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節

仲夏節

北歐國家的傳統節日
仲夏節(Midsummer Festival)是北歐國家的傳統節日。[1]每年6月24日前後舉行。最初可能為紀念夏至日而設定,北歐改信天主教後,附會為紀念基督教施洗者約翰的生日(6月24日)而設,後來其宗教色彩逐漸消失,成為民間節日。仲夏節上午,人們把自己的家、汽車、教堂、舞廳和禮堂等場所用鮮花和桦樹枝裝飾一新。仲夏節前後,這一地區處于一年中陽光最為充足的時節,仲夏節又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幾乎沒有黑夜。仲夏節已成為一個預祝五谷豐收的節日,吸引着廣大的人民群衆。
    中文名:仲夏節 外文名:Midsummer 别名:Summer Solstice;Litha,;Ivan Kupala Day 節日時間:6月24日或每年的夏至或當周星期六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宗教節日 流行地區:瑞典、芬蘭等歐洲國家 節日起源:宗教 節日活動:聖餐、燭光、鐘聲、焚香、篝火、舞蹈 節日飲食:面包、葡萄酒 節日意義:驅走厄運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地區:北歐國家

簡介

仲夏節(MidsummerFestival)

北歐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6月24日前後舉行。原為紀念基督教施洗者約翰的生日(6月24日)而設,後來其宗教色彩逐漸消失,成為民間節日。

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靠近北極,冬季漫長,大部分地區幾乎有半年時間不能見到太陽。仲夏節前後,這一地區處于一年中陽光最為充足的時節,仲夏節又是白天最長的一天,幾乎沒有黑夜。因此人們在這一天慶祝光明驅除黑暗以及萬物争榮日子的到來。篝火晚會是節日的重要内容。按古老傳統,篝火要由新婚夫婦點燃。

傳說

關于仲夏節的來曆,有個美妙的傳說: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有位女神名叫色列斯。她把種子撒向人間,賜給大地豐饒的物産:樹木、花卉、谷物……。為了感謝女神色列斯,人們虔誠地祭祀她,祈求她年年都給人們帶來豐收。如今人們早已不信鬼神,流傳下來的故事已成為一種民間習俗。這個故事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谷物女神”的花冠之所以用蓬子菜花來編織,是有其來曆的。相傳,在一個春末夏初的夜晚,蓬子菜花競相開放,滿山遍野布滿黃燦燦的花朵。

曆史

仲夏節在芬蘭有着非常悠久曆史,古時基督教未傳入芬蘭之前,這已是土着間根深蒂固的異教風俗。每年那天鄉村間也會十分高興,于是大家習慣以此為農家節日。就算在城中,人們也會從市集買來白桦樹枝和紫丁香布置家居,裝扮成村鄉感覺。

人類學家說,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英國的人會在夏至當日由巫師(Druids)舉行儀式,迎接這個特别的日子。英國一些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巨石建築據信與這種慶祝活動有關。位于倫敦西南面的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以及附近的比較巨石陣更大的埃夫伯利(AveburyStoneCircle)據稱就是例子。不少所謂的“新時代信仰”人士每年會長途跋涉,趕在夏至日破曉前齊集在巨石陣,舉行慶祝活動。由于人數太多,英國警方需要出動,甚或實施限制進場措施,以維持秩序。雖然現場情況可能看似混亂,但是,不少人說,親眼看到夏至日的太陽從巨石之間升起的景象,是畢生難忘的經驗。

雖然每年夏至,即每年日最長夜最短的日子是陽曆6月21日,但是,英國慶祝仲夏夜(Midsummer’sEve)都是在6月22日晚上。6月23日就是仲夏日(Midsummer’sDay)。根據英國的傳說,人們會在這個晚上有奇異的經曆,可能進入魔幻世界。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就寫作了名劇《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句:Why,thisisverymidsummermadness.

習俗

仲夏節已經成為一個預祝五谷豐收的節日,吸引着廣大的人民群衆。每逢仲夏節那天,身着民族盛裝的人們個個喜氣洋洋,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心廣場,參加節日遊行。一位美麗的少女打扮成“谷物女神”的形象,她頭戴蓬子菜花編織的黃色花冠,身穿古裝,披着鮮豔的披肩。遊行隊伍在“谷物女神”的率領下,浩浩蕩蕩朝前走去。當“谷物女神”走到即将開鐮收割的麥田時,鼓樂齊鳴,歡聲四起。人們便将“谷物女神”團團圍住,翩翩起舞。歡樂的人群高歌酣舞,完全沉浸在一片豐收的喜悅之中。夏至日這天自然成為人們大肆狂歡,通宵享受的一天。但是,北歐各國的慶祝活動也不盡相同,各自有着自己的精彩。

在古代,歐洲的一些人們相信如果在仲夏夜前夕摘取金盞花等草藥,将具有神奇的治愈效果;當地居民于外出時便點起火炬或篝火,以驅逐野外的孤魂或精靈。

直到今日,在英國巨石陣(古代遺址)等地,人們仍會按當地古老的儀式慶祝仲夏節,亦會在慶祝期間點起巨型的篝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