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祀節

上祀節

中國古代節日
據史籍考證,上祀節的淵源要上溯至周朝。周朝巫術迷信流行,每年三月的"上巳"(上旬的"巳"日)日,女巫都要在河邊為人們舉行除災祛病的儀式,謂之"祓禊"。祓,意思是祓除病氣,使之清潔;禊,則是指修潔淨身,除去積穢。古人認為水是至潔之物,在水邊"祓禊",洗濯身體,就可以祛災禳福,确保一年平安。因農曆三月上巳日的具體日期每年都不固定,為了便于記憶和統一,從漢朝開始,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便被定為"上巳",巍晉時期,幹脆就把三月初三明确固定為上祀節。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節日時間: 節日類型: 流行地區: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飲食: 節日意義: 設定地點: 設立機構: 設定時間: 中文名稱:上祀節 創立時間:每年三月 主要活動:在河邊為人們舉行除災祛病的儀式 活動内容:祭祀

介紹

上已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的一個節日。按通常的說法,漢以前節期在三月上旬的已日,魏後固定為漢曆(農曆)三月初三,不一定為8日。

古代每到這一天,人們都到水邊冼滌污濁,以祓除不祥,稱為”祓禊”。據《晉書:禮儀》上記載,“漢儀季春上已,官及百姓皆禊于東流水...除此之外,祓禊還有祈求生育之意。相傳商部族的祖先契就是其母祓禊後所生。《史記: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日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堕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後世甚至尊簡狄為生育之神。

除在水邊祭祀、沐浴之外,人們還宴飲行樂、踏青郊遊。如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相關節日活動

祓禊

在我國古籍中,上祀節“祓禊”習俗多見記載。《風俗通·祀典》:“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禊與浴故于水上輿潔也。”《後漢書·禮儀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疚,為大潔。”據認為,《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的就是孔子和弟子們“祓禊”時的情景。

流觞曲水

由于三月三正是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大好時節,此時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極易引起人們愉快和振奮的情緒,故上祀節時人們除了在水邊舉行“祓禊”儀式,還把它當成了宴飲遊玩的好時機。而且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宴飲遊玩,還衍生出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娛樂形式——流觞曲水。

所謂流觞曲水,就是文人墨客按秩序坐于流波曲水邊,一人置酒于杯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某人即取而飲之,然後作詩,作詩不成便罰酒。流觞曲水盛于魏晉,彼時文人雅士縱情山水,清談老莊,整日飲酒作樂,因此這種把飲酒和作詩融合一體的“高雅”活動受到他們的特别青睐。

荠菜煮雞蛋

"三月三,荠菜(地菜)煮雞蛋。"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農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煮雞蛋的習俗,說吃了荠菜煮的雞蛋,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農曆三月三地菜花煮雞蛋","陽春三月三,地菜當靈丹","春食荠菜賽仙丹"。

荠菜,别名地菜、護生草、雞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藥。《詩·邶風·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性喜溫和,耐寒力強。野生于田野。全草含荠菜酸、生物堿、氨基酸、黃酮類等成份。嫩株可作蔬菜,帶花果的全草入藥。性涼,味甘淡,功能涼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近用治腎炎,乳糜尿等症。

有營養專家稱,雖然"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古時候主要預防春疫,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地菜雖然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裡面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這些營養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加上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卵磷脂、維生素A也豐富,這樣兩種營養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對身體有好處。

上一篇:福臨門

下一篇:苗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