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數學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不與中位線接觸),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1]
  • 中文名: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 外文名:
  • 别名:
  • 表達式:
  • 提出者:
  • 适用領域:數學

定義

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不與中位線接觸),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證明

如圖,已知△ABC中,D,E分别是AB,AC兩邊中點。

求證DE平行于BC且等于BC/2

方法一:過C作AB的平行線交DE的延長線于G點。

∵CG∥AD

∴∠A=∠ACG

∵∠AED=∠CEG、AE=CE、∠A=∠ACG(用大括号)

∴△ADE≌△CGE (A.S.A)

∴AD=CG(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

∵D為AB中點

∴AD=BD

∴BD=CG

又∵BD∥CG

∴BCGD是平行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DG∥BC且DG=BC

∴DE=DG/2=BC/2

∴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成立.

方法二:相似法:

∵D是AB中點

∴AD:AB=1:2

∵E是AC中點

∴AE:AC=1:2

又∵∠A=∠A

∴△ADE∽△ABC

∴AD:AB=AE:AC=DE:BC=1:2

∠ADE=∠B,∠AED=∠C

∴BC=2DE,BC∥DE

方法三:坐标法:

設三角形三點分别為(x1,y1),(x2,y2),(x3,y3)

則一條邊長為 :根号(x2-x1)^2+(y2-y1)^2

另兩邊中點為((x1+x3)/2,(y1+y3)/2),和((x2+x3)/2,(y2+y3)/2)

這兩中點距離為:根号((x2+x3)/2-(x1+x3)/2)^2+((y2+y3)/2-(y1+y3)/2)^2

最後化簡時将x3,y3消掉正好中位線長為其對應邊長的一半

方法4:

延長DE到點G,使EG=DE,連接CG

∵點E是AC中點

∴AE=CE

∵AE=CE、∠AED=∠CEG、DE=GE

∴△ADE≌△CGE (S.A.S)

∴AD=CG、∠G=∠ADE

∵D為AB中點

∴AD=BD

∴BD=CG

∵點D在邊AB上

∴DB∥CG

∴BCGD是平行四邊形

∴DE=DG/2=BC/2

∴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成立

方法五:向量DE=DA+AE=(BA+AC)/2=BC/2

∴DE//BC且DE=BC/2

逆定理

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與三角形的兩邊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邊一半的線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線。

如圖DE//BC,DE=BC/2,則D是AB的中點,E是AC的中點。

證明:∵DE∥BC

∴△ADE∽△ABC

∴AD:AB=AE:AC=DE:BC=1:2

∴AD=AB/2,AE=AC/2,即D是AB中點,E是AC中點。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經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且與另一邊平行的線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線。

如圖D是AB的中點,DE//BC,則E是AC的中點,DE=BC/2

證明:取AC中點E',連接DE',則有

AD=BD,AE'=CE'

∴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線

∴DE'∥BC

又∵DE∥BC

∴DE和DE'重合(過直線外一點,有且隻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E是中點,DE=BC/2

注意:在三角形内部,經過一邊中點,且等于第三邊一半的線段不一定是三角形的中位線!

如圖,在△ABC中,D是AB中點,E在AC上,DE=BC/2,那麼DE不一定是△ABC的中位線。理由如下:

以D為圓心,DE為半徑作圓,設⊙D與AC交于另一點E',則有DE'=DE=BC/2,但DE'不是三角形的中位線。

但在一定條件下該命題是真命題。根據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可知,若∠A是銳角,當DE≥AD(即當BC≥AB),或DE=ADsinA(即BC=ABsinA,此時∠C=90°)時,命題成立。若∠A是鈍角或直角,則當DE>AD(即BC>AB)時,命題成立。

上一篇:和差化積

下一篇:數值積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