俹簁

俹簁

粵語方言
俹簁,粵語用詞,音“乸西”(naasai),出自《廣州語本字》。
    中文名:俹簁 外文名: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簡介:粵語用詞 出處:《廣州語本字》

釋義

粵語用詞,音“乸西”,有輕率、無責任、得過且過的意思。

出處

在詹憲慈所着《廣州語本字》卷二十三第865條:「俹簁者,作事苟且而不精細也。俗讀俹若北語臘月之臘。俹簁本作倚簁。《釋名》:“倚簁,倚,伎也;簁,作清簁也。言人多伎巧,尚輕細如簁也。”孫诒讓曰:“作清簁者,清謂清酒也。《說文》:‘簁箄,竹器也。’《急就篇》顔注:簁,所以去粗取細者也。葢簁亦可以用漉酒之糟,取其清。”古之所謂倚簁,乃取精細之意。今以不精細為倚簁,反言之也。倚簁所以改作俹簁者,倚、俹義同也。《集韻》:“俹,倚也,衣駕切,音亞。”今讀若北語之臘,音之轉也。簁即篩字。”」

“俹”,本讀“丫”或“亞”,作依靠之意;“簁”,即“篩子”,音“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