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錯層理

交錯層理

地質學術語
交錯層理通常也稱為斜層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斜層系可以彼此重疊、交錯、切割的方式組合。其特點是細層理大緻規則地與層間的分隔面(主層理)呈斜交的關系,上部與主層理截交,下部與主層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層理的傾向了解沉積物的來源方向。[1]
  • 中文名:交錯層理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Cross bedding
  • 形成原因:由沉積介質的流動造成的
  • 分類:闆狀,楔狀,槽狀

簡介

這種層理是由沉積介質(水流及風)的流動造成的。當介質具有一定流速

時,底床上可以産生一系列的砂波,這種砂波順流移動的結果,在陡坡加積作用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斜層系互相平行或彼切割構成不同形态的交錯層理。紋層傾向表示介質流動方向。

交錯層理根據層系與上下界面的形狀和性質通常可以分為闆狀交錯層理,楔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其他流水型交錯層理等。

其他流水型交錯層理可分為:爬升波紋交錯層理,羽狀交錯層理,丘狀交錯層理或風暴交錯層理,風成交錯層理等。

成因

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紋層與層系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彼此重疊、交錯、切割的方式組合。交錯層理是沉積介質的流動造成的,當流速一定時,沙床是可以産生一系列的沙波,而沙波的順流遷移,在陡坡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紋層傾向表示介質流動的方向,層系互相平行或彼此切割構成不同形态的交錯層理。

顯示特征

交錯層理在不同方向的剖面中可以顯示不同的特征,如順水流方向的剖面中,紋層雖都是單向傾斜,但是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剖面中則可能表現為水平、波狀甚至緩斜交錯,所以在野外觀察時,應該多觀察幾個剖面。

分類

交錯層理按照層系與蔔下界面的形狀和性質通常可以分為8類。

1)闆狀交錯層理(Tabular or Planar Cross Bedding)

層系之間的界面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紋層與層系以不同的方式同向相交。依據紋層與層系的相交方式、層系的多少雙可進一步劃分。大型闆狀交錯層理在河流沉積中最為典型,通常具有層系底界可見有沖刷面,紋層内部粒度常有常呈下粗蔔細的粒度變化,有的還呈紋層向下收斂。

2)楔狀交錯層理(Wedge Cross Bedding)

層系之間的界面為平直面,但相互平行層系的上、下界面是不平行的平面,即層系組内部呈低角度相交,層系厚度變化明顯呈楔狀,層系間常彼此相互切割,紋層的傾向及傾角變化不定,常見于海、湖淺水地帶和三角洲地區。通常闆狀交錯層理垂直于水流方向蔔可表現為楔狀交錯層理。

3)槽狀交錯層理(Trough Cross Bedding)

層系底界為槽形沖刷面,紋層在頂部被切害」。在橫切面蔔,層系界面呈槽狀,紋層也是與之一緻的槽狀;在縱剖面上,層系界面呈弧形,紋層與之斜交,視頂面呈花瓣狀,因而依據槽狀交錯層理的剖面特征又可将其分為同心槽與異心槽,大型槽狀交錯層理層系底界沖刷面明顯,底部常見泥礫和滞留礫岩,多見于河流環境和各種水道沉積之中。

4)波狀交錯層理(Wavy Cross Bedding)

交錯層理單元的界面為波曲面。上、下界面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不平行或相交。波狀交錯層理中的前積紋層,在平行于流動方向的剖面上與界面斜交,在垂直于流動方向的剖面上通常與波狀界面大緻平行或者斜交。通常是浪成沙紋所形成的交錯層理,典型的為浪成交錯層理。

5)羽狀交錯層理(Herringbone Cross Bedding)

是交錯層理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特點是紋層平直或微向上彎曲,相鄰斜層系的紋層傾斜方向相反,延伸至層系界面時彼此呈銳角相交,呈羽毛狀。羽狀交錯層理是在有反向水流存在的情況下形成的,常見于河流入湖/海的三角洲地帶,有時見兩個傾向相反的斜層系之間隔以薄層泥層,這種羽狀層理是潮汐環境的典型記錄。

6)沖洗交錯層理(Swash Cross Bedding)

在長而平坦的海灘或沿岸沙壩的向海斜坡面上,當波浪向淺水海灘或沙壩方向傳播時,由于波浪運動,不僅受到水質點内部摩擦,而且還有與海底的摩擦的阻力,使波浪發生變形,水質點運動的軌迹由圓橢圓扁平向岸及離岸的直線,形成産生的沖流和回流的沖洗作用。所以在海灘或沙壩中,由于波浪的沖洗作用,形成沖洗交錯層理。

這種交錯層理的特點是:

①細層成低角度與層系界面接觸,一般為2°~10°;

②相鄰的細層傾向、傾角不一緻,但主要向海方向傾斜;

③粒度分選好,細層可以出現逆粒序,重礦物多;

④層系之間大多數成侵蝕接觸,但也有非侵蝕接觸;

⑤由于細層的傾角小,側向延伸較遠,而且厚度較穩定,在形态上多屬大型楔狀或闆狀交錯層理。這種交錯層理卞要分布于海灘及沿岸沙壩沉積環境中、潮間帶的下部。在碳酸鹽岩中卞要由顆粒,生物碎片等構成明顯的細層,形成低角度雙向交錯層理。

7)丘狀交錯層理(Hummocky Cross Bedding)

由一些寬緩波狀層系組成,頂面外形呈圓丘狀,紋層向四周傾斜,層系蔔部被侵蝕,紋層與層系底界近乎平行,而中部呈發散收斂狀,紋層傾角小(一般小于15°)而變化大。與之對應的是下窪狀紋層,具有相似特征,區别在于前者以蔔凸丘狀層系為特征,後者以下窪波狀層系為特征。這些層理的産出條件,早期認為卞要是近濱帶和正常浪基面以下風暴浪振蕩作用形成的,是風暴沉積的卞要标志。近期研究成果表明,湖泊環境也能形成風暴交錯層理,隻是規模略小一些而已。

8)逆行沙丘交錯層理(Antidunes CrossBedding)

由逆行沙丘遷移産生的傾斜紋層所組成。其特點是層系一般為透鏡狀,内部紋層以低角度(小于10°)傾斜,傾向取決于逆行沙丘是逆流遷移還是順流遷移,紋理一般較模糊,常與平行層理共生。它通常隻出現在水淺流急的環境(如海灘和河流)中,是高流态下高速水流的标志。逆行沙丘的遷移方向及相應的内部構造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①逆行沙丘向下遊遷移,不明顯的低角度紋層沉積在背流面上;

②保持原地不動,紋層覆蓋在整個逆行沙丘之上;

③水流從沙丘背流面蔔侵蝕出來的砂粒順流運動,堆積在下一個沙丘的下流面上,因此沙丘顯出向蔔遊方向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