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

漢語漢字
乖(拼音:guā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說文》此字本義是背離,不協調統一。引申指差别、不同。還可指乖僻、反常。現代漢語多用作指乖巧,順從。
  • 中文名:乖
  • 拼音:ɡuāi
  • 繁體:乖
  • 部首:丿
  • 字碼:
  • 五筆:tfux
  • 倉颉:hjlp
  • 鄭碼:metr
  • 筆順:31221135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平聲九佳
  • 四角号碼:20112
  • 總筆畫:8
  • 四角碼:20112
  • 統一碼:基本區U+4E56
  • 結構:獨體字
  • 造字法:會意兼形聲字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從“A”(古文别)、從?,?亦聲。表意偏旁像二人背離形,表示乖的本義與離違有關。形旁兼聲旁?像角枝歧出,表示乖的本義與離異不一有關且表音,乖與?聲韻并同。乖的源頭、聲首是?,見于商代甲骨文偏旁。其與構件“八”結合成字形“B”。《說文》将構件“八”繁化作“A”,實乃二人相背之“北”的省變。隸變時,字形“A”回歸古初之形,作“C”,“D”、“E”皆二人相背;作“F”則“是北”的衍化。構件“?”始作“G”、“H”,繼之作“I”、“J”。楷書作乖。《說文》本義是“戾”,即背離,不協調統一。引申指分别、離别。

南朝梁任昉《與沈約書》:“将乖之際,不忍告别。”引申指差别、不同。晉葛洪《抱樸子·外篇·辭義》:“五味乖而并甘。”引申指乖僻、反常。引申指差錯。《後漢書·郭玉傳》:“針石之間,毫芒即乖。”俗語稱乖巧。《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花兩個錢,叫他學些乖來。”俗語又指小孩聽話,可愛。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乖ɡuāiㄍㄨㄞˉ

不順,不和諧:~舛(謬誤)。~謬。~戾(性情、言語、行為别扭,不合情理)。~僻(怪僻)。~張(怪僻,不講情理)。出~露醜。

機靈,伶俐(多指小孩聽話):~~。~巧。賣~。~覺(jué)。~順。

詳細釋義

乖ɡuāi

(會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從“北”。從“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義:背離,違背,不和諧)

同本義〖perverse;violate〗

乖,戾也。——《說文》

剛柔得适謂之和,反和為乖。——《賈子道術》

吾獨乖刺而無當兮。——《楚辭·怨世》

乖,背也。——《廣雅》

楚執政衆而乖。——《左傳·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惡乖迕。——晁錯《論貴粟疏》

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緻負誠托,又乖懇願。——唐·李朝威《柳毅傳》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漢·王充《論衡·薄葬》

又如:乖禮(違背成禮、定制);乖角(違背抵觸);乖貳(背離;違異);乖背(違背);乖則(違反法則)

分離;離别〖separate〗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魏·曹植《朔風》

又如:乖分(分離;分裂);乖别(分離;離别);乖拆(分離);乖析(分離,支離破碎)

斷絕;隔絕〖breakoff〗。如:乖絕(隔絕);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離)

不同;差異〖different〗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晉·潘嶽《西征賦》

又如:乖訛(差錯;乖僻);乖越(差失,錯誤;不相當);乖舛(乖殊。乖異;不同)

反常;謬誤〖abnormal;wrong〗

朕醉中處事有乖。——《遼史·穆宗紀》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廣記·韓愈外甥》引《仙傳拾遺》

又如:乖性兒(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諧);乖節(失常;過度);乘誕(乖戾荒誕);乖眼(怪眼)

不順利;不如意〖untoward〗。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邪惡;奸滑〖wicked〗

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乖龍左耳來。——唐·韓愈《答張道士寄樹雞》詩

又如:乖滑(狡猾;調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惡劣);乖氣(邪惡之氣);乖沴(邪氣,不和之氣);乖詭(奸滑怪誕);乖眼(怪眼;兇眼)

表現好,順從,聽話〖good;obdient;well-behaved〗。如:不聽話就不乖;這小孩真乖

靈巧,聰明,伶俐〖alert;clever〗

行者的眼乖。——《西遊記》十五回

上了一回當,他也學乖了

黃文炳是個乖覺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後走,望江裡踴身便跳。——《水浒》第四十一回

又如:乖覺(機敏);乖人(機靈人);乖乖伶(聰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齒伶俐)

[方言]∶漂亮〖handsome〗。如:伢子乖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戾也。從?而?。?,古文别。古懷切

【注釋】徐铉等曰:?,兵列切。篆文分别字也。

說文解字注

戾也。

犬部曰:戾,曲也。曲則不伸,故為睽離。

從??。

八部曰:?,分也。??作兆。乖從?從兆。皆取分背之意。各本此下有?古文别,此淺人所妄增,說詳八部、蔔部。凡許自注雲某古文某者,皆見于許書。刀部别下未嘗有?古文别之雲也。??從北,以兆與北形相似也。古懷切。古音葢在十六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懷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懷切,?怪平聲。《說文》:背呂也。象脅肋形。《玉篇》:戾也,異也。睽也,背也。《易·序卦傳》: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左傳·昭三十年》:伍員曰:楚執政衆而乖。

又貴州夷寨有乖西。

又《韻補》葉公回切,音規。《前漢·叙傳》:官失學微,六家分乖。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