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柱國

上柱國

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
上柱國,原義為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引申義為功勳的榮譽稱号,戰國時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
  • 中文名:上柱國
  • 拼音:shàng zhù guó
  • 原義: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
  • 引申義:功勳的榮譽稱号

簡介

戰國時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原為保衛國都之官。柱國原為國都之意。

自春秋起上柱國指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漢廢,五代複立為将軍名号,唐以後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兵權歸中央機構,上柱國逐漸成為功勳的榮譽稱号。

《戰國策·齊策二》:“﹝陳轸﹞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複軍殺将,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

《戰國策·齊策二》:記昭陽對答陳轸,謂貴于上柱國的唯領令尹耳。

《戰國策·齊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國也;晉陽者,趙之柱國也;鄢郢者,楚之柱國也。”

高誘注:“柱國,都也。”後為楚最高武官,時立複軍殺将有戰功者為上柱國,位僅次于令尹。

北朝

源于舊制。原為保衛都城安全的軍将,後為中央最高武官或勳官,也稱上柱國。北魏、西魏均置柱國将軍、上柱國大将軍等,以統領府兵。

武泰元年,北魏孝莊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将軍,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爾朱榮被殺後此官遂廢。

大統三年,西魏文帝以宇文泰有建中興之功,又重新授予宇文泰柱國大将軍之号。到大統十六年以前,總共有八人被拜為柱國大将軍,當時号稱「八柱國」。

八柱國,全部使持節,除元欣外都是開國郡公。除了宇文泰為柱國大将軍之首,以及元欣為(榮譽)柱國大将軍王不直接帶兵外,其他六柱國直接帶兵,而且與《周禮》的"六官"以及後來的六部相似。

宇文泰總領百官,督中外軍,,廣陵王元欣則是因西魏皇族地位尊崇而挂名,其馀六柱國各督二個大将軍,共12個大将軍,分掌禁旅。

《周書·齊炀王宇文憲傳》:“憲攻拔武濟,進圍洛口,收其東西二城……是歲,初置上柱國官,以憲為之。”隋代設上柱國及柱國,分别為從一品、正二品,借以酬功勳之臣。

宇文泰

總領百官,督中外軍

元欣

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将軍、大宗伯、大司徒、廣陵王

李虎

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尚書左仆射、隴右行台、少師、隴西郡開國公

李弼

使持節、太保、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

趙貴

使持節、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

于謹

使持節、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

獨孤信

使持節、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内郡開國公

侯莫陳崇

使持節、柱國大将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

唐朝

唐代的官分為職事官、散階、爵位、勳官等,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這幾項官職。

職事官

,顧名思義,就是指他幹的工作,他的職位、權責和任務,比如秦叔寶,可以做馬軍總管,也可以做刺史之類的其他官員,這個官是經常變化的,每個戰役都會有所不同,這個官不代表他的身份地位。

散階

被稱為“散位”、“本品”或“本階”,散階決定官員的地位和報酬。文武百官都擁有“散位”、“本品”,是“随人走”的,不論幹什麼都是不變的。

由于“官職”、“官階”是不一樣的,所以官大職小、職大官小、甚至有官無職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爵位

,它是對有功的人的特别封賞,表示皇帝對他的喜愛和恩寵程度,有固定的食俸,可以世襲。

職事官再大、本階再高的人,可能并沒有爵位,而有爵位的人也不一定有官職和官階。

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每一等又可以再細分,在公之上還有“王”,所以“王公”是最高爵位。

勳官

“上柱國”是勳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

現在軍隊裡戰士或将領立功了,可以授予一等功到三等功,立功很多的人,可稱為“戰鬥英雄”,戰鬥英雄裡又分為“特等戰鬥英雄”、“一等戰鬥英雄”等等,古代也是一樣,隻是名稱不同。

唐代勳級分十二等,最高等級是“上柱國”,其次是“柱國”,從士兵到将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現在也一樣,一個将軍可能什麼功也立不上,所以立功是不分級别的,隻看你在戰鬥中的表現和貢獻。

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不論官職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換成現代的名詞,大概就是“特級戰鬥英雄”吧!

五代

《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五》:“诏曰:‘上柱國,勳之極也。近代已來,文臣官階稍高,便授柱國,歲月未深,便轉上柱國。武資初官,便授上柱國。今後凡加勳,先自武騎尉,十二轉方授上柱國,永作成規,不令逾越。’”

明朝

世宗曾欲加嵩上柱國勳,“嵩乃辭曰:“尊無二上,上非人臣所宜稱。國初雖設此官,左相國達,功臣第一,亦止為左柱國。乞陛下免臣此官,着為令典,以昭臣節。”帝大喜,允其辭”(《明史》)

如此謙恭,當然使世宗益視嚴嵩為心腹。世宗居西苑,“惟嵩獨承顧問”,而嚴嵩雖大權在手,但對國家大政“與上無所許”,從不敢有可否,“兩個凡是”做的非常到家。皇帝贊其“忠勤敏達”。

《明會典》稱正一品階勳雲加授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疑止為贈設耳。李韓公、徐魏公、常鄂公初俱帶“上柱國”,然階不過銀青榮祿大夫。蓋因元之舊,官未定也。後常公物故,二公俱改“左柱國”。近夏少師言獨得“上柱”,為一時曠典。

然在隋初為從一品勳,而唐則四,實不為異也。乙醜年,加嚴嵩,辭以人臣無“上”,則夏公此官,固骖乘之禍耳。乙醜,少師徐階以十五年滿加,固辭。辛巳,少師張居正亦以十五年滿加,亦辭,後卒以為贈。

今按:“上柱國”一人,夏言;贈“上柱國”一人,張居正。永樂十六年-姚廣孝死後封贈上柱國,常遇春也是死後封贈,(明史常遇春傳,姚廣孝傳有記載)

天啟三年七月辛亥,葉向高進上柱國!(《國榷》和《明史》宰輔年表有詳細記載)

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吳良在青州病逝,時年五十八歲,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中軍都督、江國公,賜谥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賜葬鐘山之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