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丹參

治療月經不調等疾病的中藥
丹參為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丹參的幹燥根和根莖。丹參是其根入藥的,其本身就含有丹參酮,其可以起到強壯肌體的作用,有着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諸多效用,其更是婦科良藥,可以治療女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等疾患。[1]
  • 藥品名:
  • 外文名:
  • 别名:
  • 是否處方藥:
  • 主要适用症:
  • 主要用藥禁忌:
  • 劑型:
  • 運動員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
  • 批準文号:
  • 藥品類型:
  • 中文學名:丹參
  • 别稱:紅根、大紅袍、血參根
  •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 采收時間:春、秋二季采挖
  • 用量:10~15g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幹燥處

相關配伍

1、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産前胎不安,産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落胎下血:丹參十二兩,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2、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聖惠方》)

3、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锉,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肘後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炮制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幹燥。

炮制方法:

1、丹參:除去雜質和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幹燥。

2、酒丹參:取丹參片,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内,用文火炒,取出放涼。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

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丹參喜歡在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的環境下生長,年平均氣溫為17.1℃,平均相對濕度為77%的地區是最優良的種植區。丹參在肥沃的沙質壤土中生長較好,但對土壤酸堿度适應性較廣,中性、微酸、微堿均可生長。

藥材性狀

1、本品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的分枝并具須狀細根,長10~20cm,直徑0.3~lcm。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

老根外皮疏松,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

2、栽培品較粗壯,直徑0.5~1.5cm。表面紅棕色,具縱皺紋,外皮緊貼不易剝落。質堅實,斷面較平整,略呈角質樣。

飲片性狀

1、丹參: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切面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有的呈角質樣,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苦澀。

2、酒丹參:形如丹參片,表面紅褐色,略具酒香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