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

五十步笑百步

漢語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讀作: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則來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五十步笑百步”本義是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後退了百步的人,後用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隻是程度上輕一些,可是卻譏笑别人。在句中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 中文名:五十步笑百步
  • 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 近義詞:以五十步笑百步
  •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 結構:聯合式

成語出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内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内;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象征聲音,這裡指打擊戰鼓的聲音)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拖;牽引)兵而走(逃跑)。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即出自于此。

成語故事

戰國時,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孟子說:“我對國家真是盡心盡力了,如果河内地方遇到饑荒,我把那兒的居民遷到河東去,又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内;河東出現同樣的災情,我也照樣這樣做。你說有哪個國家的君主能像我這樣替百姓辦事呀?可我們魏國的百姓還是沒有增多,鄰國百姓也不見減少,這是什麼道理呀!”

孟子說:“我先說個故事您聽聽:一次兩國交戰,一方的将士剛聽到鼓點一響,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後逃跑。有的士卒跑得快,一口氣跑了一百步遠;有的士卒跑了五十步就停住了。這時候那些隻跑了五十步的士卒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說:‘你們真是膽小鬼,跑得那麼快!’您說他們罵得有理嗎?”

梁惠王說:“跑五十步也是逃跑,幹嗎恥笑跑一百步的!”

孟子說:“您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魏國也不比别國強多少了。如果您在農忙季節,春種、秋收時不去征兵、征工,那魏國的糧食就多得吃不完;如果禁止用網眼過小的漁網去湖裡捕魚,那魚就總會生生不絕;樹木砍伐假若加以限制,木材也會使用不盡。有了這些條件,老百姓能不擁護您嗎?您再下令多植桑樹,多養豬狗雞,讓大家能穿上絲綿吃上雞肉,那天下的百姓能不歸附于您嗎?然而現在卻不是這樣。大王如果認真改革朝政,那魏國是會強盛起來的……”梁惠王點頭稱是。

成語寓意

梁惠王對自己遷災民和運糧救災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來,這隻能說明他的做法比鄰國國君好一點,因為這樣做隻是補救的措施,并沒有從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來。因此,魏國遠沒有像梁惠王以為的那樣好,能夠吸引别國的百姓蜂擁而至。梁惠王認為自己比其他國君更好,這樣的認識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後退了一百步的人,雖然數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逃跑。這則成語也諷刺了一種現象:某些人在對别人的痛疽潰瘍諷怨呵責的時候,卻對自己的毛病視若無睹,毫無覺悟,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為自己掩飾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隻是令人眼花缭亂的事物表象,而藏在表象之後決定着事物本質的屬性,往往容易被忽視。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隻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别人。在句中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運用示例

明末清初·陳忱《水浒後傳》第二五回:“比如老将軍算有忠心,猶能建立宋朝旗号,然僅逍遙河上,逗留不進,坐視君父之難,隻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

聞一多《什麼是儒家》:“孔子的見地還是遠點,但比起冉求,也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