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的二級分院
城市設計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為拓展設計教育領域,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利用自身優勢,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正式成立于2002年9月正式創辦的,是中央美術學院第一所院外八個專業學院。它将分院之一,她緊密依托中央美術學院作為我國美術教育、創作和研究中心的優勢,主動适應社會發展,直接服務于采用開放式辦學模式,培養引領中國城市化建設中的城市文化與經濟建設,以及城市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需求,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發展,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個新的與市場相結合的創新型專業與教學生長點。探索創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即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業與經營能力的專業設計師。[1]
    中文名: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 外文名: 簡稱:央美城院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盡精微,緻廣大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盧恒宇 知名教師: 英文名: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ity Design School 學校類型:藝術 屬性:教育部直屬,中央美術學院下屬七所二級學院之一 現任校長:王中 主要院系:基礎部 時尚設計學部、信息設計學部、形象設計學部、影像設計學部、家居産品設計專業 現任書記:張雲超

學院簡介

學院概況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下屬的七所專業二級學院之一,同時也是中央美術學院辦學曆史上第一所自己創辦的位于新校區的專業分院。它是中央美術學院在新的曆史時期,調整總體辦學規模以及發展規劃,并着眼于城市文化發展前沿趨勢的産物,适應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新興問題以及一系列新興社會需求,中央美術學院通過城市設計學院的建立加快了專業調整和學科建設的步伐,積極拓展設計教育體系,城市設計學院依托中央美術學院作為國内最高水平美術教育、創作和研究中心的優勢,通過對全新的教學體制的探索,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特色,培養引領中國城市文化發展的創新型專業人才。

2002年下半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和黨委書記楊力的積極倡導下,中央美術學院與北京市東城區政府合作,在東城區創辦了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2002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屆本科學生,着手建設本科教學體系。在東城區辦學的兩年多中,城市設計學院積極探索新型的辦學模式,為後來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05年2月學院搬遷至順義後沙峪校區,在經曆了多次搬遷後,學院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專業設置逐步豐富,教學結構逐步确立。于2006年3月成了立了基礎部,包括造型基礎和設計基礎兩個教研室,為學生提供第一學年的基礎課程教學。此外,以城市信息設計學部、城市形象設計學部、城市時尚設計學部、城市影像設計學部四個專業學部為基礎展開專業教學,下設多個開放性專業方向工作室,并建立多個教學輔助平台,保障專業教學順利進行。

城市設計學院來源于探索,立足于創新,學院從無到有、從開創到發展的創業曆程為後來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方面,在觀念上,學院在傳統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上,以當代社會需求為出發點,逐步總結出自己的辦學主張,明确了學院自身的學術定位、學科發展方向和教學特點;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城市設計學院憑借年輕和靈活的優勢,開放式辦學,主動在教學模式和管理機制等多個方面嘗試與創新,從而在短時間内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集聚了一定的學術資源,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并為學院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徽标

城市設計學院的徽标整體形态脫胎于中央美術學院的徽标,但在中央美術學院徽标的原有形态基礎上,劃分為了六塊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并且每一塊方形的顔色都不相同,這六塊正方形各自象征着組成城市設計學院的六個部分,他們自上而下分别有着不同的代表:黃色為城市設計學院研究生部,綠色為城市信息設計學部,紅色為城市形象設計學部,藍色為城市影像設計學部,紫色為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粉色為城市時尚設計學部。

院長緻詞

城市設計學院是中央美術學院着眼于城市文化發展的前沿趨勢,适應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新問題以及新興的社會需求,為拓展設計教育領域,于2002年9月正式成立的專業設計分院。她緊密依托中央美術學院作為我國美術教育、創作和研究中心的優勢,采用開放式辦學模式,以“城市、時尚、青少年”為立足點,以“推崇新異、關聯社會”為宗旨,培養引領中國城市文化發展,藝術、設計與市場相結合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即培養具有創業與經營能力的設計師。

短短幾年間,城市設計學院從無到有,每年錄取本科生300人左右,共擁有本科生、研究生1300餘人,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學科建制、教學設施日臻完善,多學科相互支撐,具有一定辦學規模的專業設計學院。

但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個年輕的學院,聚集了一批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在他們身上彰顯着獨特的氣質和年輕的活力,也昭示着學院的美好未來。城市設計學院的大門将向每一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敞開。

辦學特色

自誕生起,城市設計學院就一直着眼于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服務,讓學術力量參與城市化的進程,這也是中央美術學院創辦城市設計學院的初衷,城市設計學院數年的探索亦緻力于此。在學院的辦學實踐過程中,這一認識不斷升華,從滿足城市發展對設計的需求,發展到力求成為城市健康發展的積極因子和重要力量。與此同時,城市設計學院也一直在思考自身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可能性。作為一個新的學院,缺乏辦學資源和經驗的積累,這是不能回避的劣勢,但同時又提供了生長的可能性。尋求跨越式發展的後發優勢,将危機意識轉化為特色意識,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尋發展,這就是城市設計學院的價值所在。由于當代設計肩負的社會責任變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認識出發,城市設計學院在專業教學上運用視覺設計課程、技能表達課程和非視覺設計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動手和思考能力,挖掘學生的眼、手、腦的潛力,并在創業實踐中融會貫通,将形成适應能力強、生長空間廣的綜合性知識性結構,以滿足将來專業、職業和發展的需求。作為一個新興學院,從創建之初,城市設計學院就将尋求辦學特色确定為立身之本,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辦學主張。

