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系國家級專業文學出版機構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國家級專業文學出版機構,現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成員單位。建社以來,本社始終堅持以國家文化建設為己任的出版宗旨,堅持以主流文化為主導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堅持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堅持以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為事業之本,堅持以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嚴格管理為治社之方,注重圖書出版的系統性和多層次結構,力求全面地高質量地傳播人類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成果。[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人民文學出版社 總部所在地:北京 組織性質:事業單位 成立時間:1951年3月 主要高管:第一任社長馮雪峰 成立宗旨:各種圖書、文學作品出版 組織機構:文化部

曆史沿革

1951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屬文化部領導。馮雪峰任社長兼總編輯,蔣天佐任副社長,聶绀弩、周立波、張天翼、曹靖華、馮至任副總編輯。由文化部藝術局編審處和三聯書店總管理處調來部分人員組成基本幹部隊伍,建立了現代文學、古典文學、外國文學等編輯部和總編輯室、經理部、辦公室。5月,開始出書,第一本書為《平原烈火》。

1952年7月,上海魯迅著作編刊社遷京并入,建立魯迅著作編輯室,專門從事整理和注釋魯迅著作,準備出版注釋本《魯迅全集》。

1953年2月,時代出版社撤銷,部分俄文編輯人員調入。3月,古典文學編輯部的民間文學部分并入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6月,為配合世界和平理事會建議的世界文化名人紀念活動,出版線裝本《楚辭集注》。此項配合世界文化名人紀念活動的出書工作,後每年進行,至1961年止。11月,為擴大出書範圍,開始以副牌“作家出版社”名義出書,第一本書為《三國演義》。随後又出版《紅樓夢》。12月,開始以“藝術出版社”副牌出書,第一本書《演員小叢書》中的《安德烈也夫》。開始出版《中國民間文學叢書》。

1954年10月,建立五編室,專門從事文學古籍的整理重印和影印工作。出版總署并入文化部,該部增設出版局。歸文化部局領導。

圖書出版

50年代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極為活躍,人民文學出版社情推動新文學創作,在重印已有佳作的同時,組織培育新的作家和作品,重印和新出版了《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暴風驟雨》、《保衛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新兒女英雄傳》、《野火春風鬥古城》、《三家巷》、《上海的早晨》、《山鄉巨變》等,這些作品對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對陶冶人民群衆的情操,都産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從1958年起,還先後集中出版了幾批優秀作品選拔本,共144種。

60年代,是全國出版事業遭遇曲折的年代,反右擴大化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不僅使創作隊伍萎縮,作者創作力下降,出版機構的數量及全國年總出版量也呈下滑趨勢。作為國家級文學專業出版社,仍出版了一大批在當時有影響的當代作品,如《豔陽天》《播火記》《歐陽海之歌》《我們播種愛情》《風雲初際》《秋色賦》《東風第一枝》《将軍三部曲》《放歌集》等。

70年代大部分時期受“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思潮的影響,出版工作受到嚴重幹擾,具體表現為出書品種雖然有一定數量,但除了《火紅的年代》《青松嶺》《閃閃的紅星》等作品外,大多是像《群衆演唱選》、小呂劇《朝陽新歌》、小戲曲《牛欄春暖》等小冊子,即使有少量産生廣泛影響的作品,如1972年出版的《金光大道》、1975年出版的《大刀記》、1976年出版的《萬山紅遍》,以及60年代末期開始陸續出版的“八個樣闆戲”的普及本,打着鮮明的時代烙印。

90年代小說創作扛鼎之作的兩部小說《白鹿原》《塵埃落定》先後出版。其他如劉玉民的《騷動之秋》、王火的《戰争和人》、柳建偉的《突出重圍》、鄧一光的《我是太陽》、周梅森的《人間正道》、《天下财富》、周大新的《第十二幕》等作品相繼出版,有着十分良好的社會影響。截至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該社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品牌——《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

上一篇:1号藥網

下一篇:内控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