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鹀普通亞種

三道眉草鹀普通亞種

三道眉草鹀的亞種之一
三道眉草鹀普通亞種(學名:Emberiza cioides castaneiceps)是三道眉草鹀的亞種之一,屬小型鳴禽。體型似麻雀,背面近栗色而帶近黑色縱紋,颏和喉近白色,下體餘部大部紅褐色。一般主食植物種子。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内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體羽似麻雀,外側尾羽有較多的白色。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動,喜歡在開闊地環境中活動,見于丘陵地帶和半山區地稀疏闊葉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溝的灌叢和草叢中以及遠離村莊的樹叢和農田。分布于中國西北、華中、華南和雲南等地。[1]
    中文名:三道眉草鹀普通亞種 拉丁學名: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雀形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雄性成鳥(春羽):額呈黑褐色和灰白色混雜狀;頭頂及枕深栗紅色,羽緣淡黃色;眼先及颏下部各有一條黑紋;耳羽深栗色;眉紋白色,自嘴基伸至頸側;上體餘部栗紅色,向後漸淡,各羽緣以土黃色,并具黑色羽幹紋,而下體和尾上覆羽純色;中央一對尾羽栗紅色而具黑褐色羽幹紋,其餘尾羽黑褐色,外翈邊緣土黃色,最外一對有一白色帶從内翈端部直達外翈的近基部,外側第二對末端中央,有一楔狀白斑;小覆羽灰褐色,羽緣較淺白;中覆羽内翈褐色,外翈栗紅色,羽端土黃色;大覆羽和三級飛羽中央黑褐色,羽緣黃白;小翼羽,初級飛羽暗褐,羽緣淡棕;飛羽均暗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灰白,次級飛羽的羽緣淡紅褐色;颏及喉淡灰色;上胸栗紅,呈顯明橫帶;兩脅栗紅色而至栗黃,越往後越淡,直至和尾下覆羽及腹部的砂黃色相混合。

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羽基微黑。

雄性成鳥(秋羽):背面的栗紅色顯得蒼白,而不如春羽色紅,羽緣帶砂黃色;頭頂和耳羽也沾砂黃色;胸部栗色橫帶多少為淡栗黃色羽尖所掩蓋;餘部大部和春羽同。

雌性成鳥(春羽):體羽色較雄鳥差淡;頭頂、後頸和背部均呈淺褐色沾棕,而滿布黑褐色條紋;耳羽也沾土黃色,眼先和頰紋沾污黃色;眉紋、耳羽及喉均土黃色;胸部栗色橫帶不顯明。

雌性成鳥(秋羽):通體比春羽較褐;頭部的羽幹紋不著;胸、腹羽色近乎一緻。

栖息環境

喜栖在開闊地帶,丘陵地帶的稀疏闊葉林,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緣;在半山區的開闊地區也有分布;明亮的丘崗,有濃厚的雜草、稀疏的散布着小柞樹、小松林和小桑樹地區;山麓和溝谷附近的灌木叢和草叢間;山麓平原地區;離村較遠的樹叢和田地中活動;見于湟水河谷的丘陵草地中。三道眉草鹀垂直分布界在1100米以下,而500-1100米間此鳥為優勢種。

分布範圍

分布于俄羅斯、蒙古、日本、朝鮮半島,中國甯夏泾原、固原、西吉,甘肅,山東,河北,山西南部,陝西秦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福建(留鳥),四川,貴州安龍縣、大方縣、江口縣和雲南。

上一篇:數據結構導論

下一篇:麂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