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蒼生問鬼神

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語詩句
漢文帝素愛談鬼神之事,對國家社稷則不思進取,賈誼是當時有名的學士,學識淵博,天地萬物無所不通,有一次,漢文帝召見賈誼,不問天下蒼生,卻問起鬼神之事,而且越聽越專注,坐的位置漸漸情不自禁的向前挪出席子。前兩句從正面寫起,文帝在研究國家大事的“宣室”接見賈誼,看來是多麼鄭重其事,對賈誼又是多麼器重,招賢納士是多麼的心切。
  • 作品名稱:不問蒼生問鬼神
  • 作者: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名詞類型:經典詩句
  • 來源:《賈生》
  • 含義:統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視人才
  • 其他含義:皇帝有憂心之事需用鬼神之說釋懷

作品原文

賈生——李商隐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

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谪的賢臣,賈誼的才華和格調更是無可比倫。 談至深夜漢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詢民生卻是窮究鬼神。

典故

漢文帝素愛談鬼神之事,對國家社稷則不思進取,賈誼是當時有名的學士,學識淵博,天地萬物無所不通,有一次,漢文帝召見賈誼,不問天下蒼生,卻問起鬼神之事,而且越聽越專注,坐的位置漸漸情不自禁的向前挪出席子。

賞析

這首詩借詠賈誼故事,尖銳地指出統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視人才,讓他們在政治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漢文帝史稱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論。李商隐把從古以來賢才不得重用的歎息與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過賈誼的典型事例抒寫出來。前兩句以欲抑故揚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賢,召見才能卓異的賈誼,使人以為下面必有關于國計民生大事的咨詢,三四句卻轉而揭出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事實。諷刺的意味極深而出之以唱歎,尤覺情韻悠遠。漢初的賈誼,有治國之才。漢文帝為詢問鬼神之事,曾半夜把賈誼叫進宮裡。唐代詩人李商隐,據此便寫了一首名詩,諷刺漢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

注釋

①賈生:賈誼(前200——前168年),西漢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二十歲為漢文帝的博士,後升為太中大夫。由于主張政治改革,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四年後被召回長安,郁郁而死,年僅三十三歲。

②宣室:漢代長安城未央宮前殿的正室。賢、逐臣:均指賈誼。封建社會,被貶在外的官吏,稱“逐臣”。

③才調:才華、才幹、才能。無倫:無與倫比。

④可憐:可惜。夜半虛前席:《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文帝接見賈誼時“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半夜,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從所坐的席上向前移動,以接近談話的對方,是聽得出神時不自覺的動作。

⑤蒼生:老百姓,人民。

點評

這首七絕是曆來傳誦的詠史名作。它是根據漢文帝召見賈誼的一段曆史史實寫成的。賈誼被貶長沙,當代和後代許多詩人為之鳴不平。李商隐另辟蹊徑,通過宣室夜談的片段,更能反映問題的實質。前兩句從正面寫起,文帝在研究國家大事的“宣室”接見賈誼,看來是多麼鄭重其事,對賈誼又是多麼器重,招賢納士是多麼的心切。

然而作者筆鋒一轉,道出了文帝的廬山真面目:“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搞了半天,文帝關心的不是老百姓,也不是國家社稷,而是“鬼神”!荒唐吧,郁悶吧,完全對不上頻道了吧!你說“賢者”又有何用?原句是諷刺漢文帝的昏庸,對天下蒼生漠不關心卻詢問鬼神這些無聊的事,現在的話也差不多意思吧,你可以用來諷刺政府腐敗,或者可以指一個人很有才華很努力做事,但别人卻沒有發揮你的才華而要你做其他瑣碎或無關緊要的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