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探索本科教育體制改革的學院
博雅學院是中山大學為探索本科教育體制改革而專門設置的學院,2009年由甘陽教授創辦,現任院長為謝湜教授。自建院以來,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本、碩、博培養體系,現有專任教師、專職科研人員及博士後具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曆史學、社會學等多元學科背景。學院注重跨學科交流及教學相長,以經典研讀為紐帶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1]
    中文名: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外文名:Boya College/ Liberal Arts College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 院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隸屬: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 挂靠單位:中山大學 現任院長:甘陽

簡介

博雅學院本科學制實行四年不分專業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貫徹跨學科跨領域的精英教學方式,着重培養今後有能力從事高深學術研究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精英人才。

學院的教學方案參考國外博雅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 )的經驗,課程設置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每學期主要課程一般為3-4門,但每門課有大量閱讀和作業。學生在四年本科期間将廣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傳統及其經典著作,必修古漢語、古希臘語、拉丁語等古典文明語言,兼修藝術理論及其技能,畢業學生将獲得哲學(博雅)學士學位。

博雅學院優秀本科畢業生将有機會直接入讀本院研究生班 。 

校長:甘陽,中國當代學者,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緻力于大學本科階段通識教育課程開展,攜手中國文化論壇暑期舉辦“通識教育講習班”。

辦學理念

博雅學院直屬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領導。高研院利用其廣泛的海内外學術聯系,廣邀海内外學者為博雅學院講授課程或開設系列講座。

博雅學院強調精英教育,但這不意味任何特權,而僅僅意味更多的閱讀,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付出,且将來承擔更大的責任。博雅學院推崇的人生價值不是金錢,而是智慧與修養。博雅學院學生的人生榜樣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

教學情況

大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做傳承,然後才是創新。不讓本科生搞太多創新,一兩個本科生在頂尖學術雜志上發文章并不是創新之所在。如果過分追求創新,就會拔苗助長。院長甘陽希望博雅學院的通識教育走踏實之路。 

比起中大其它院系,博雅學院的學分績點低很多,4.0的學分績點就是超級優秀的。甘博雅學生的成績“很單純”,學院的學生幹部不會有任何加分,平時甘陽也會鼓勵學生不要過多關注分數。 

在教學管理上,博雅學院十分寬松,對學生約束不多,但是對所有學生設定了一條“禁令”:在新生入學時,要求最多參加學校兩個社團。

教育方向

博雅學院開辦以來,曾有一種聲音認為,博雅學院的課程過分關注古籍文獻等“故紙堆”,并不關切社會現實。在開學典禮上,博雅學院新學期的課表上,《拉丁文》、《中國哲學導論》、《商周史專題研究》等純人文類課程仍占據多數。 

博雅不鼓勵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說法是一種誤讀。大一大二這兩年,學校不主張學生急于關注社會問題。因為中國不缺乏關注社會的人,但缺乏有能力關注社會的人。院長認為關注社會的能力,意味着學生要有深厚的學術涵養,在視野上有曆史的縱深感,同時有自己的分析方法。 

為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能力,大二後的小學期,博雅學院要求學生全部下鄉做調研。

在大三時,學院就有一半的課程是社會科學,例如為2009屆學生安排了《帝國的法律治理》、《美國聯邦黨人文集》等法學、政治學等學科的課程。 

受中大南校區的學科所限,博雅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偏少。從2012年開始當理、化、生、醫學等院系陸續搬回南校區時,會适當增加自然科學的課程比例,拟考慮開設一組自然科學前沿系列課程。

首屆畢業生

2013年6月28日,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第一屆本科生畢業,32名畢業生中選擇工作的隻有4人,還有23人繼續讀研,5人出國留學 。

上一篇:上海科技大學

下一篇: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