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

上刀山

松桃苗族絕技項目
上刀山,又叫爬刀梯,是松桃苗族絕技項目,是集心靈、咒語、施行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亦稱神功藝術。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内,這種藝術形式隻在苗族舉行祭祀活動時出現,平常是很難看到的。改革開放後,随着山門的不斷敞開,苗族神功藝術慢慢走出山寨,亮相神州大地,進而漂洋過海,成為世界絕技藝術的一朵奇葩。
  • 中文名:上刀山
  • 外文名:
  • 地點:
  • 民 族:苗族
  • 性 質:祭拜儀式
  • 又 叫:上刀梯

解釋

名詞

“上刀山”也稱“上刀梯”,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鐵柱,72把鋒利無比的鋼刀和頂端上邊3把寒光逼人的鋼叉組成。在貴州紅楓湖民族村的表演者,如今已是龍氏家族的第五和第六代傳人了。在整個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腳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金雞獨立”、“頂天立地”、“單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種高難度,驚險刺激的空中動作。

形容詞

比喻置身于極其艱難危險的境地。

例句: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幫你把這件事辦成。

上刀山的由來

關于“上刀山”的由來,還有一個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苗山出現了一個妖怪,它興風作浪,弄得民不聊生。一位名叫石巴貴的苗族青年身懷武功,自告奮勇為民除害。百姓們手提公雞、肩扛供桌,擁着身帶三十六把鋼刀的巴貴來到一座高山上。

巴貴将鋼刀作橫檔釘在一株參天古樹上,一步步攀上樹頂,站在樹尖上朝天高呼,舞動手中降妖鞭,吹響大海螺。與此同時,樹下的人群點燃鞭炮,敲起所有響具,把妖怪吓跑了。從此人民過上了好日子。為紀念石巴貴為民除害的精神,上刀梯活動便世代流傳下來。

形式

苗族

“上刀山”也稱“上刀梯”,是苗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也是苗族衆多的傳統體育中最為驚心動魄,最令人不可思議,帶給觀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的活動。每當趕年場、或是重大的節日,都有勇士表演。表演者身着民族服裝,赤腳、光膀,雙手抓住銀光閃閃、寒氣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

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鐵柱,三十六組鋒利無比的鋼刀和頂端上邊3把寒光逼人的鋼叉組成。在整個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腳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金雞獨立”、“頂天立地”、“單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種高難度,驚險刺激的空中動作。觀衆驚呼聲不斷,一個個勇士卻神态自然,若走平梯。

壯族

上刀山是壯族人祭祀、祈福、驅邪的一種儀式,也是祭拜龍母的内容之一,這一古老絕技在承傳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正在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如今已經成為當地群衆開發旅遊産業、推介特色旅遊的重要内容。

瑤族

瑤族是民風較為強悍的民族,他們在祭祀、祈福、驅邪的儀式中,往往要進行一系列的絕技神功,以顯示所向無敵的氣概。赤足爬刀梯、過火海就是其中兩項驚險的絕技。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裝鋒利的刀子作為梯級,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腳底的肌膚竟絲毫無損。過火海有幾種形式:一是将若幹個鐵犁頭燒得通紅,赤足一步一步踏在上面疾行而過;一是走過燃燒木炭的“火海”;再有就是“走足燈”,即用竹筒做成的燈排成行,一步踏一燈地走過,燈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了!

僳僳族

“上刀山、下火海”是僳僳族民間傳統藝術的結晶,是僳僳族節慶活動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也是一部雄偉的僳僳族愛國主義史詩。“上刀山”時,用鋒利無比的72把長刀或36把長刀,分别綁在兩棵20多米高的松樹圓木上,刀口朝上,豎立起來之後,祭師繞着刀杆周圍一邊念咒語,一邊跳祭祀舞。結束之後,在祭師的壯行下,由兩名赤手空拳的僳僳漢子,赤腳踩着刀刃,雙手抓住刀梯,十分敏捷地順着刀山向上爬,直到刀山的頂端,然後表演各種高難度的淩空翻滾動作。

之後,從刀山的另一面順着刀刃往下走下來。當下到最後一把刀刃時,在刀杆周圍的兩人用一把鋒利無比的長刀,刀口朝上,讓上刀山人踩在刀刃上,架起後在祭師帶領下繞場一周,同時前後都有人為他舞刀開路。結束時,上刀山的人手掌、腳底闆均無傷痕。

“下火海”時,先燒一堆篝火,待見到火炭時,祭師便開始邊敲芒鑼邊圍着火堆跳,然後彎腰卷起褲腳,赤着腳丫,踩在耀眼的火炭上,穿梭于火炭堆中,并用火炭洗臉、嘴嚼和打滾,直至将火炭全部熄滅。結束後由祭師帶領着“下火海”的全部人員,邊敲芒鑼邊唱邊舞,而所有參與者均毫發無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