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桦

光皮桦

桦木科桦木屬植物
光皮桦喜溫暖濕潤氣候,土層深厚的酸性壤土,較耐幹旱瘠薄,多生于向陽幹燥山坡、林緣及林中空地;既能适應丘陵、荒山、夏秋炎熱幹燥,又能适應冬季嚴寒的高寒山區,常混生于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中。[1]
    中文名: 拉丁學名:Cornus walteri Wanger[Swida walteri(Wanger.) Sojak.]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山毛榉目 亞目: 科:桦木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桦木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光皮桦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光皮桦 别稱:亮葉桦、桦角、花膠樹

植物形态

葉矩圓形、寬矩圓形、矩圓披針形、有時為橢圓形或卵形,長4.5-10厘米,寬2.5-6厘米,頂端驟尖或呈細尾狀,基部圓形,有時近心形或寬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刺毛狀重鋸齒,葉上面僅幼時密被短柔毛,下面密生樹脂腺點,沿脈疏生長柔毛,脈腋間有時具髯毛,側脈12-14對;葉柄長1-2厘米,密被短柔毛及腺點,極少無毛。

雄花序2-5枚簇生于小枝頂端或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序梗密生樹脂腺體;苞鱗背面無毛,邊緣具短纖毛。

果序大部單生,間或在一個短枝上出現兩枚單生于葉腋的果序,長圓柱形,長3-9厘米,直徑6-10毫米;序梗長1-2厘米,下垂,密被短柔毛及樹脂腺體;果苞長2-3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邊緣具短纖毛,中裂片矩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頂端圓或漸尖,側裂、片小,卵形,有時不甚發育而呈耳狀或齒狀,長僅為中裂片的1/3-1/4。小堅果倒卵形,長約2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膜質翅寬為果的1-2倍。

地理分布

産神農架各地。生境:生長在海拔800-1900米的山坡,與燈台樹、響葉楊、杉木等多種樹種混生。産于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湖北、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生于海拔500-2500米之陽坡雜木林内

簡介

由于樹皮似櫻桃樹皮,山區人民稱為櫻桃樹,系桦木科落葉喬木。光皮桦樹幹修直;樹皮褐色,平滑且有光澤,富含油脂,皮孔橫列,有清香氣味;葉廣卵形,似桑葉;果序單生而下垂。徽州各縣山地均有分布,常散生于山坡林緣及林中空地,垂直分布在1000米以下。因常被人們采樵或砍伐利用,古樹已很稀少,僅深山僻野偶有較大單株。

祁門縣祁紅鄉松潭村前,防風林林緣生長着一株光皮桦“老壽星”(見圖),樹齡約三百餘年,樹高25米,胸圍1.94米,樹冠複地面積48平方米,樹梢雖被風折,但仍雄姿煥發,昂首屹立在村口。

光皮桦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廣泛的用途。其材質優良,為淡黃色或淡紅褐色,紋理細緻,木材堅硬,徽州山區常給它冠以“亞白果”之美稱。它是作高級家具的優良材料,在航空、軍工上可制作高級膠合闆,又可作層積塑料和層壓木以代替核桃木作槍托。此外還可以提煉香桦油,供作消毒劑、礦選劑和治皮膚病。樹皮在工業上可提取桦皮油,作化妝品及食物的香料或代替松節油。

光皮桦性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酸性土壤,也能耐幹旱瘠薄。多生于向陽幹燥的山坡,在火燒迹地、采伐迹地或森林破壞後的荒山上常與松、栎等喜光樹種組成次生混交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荒山造林先鋒樹種。光皮桦萌芽力強,山區可進行天然下種或萌芽更新,也可種植于池畔、路旁。其樹皮具有光澤,皮孔橫列有序,斑駁雅緻,引人注目;花序長達10厘米以上,累累下垂,迎風擺舞,别具一格。

上一篇:黃嘴朱頂雀

下一篇:黑曼巴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