路基、橋涵、标号志和綠化等五項每月進行檢查評定,綜合按百分制計分。總的養護質量要求是: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車順暢;路肩整潔、邊坡穩定、排水溝暢通;橋涵構造物完好清潔;标号志完善鮮明;路旁綠化、宜林路段路樹齊全。

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部位和數量進行詳細記錄,按統一的規定扣分。各項的最高分數規定為:路面50分,路基20分,其他三項各10分。并按每公裡所得分數将路況分為優、良、次、差四等,将每個養路單位所管路段中優等和良等路占總裡程的百分比(好路率)作為考核該單位養護工作質量的主要指标。根據好路率的升降和差等路的增減來評定其成績,并據此掌握路況變化,積累資料,以便制定下一步養護工作計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