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中華活頁文選2004年第3期文章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選自中華活頁文選2004年第3期,由當代作家及學者周國平作,表達出自己對于靈魂生活的追求,不注重于物質生活。同時此文也選自北京課改版初二語文第7課,第28頁。精要的議論揭示了所舉事例蘊涵的道理:在這些有着豐富内在世界的偉人面前,無論是奪取生命的屠刀,還是至高無上的亞力山大大帝,都是那麼無足輕重,不屑一顧;在這些有着高貴靈魂的偉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麼的毫無價值。
    書名: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别名: 作者:周國平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9787889331683

簡介

該專輯主要收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第一重要的是做人》《靈魂隻能獨行》《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在沉默中面對》等篇,均以短小的篇章,隽永的哲思談論靈魂。作家認為隻有靈魂參與的精神生活才最能體現人的高貴。《夢并不虛幻》從一個老金匠為小孤女蘇珊娜打造金薔薇說起談論夢想和人性,配以輕柔抒情的小夜曲般薩克斯風,讓人在恍然如夢中感歎人生的短暫、夢想的美好,并對人間的溫情和善良湧動着暖暖的感動。

全文欣賞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緻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于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并無高低貴賤之分。惟有作為靈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

兩千多年前,羅馬軍隊攻進了希臘的一座城市,他們發現一個老人正蹲在沙地上專心研究一個圖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羅馬軍人的劍下,當劍朝他劈來時,他隻說了一句話:"不要踩壞我的圓!"在他看來,他畫在地上的那個圖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寶貴的。

更早的時候,征服了歐亞大陸的亞曆山大大帝視察希臘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曬太陽的哲學家第歐根尼,便問他:"我能替你做些什麼?"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擋住我的陽光!"在他看來,面對他在陽光下的沉思,亞曆山大大帝的赫赫戰功顯得無足輕重。這兩則傳為千古美談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臘優秀人物對于靈魂生活的珍愛,他們愛思想勝于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質财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麼也沒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才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實,無需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的迹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車旅行。列車飛馳,車廂裡鬧哄哄的,旅客們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個少女躲在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地讀着一本書。她讀得那麼專心,還不時地往随身攜帶的一個小本子上記些什麼,好像完全沒有聽見周圍嘈雜的人聲。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輝中的安靜的側影,我心中充滿感動,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我也和她一樣,不管置身于多麼混亂的環境,隻要拿起一本好書,就會忘記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經是一個作家,出過好幾本書了,可是我卻羨慕這個埋頭讀書的少女,無限緬懷已經漸漸遠逝的有着同樣純正追求的我的青春歲月。

每當北京舉辦世界名畫展覽時,便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青年畫家節衣縮食,自籌旅費,從全國各地風塵仆仆來到首都,在名畫前流連忘返。我站在展廳裡,望着這一張張熱忱仰望的年輕的面孔,心中也會充滿感動。我對自己說,有着純正追求的青春歲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

若幹年過去了,我還會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車上的那個少女和展廳裡的那些青年,揣摩他們現在不知怎樣了。據我觀察,人在年輕時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齡增長就容易變得越來越實際。由于生存鬥争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隻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于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願他們仍然保持着純正的追求,沒有走上這條可悲的路。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學者,散文家。1945年7月25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着有多篇着作,其中《周國平文集》中的兩則寓言《白兔和月亮》被選入了初中預備年級教材,《落難的王子》被選入了初中一年級教材,以及《家》這篇散文被選入了初三教材。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曆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睐,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1945年7月25日出生于上海市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學讀書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學讀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讀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

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軍隊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後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任縣委宣傳部理論幹事和縣委黨校教員

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

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開始時受聘為助理研究員

198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在職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畢業後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8年受聘為副研究員

1994年受聘為研究員

2009年受聘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上一篇:母親的故事

下一篇:幹煸茶樹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