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創建于1953年,原為建設部直屬最大的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2000年10月1日,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科技型企業。[1]以建築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共完成科研成果2176項,主編标準、規範453本,其中榮獲國家獎91項,各類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4項,獲得專利163項。
  • 中文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 外文名: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 簡稱: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
  • 博士點: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
  • 院系設置:
  • 校訓: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
  • 知名校友:
  • 知名教師:
  • 公司口号:中國建築業科技發展的引領者
  • 總部所在地:中國北京
  • 經營範圍:建築結構、工程抗震、地基基礎
  • 公司類型:國有企業
  • 公司口号:奉獻社會、追求領先、提升品質、和諧發展
  • 年營業額:51.54億元(2013年)
  • 員工數:5900餘人(2016年)
  • 主管部門: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 現任院長:王俊
  • 地 址:北京市北三環東路30号

簡介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始終以促進我國建設事業的科技進步為己任,面向全國的建設事業,以建築工程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緻力于解決我國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負責編制與管理我國主要的工程建設技術标準和規範;開展行業所需的共性、基礎性、公益性技術研究;承擔國家建築工程、空調設備、電梯和化學建材的質量監督檢驗和測試任務,努力為建設事業的發展服務。

發展曆程

前身(1953年--1956年)

中國建築工程部為了加強建築材料的試驗研究工作,于1953年10月,決定以建築工程部設計院的建築材料試驗室為基礎籌備建立研究所,當時僅有副所長1人和40名職工,其中工程師僅3名。辦公地址由北京東四山老胡同搬到西郊百萬莊。開展一些普通建築材料試驗,并接受委托試驗任務。1953年12月16日,建築工程部決定正式成立“建築技術研究所”。1954年7月,建築技術研究所的職工隊伍發展到70人。1955年初,機構、人員不斷充實,增至170人,開展了14項專題研究工作,辦公地點由西郊百萬莊遷到北郊安外小黃莊。

開創時期(1956年--1966年)

1956年,建築工程部為了适應建築業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強建築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建築技術研究所的領導力量和高級技術人才得到充實,開始接受國家統一的試驗研究任務,開設了12個專題研究項目。1956年5月1日起,将“建築技術研究所”改為由部技術司領導的“建築科學研究院”。1956年10月,建築工程部将建築科學研究院改為由建築工程部直接領導,并将原建築組織與機械化施工研究所并入建築科學研究院院。1958年,院所屬機構進一步充實和發展,設有加筋混凝土結構室、綜合結構室、建築材料室、地基基礎室、城鄉規劃室、工業與民用建築室、建築理論與曆史室、建築物理室、采暖通風室、施工組織室、建築經濟室、市政工程研究所等12個研究室(所)。1965年5月,建築工程部報請國家科委批準,決定将建築科學研究院與部科技局合并,作為管理機構,對外用科技局和建築科學研究院兩個單位名義,統一管理部的科學技術工作。

科技體制改革以後(1983年--2000年)

1983年,重新調整後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設立了建築結構、地基基礎、工程抗震、空氣調節、混凝土、建築物理、建築機械化以及電子計算中心等研究所和建築機具廠。1984年,在中央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築業體制全面改革的推動下,建築科學研究院開始了科研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1984年,在完成國家和部委下達的重點科研任務的前提下,承擔了橫向合同(指科研以外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258項,工程應用收入達175萬元。在當年召開的“全國建築科技成果交流交易會”上,建築科學研究院送展的68個項目中,有28個項目獲得“1984年全國建築成果獎”,占雙交會項目的10%。1985年,院的改革是從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簡稱“四技”)開始的。通過建立科研生産聯合體,以推行有償合同制和課題承包制為突破口,探索科研與生産相結合的途徑。當年技術合同産值509萬元,三年後突破1000萬元。

改企轉制(2000年--現在)

2000年10月1日起,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成為中央直屬的科技型企業。改企轉制後,建築科學研究院繼續承擔了一大批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如負責及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大型複雜結構的關鍵科學問題及設計理論研究中的三個課題、國家“863計劃”CIMS技術在建築中的應用及CFG樁施工設備的工業性試驗研究、散熱器恒溫閥及熱量分配表、供熱水系統溫控及熱量計費應用技術、蓄冰空調關鍵産品和技術、節能建築達标評審用軟件、QBT80/45起重布料兩用塔機等“九五”科技攻關專題和國家重點科技産業工程項目專題,均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組織機構

研究領域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涵蓋了建築結構、工程抗震、地基基礎、建築物理、住宅體系及産品、智能化建築、建築CAD、建築環境與節能、建築機械與施工、新型化學建材、建築防火、建築裝修等專業中的79個研究領域。

建築結構

預應力技術、高層建築結構技術、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建築結構檢測與評估診治技術、建築結構模型試驗與測試設備、建築結構領域基本理論研究、鋼筋連接技術、鋼結構技術、幕牆技術。

地基基礎

地基基礎設計、特殊土地基的研究開發、地基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樁基技術的研究開發、高層建築箱筏基礎設計的研究、深基坑支護的研究開發。

工程抗震

在強地震地面運動方面、在震害調查方面、在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方面、國家标準規範編制方面、在建築抗震鑒定與加固方面、在結構振動檢測與試驗方面、在隔震與減震方面。

暖通空調

高精度恒溫、恒濕環境技術、空調設備與技術、空氣潔淨技術、智能建築技術、暖通空調實驗室技術、供熱與通風技術、建築節能技術、熱泵技術及應用、水力平衡産品和技術、太陽能在建築中的應用技術、暖通空調和自控檢測技術。

建築防火

建築物消防系統設計、施工和維修綜合技術、建築構件耐火性研究和測試技術、火災後建築損傷鑒定及加固技術、建築材料對火反應特性研究及測定技術、建築防火設備綜合功能的測試與研究、性能化的防火設計和安全評估。

科研成果

變截面剛構分析1956年中國科學院獎

四塊組合型雙曲抛物面扁平殼的内力分析1964年國家發明創造四等獎

四塊組合型雙曲抛物面帶肋扭殼的理論研究及工程實踐1974年國家發明創造四等獎

大闆住宅建築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毛主席紀念堂工程(建材、物理、空調、抗震所參加)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首都體育館(空調所參加)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裝配式大闆住宅建築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攜帶式單油路镦切兩用機1981年國家發明創造三等獎

廣義變分原理的研究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組合型扭殼的有矩理論設計法及連續扭殼結構1982年國家發明創造四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