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

中英街

“深圳八景”之一
中英街,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别行政區北區交界處,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1]由梧桐山流向大鵬灣的小河河床淤積成,原名“鹭鹚徑”,[2]長約250米,寬約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為界,與香港一街相處,需辦理通行證才能進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3]中英街有步行街、環城路、海傍街、橫頭街、碧海路等5條街道與道路,主要建築有入口廣場、入口處建築、騎樓、街道轉角處建築、轉角廣場、榕樹林蔭道、回歸廣場、天後宮廣場、濱海觀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園、海濱綠水長廊和中英街雕塑牆,街邊商店林立,體現出“一街兩制”的曆史景觀和文化風情。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街”;2004年,中英街被評為“深圳八景”之一。[4]
  • 中文名:中英街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别行政區北區交界處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開放時間:全年 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中英街界碑、中英街曆史博物館、警示鐘
  • 所獲榮譽:中國曆史文化名街
  • 街道長:約250米
  • 街道寬:約3—4米

曆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9日,在英帝國主義武力逼迫下,李鴻章與英國駐華公使窦納樂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将九龍半島及附近海域租給英國,期限為99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刻立的“光緒帝二十四年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3月16日,中英兩國的勘界人員來到了沙頭角,從海邊開始沿着河道進行測量和勘界,在測量好的點位豎立了木質界樁,界樁上書寫着:“大清國新安縣界”。同年3月18日,沙頭角勘界結束。界樁在沙頭角一條幹涸的河道上一字排開、向前延伸着,把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了“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勘界後不久,有人在河床兩側搭建房屋,陸續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這裡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中英街前身。

民國三十年(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從深圳沙頭角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占時期”,中英街随即首先被攻占。

1951年2月15日,廣東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所有人員均須從正式口岸憑深圳市的公安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進出境。“中英街”非正式口岸,因而開始限制人流往來。加之建國初期中英關系仍比較緊張,中方開始執行政治邊防和軍事邊防政策,港英政府則在“新界沙頭角”實行“宵禁”,中英街變成了邊防禁區。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中英街以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免稅店物美價廉的優勢,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被内地人譽為“購物天堂”。

從1986年開始,黃金首飾成為中英街的銷售熱點,華界一側的金鋪從最初的3家迅速發展到47家。1988年,“黃金熱”達到高潮時,中英街一天有3家金鋪同時開張,當時整條街共有89家金鋪。在銷售總額方面,中方店鋪1979年是590萬元;1984年已突破億元大關;1988年5月至10月期間,中英街黃金飾品的銷售量達5噸,銷售額達6.5億港元;1988年達到曆史最高水平,共15.7億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中英街修建的建築, 為低層和中層(2—6層)。中英街兩側的城市建設不均衡,中英街中方建築以多層建築為主,港方建築以一層為主。

20世紀90年代初,中英街創下日接待遊客近10萬人的紀錄。

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中英街商貿業出現了衰退,在新世紀之初走向轉型之路。中英街提出了“旅遊、觀光、購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發展定位。 

進入21世紀,鹽田區政府投資開展中英街風貌改造,修葺建設了騎樓、古塔公園、回歸廣場等中英街十大景點。

2005年,中英街恢複了“中英街八景”。

2014年,中英街大型浮雕牆《讓曆史告訴未來》項目完工。2014年12月16日,中英街管理局宣布成立,2015年1月5日正式揭牌運作。它是經市編委批複,區編委發文成立的鹽田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負責管理中英街轄區(沙頭角邊境特别管理區)社會、經濟、文化、生态文明、城市管理等各項事務,服務社區居民、企業和遊客,由鹽田區政府賦予相應行政管理權和行政執法權。 

2016年,“沙頭角魚燈舞民俗博物館”在中英街落成開館。

街道格局

中英街,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長約250米,寬約3—4米,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為界,街邊商店林立,深圳一側有臨街商鋪136間,香港一側68間,有來自五大洲的産品,品種齊全。因到特區的人要到深圳市公安局辦理一張“前往邊境特别管理區通行證”,才能進入“中英街”,故“中英街”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

中英街有步行街、環城路、海傍街、橫頭街、碧海路等5條街道與道路,主要建築有入口廣場、入口處建築、騎樓、街道轉角處建築、轉角廣場、榕樹林蔭道、回歸廣場、天後宮廣場、濱海觀景道、中英街标志塔公園、海濱綠水長廊和中英街雕塑牆。

建築特色

中英街,由梧桐山流向大鵬灣的小河河床淤積成,原名“鹭鹚徑”,與香港一街相處,有“一街兩制”的曆史景觀和文化風情。

中英街定位為“商貿旅遊區”,計劃打造成曆史氛圍濃厚、愛國主義教育特征鮮明、商貿旅遊的曆史文化名街。中英街計劃打造“一界一墟一巷七街”。“一界”即深港邊界,“一墟”即東和墟記憶街區,“一巷”即沙欄吓村特色客家窄巷,“七街”即穿插在東側老建築中的七條老街。