綜合性知識結構

當代設計不僅僅作為審美觀念的闡釋,而更多地關注于問題的有效解決,以及對發展進程的預測與控制,它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變得日益重要,文化性和功能性成為設計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認識出發,城市設計學院強調在專業教學上培養學生的三種能力,以滿足學生的三方面需求:

視覺設計的課程—>培養審美能力—>滿足專業需要

技能表達的課程—>培養動手能力—>滿足職業需求

非視覺設計課程—>培養思考能力—>滿足發展需求

上述三部分知識挖掘學生眼、手、腦的潛力,并在創業實踐中融會貫通,将形成适應能力強、生長空間廣的綜合性知識結構。

兩段制教學結構

第一階段為課程制,着力于知識傳授、技能學習和思維訓練,教學上強調規範化、學理化,有助于教師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課程;在一、二年級,以學分制的方式,确定各不同專業方向下的學生所需要修讀的課程類别、數量、比例,使學生在必修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以選修課的方式涉獵不同專業方向領域的知識與技能,以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

第二階段為課題制,課題注重與社會互動,在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開放性工作室的設立以及工作室課題、學院課題、實戰課題的實施,引進一線的設計師、社會專家、企業經營者等社會資源和學院教師相互融合,帶領學生構成項目團隊,進行課題策劃和實施,并建立課題成果展示及推向社會的平台。

開放式培養模式

随着設計學科的交叉性日趨發展,以往的培養模式逐漸在包容性、生長性、選擇性上顯現出不足。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需求和個體發展出發,尋找更加開放靈活的培養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個性化選擇的可能性,滿足學生不同發展的需要,是城市設計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重要指向。

國際化辦學道路

城市設計學院密切關注國際學術前沿,與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加州藝術學院、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國際動态藝術組織展開合作辦學,并與多所國外藝術院校及機構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确保學院發展的國際化視野。其中,最為成功的便是陶瓷設計工作室與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陶瓷學院的合作,陶瓷工作室常年有外教、訪問學者以及交換生。

2004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與日本京都精華大學開展漫畫教學合作項目;2005年10月,與美國阿爾弗雷德大學共同成立了“阿爾弗雷德大學-中央美術學院陶瓷設計工作室”;2006年10月,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聯合開辦了實驗動畫與實驗電影專業研究生主要課程班;2006年,實驗電影專業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電影學院開始聯合培養計劃,開設實驗電影與動畫創作研究生課程班。2007年2月1日,中央美術學院潘公凱院長陪同洪晃等企業界人士參觀并就學生創業等按企合作項目進行探讨。2007年4月,與紐約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确定基礎教學合作項目;2007年5月,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共同開展“為中國而設計”教學合作項目。

辦學條件

城市設計學院主要在後沙峪校區,後沙峪校區是由于曆史原因而成立的,因此硬件相對較差,甚至沒有正規操場。但是後沙峪校區是三個校區中唯一宿舍有空調的。後沙峪校區有一個圖書館,大小類似于閱覽室,圖書卡三個校區通用。

因為後沙峪校區是承租校區,一是成立之初沒有這麼多專業,地方要求不大,二是學校不可能在一個不屬于自己的地方大規模投資更新設備,所以辦學條件相對不利。但是即便學院本部也是經曆過二廠中轉辦學之後繼續發揚光大的。城市設計學院原定于2015年搬到燕郊新校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2014年9月學院簽訂合同将租期續租10年,延續至2025年搬遷。燕郊校區的占地面積和本部一樣大,建築安排更為合理,硬件設施更為先進,搬遷至新校區會成為城市設計學院發展曆史上的又一裡程碑。

其他機構

城市視覺文化研究所

城市視覺文化研究所是為了适應城市設計學院的發展需要而成立的專門科研機構,它主要包括下屬五個機構,即城市形象設計中心、時尚設計研究中心、文化創意産業中心、新媒體設計中心、國際設計工作營、學生創業孵化營,主要負責協調與管理學院科研、教學(主要指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和産業的和諧發展和相互聯系,歸納、總結與提升城市設計學院的學術思想和專業特色,為教學提供研究和總結的平台,提供信息收集和發布的平台以及創新和實踐的平台。城市設計學院的師生可在研究所的規範管理下參與研究所的工作,也可以學院的名義分批聘請院外社會各界有成就的精英人士擔任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參與研究所的科研和産業課題的研究與發展。

城市視覺文化研究所不僅被賦予了巨大的責任和明确的定位,同時希望成為城市設計學院對外工作的窗口,最終使研究所真正成為教學、科研和産業協調統一的結合體,更好的為城市設計學院的教學提供推動力和服務出口。

教育推廣中心

為體現新形勢下适應新發展、滿足新要求的新型教學理念,城市設計學院教育推廣中心将國内、國際著名企業成功人士、自由藝術家、著名學者、設計師及導演等請進專設的藝術創意基地,開設課程,設立工作室。并通過與企業間的合作将教學成果與具有前瞻性的原創設計産品以便利的渠道直接投向股市場,并從中挖掘和培養适應市場需求的優秀、全面的藝術人才。讓同學們在了解國際前沿專業領域發展的同時,了解市場,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成為适應行業曆史發展、了解企業運作,并能從中把握和引領市場潮流的開拓型人才。

為了将新型教育體系更好的推廣應用,使優秀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服務于社會,成為相關企業量身定做人才的“實習地”,更形成專業與行業發展、教學與市場結合的互動式交流平台,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教育推廣中心将立足前沿,博采衆長,為繼續探索教育之路、發掘成就藝術人才而不懈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