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朱頂雀

黃嘴朱頂雀

燕雀科金翅雀屬動物
黃嘴朱頂雀(學名:Carduelis flavirostri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分布于英國、北歐至俄羅斯、蒙古、克什米爾、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常見于高海拔地區、平時生活在開闊地區、稀草的岩壁和石縫或石礫的農田、牧場中以及有時也到郊區。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瑞典。
    中文名: 拉丁學名:Linaria flavirostri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亞目:鳴禽亞目 科:燕雀科 亞科: 族: 屬:金翅雀屬 亞屬: 種:黃嘴朱頂雀 亞種: 分布區域:亞洲及中亞、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西部及中部至中國中部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護級别:無危(LC)IUCN标準 中文學名:黃嘴朱頂雀 二名法:Carduelis flavirostris 英文名稱:Twite 性情:性喜群居、繁殖期成對活動 體征:黃嘴朱頂雀雄鳥額、頭頂、枕、後頸及背和肩等上體概為沙棕和棕褐色

外形特征

外型描述

黃嘴朱頂雀體小(13厘米)的褐色具縱紋的雀鳥。腰粉紅或近白。與其他朱頂雀的區别在頭頂無紅色點斑,體羽色深而多褐色,尾較長,叫聲也不同。與赤胸朱頂雀的區别在嘴黃且小,頭褐色較濃,頸背及上背多縱紋,翼上及尾基部的白色較少。諸亞種小有差異。亞種korejevi色彩甚淡;montanella色彩更淡,下體近白,腰淺粉紅或皮黃;rufostrigata褐色較重而多縱紋,腰深粉紅,兩翼及尾近黑,翼具偏白色的寬紋,尾緣近白;miniakensis上體的深色縱紋帶皮黃色邊緣,腰白或淺粉紅。虹膜-深褐;嘴-黃色;腳-近黑。

鑒别特征

嘴黃色,呈短圓錐形,先端較尖;上體沙棕色,具暗褐色羽幹紋;翅和尾黑褐色,具白色羽緣;下體褐白色,具暗色縱紋,向後漸淡,近白色。雄鳥腰呈玫瑰紅色,部淡皮黃色至白色,并具淡褐色縱紋。

叫聲描述

飛行叫聲為帶鼻音的啾啾聲,似赤胸朱頂雀但較沙啞。亞種rufostigata有特殊的ditoo,didoowit聲及假嗓的twayee。鳴聲為叫聲的延伸及唧啾顫音。

生活習性

黃嘴朱頂雀屬于垂直遷徙鳥類,分布在海拔2500-5000米之間,冬季遷移到海拔較低的山麓或農區村落活動。通常栖息于溝谷灌叢、山邊坡地、高寒草甸和農田及村落環境。性喜群居,一般由幾十隻構成,偶有幾百隻的大群。繁殖期成對活動,巢主要營造在矮小灌木上,也見于堅挺的草本植物上,高度距地面不到1米。巢堅實呈杯狀,由纖細幹草并混以獸毛等編織而成,精緻而堅實,内墊毛發、纖細柔軟的植物莖葉或羽毛等。每窩産卵約4枚,也有高達7枚者。卵上有兩種斑痕,一種是由紅褐色斑點和不規則小塊組成,另一種是散布的淡粉灰色斑痕,在鈍端具栗紅色點斑。黃嘴朱頂雀是植食性鳥類,即使在育雛期,食物依然是植物性的,隻不過是清一色的植物種子而已。冬季的農區村落,有時會見到成千隻的大群,也會見到與其它高山鳥類組成混合群的情況。

分布狀況

原産地:阿富汗、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中國、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立陶宛、蒙古、尼泊爾、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英國和烏茲别克斯坦。

遊蕩:克羅地亞、黑山、葡萄牙、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和瑞士。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遞食率論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黃嘴朱頂雀親鳥遞食率

中國科學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統定位站的黃嘴朱頂雀(Acanthisflavirostris)雌雄親鳥的育幼行為數據收集于1999-2001年的3個繁殖季節(5-8月)。觀察使用了一個閉路電視系統,包括放在鳥巢附近5-10cm處的攝像頭和35-40m外的監視器。數據分析表明:親鳥的遞食率無年間變化;雌、雄鳥遞食率沒有差異;總遞食率不随雛鳥日齡和日間不同時段改變,但雌鳥在傍晚以前的遞食率低于雄鳥并在傍晚高于雄鳥。在雛鳥6日齡前,雌鳥總遞食率低于雄鳥,且二者逐步逼近,然後穩定在同一水平。此種性别差異與雌鳥在遞食以外所承擔的,為雛鳥保溫、遮陽以及清除雛鳥糞便等事務有關。這些結果與單配制鳥類親本投資理論一緻。

地位

黃嘴朱頂雀在生态系統中屬于典型的次級消費者,它似乎與許多大型草食性哺乳類和家畜等處于相同營養級和相似的生态位,正是研究許多生物學奧秘的好素材。荒漠化的擴大和植被的退化,影響到了黃嘴朱頂雀的食物資源和營巢的空間資源。

上一篇:獵犬

下一篇:光皮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