主要景點

景點

介紹

中英街曆史博物館于1999年5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反映中英街百年曆史滄桑的地志性博物館,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常設展覽共設置四個展廳,展出内容以百年中英街曆史為主線,以中英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以中英街史料和本館藏品為教材,挖掘“3·18”沙頭角勘界日曆史資源,開展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英街曆史博物館的主要職責是負責“中英街”文物的保護、收藏與研究工作;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承擔全區文化遺産保護、開發和利用職能。每年接待各類觀衆約20萬人次,主要參與承辦了“中英街3·18警示日”,組織舉辦“深圳市沙頭角魚燈節”、“疍家文化周”、“中英街文化體驗營”、“非遺”進社區進校園等大型活動。2012年,“香港國民教育基地”在中英街曆史博物館挂牌。2013年,中英街曆史博物館被深圳市黨史辦确定為深圳首批8個黨史教育基地之一。2015年,中英街曆史博物館被評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英街共有八處界碑,這8塊界碑中1、2号界碑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英國單方面換石碑後留下的,3至7号界碑被日軍丢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國民黨政府同港英當局是共同重豎3至7号碑。它們既是中國貧窮落後、清王朝腐朽沒落和外國列強侵略、瓜分中國的重要曆史物證,又是中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祖國并實行“一國兩制”和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曆史見證。1989年6月29日,界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進入中英街後街邊的這口古井,該井為清代康熙年間遷來沙頭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是當地人們飲用的水源,中英街兩邊的人們中還流傳着“同走一條街,共飲一井水”的民謠。“飲水思源”,古井對當地居民有着養育之恩,也牽連着居住在中英街兩邊居民的鄉情和親情。它不僅是沙頭角曆史發展的見證,也是中英街形成和發展的曆史見證。

古榕樹位于中英街第四号界碑旁,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樹幹蒼勁,枝繁葉茂,由于樹樹根長在深圳一方,葉枝覆蓋香港一方,因而構成一幅奇妙的景觀,被喻為“根在祖國,葉覆香港”,成為許多文人墨客進行采風和文藝創作的題材。這棵古榕樹與第四号界碑形影相依,構成了中英街上一道自然與人文相互映襯的特殊風景,同時也見證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和屈辱曆史。

警示鐘設立在中英街曆史博物館廣場,與中英街界碑相互映襯,是中英街新的一景。警示鐘記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變遷、發展和回歸一百年來的曆史。鐘身上刻着“勿忘曆史,警鐘長鳴”八字,提醒人們牢記中英街屈辱的曆史,告誡後人必須銘記深刻曆史教訓:國家落後挨打。

曆史人文

曆史文化

綜述

自清代以來,沙頭角一帶的居民基本上以客家人為主,他們居住在此已有300多年曆史,當地民衆定居以後,為追憶先祖遷徙跋涉之苦,使得所建的客家宗祠成為祭祀的宗親議會、聚會的重要場所;而海上捕撈作業,自然條件變化莫測,危及生命财産安全。故沙頭角原居民修建有天後宮和吳氏宗祠,這兩處建築是當地民風民俗的重要曆史遺存。

中英街,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沙頭角”的核心區,不僅有中英街界碑、吳氏宗祠、天後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魚燈舞、客家山歌、天後寶誕等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魚燈舞

“魚燈舞”,舞者身着藍色衣裳,腳穿黑色布鞋,身子蹲下,雙手握住魚燈手把,将魚燈舉起,模仿着魚的神情與動作舞動,這是有着300多年曆史的中英街内沙欄吓村創演的“沙頭角魚燈舞”。魚燈舞曾因社會動蕩、經濟落後等原因而中斷,瀕臨失傳。1999年,吳天其與其他村民一道開始對魚燈舞進行挖掘、整理。2002年,沙頭角恢複了魚燈舞的排練,2008年,“魚燈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文化活動

自2002年開始,深圳市、鹽田區每年3月18日都在中英街舉辦“中英街3.18警示日”鳴鐘活動,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品牌活動。

所獲榮譽

2012年6月8日,中英街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曆史文化名街”。

2004年,中英街被評為“深圳八景”之一。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中英街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街道與香港特别行政區北區交界處。

交通信息

乘坐深圳公交m520路、85路、103路、387路到三家店站,步行597米到達中英街入口。

辦證信息

2018年1月1日起,進入中英街的《邊境特别管理區通行證》10元辦證工本費已正式取消。辦證工作時間為8:30—12:00和13:00—16:00,辦證地點在中英街門口的辦證大廳。

上一篇:白雲閣

下一篇:觀音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