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

道教詞語
三昧真火,中國古典文學中和道教文化中經常出現的詞語,一般認為“心者君火 亦稱神火也,其名曰上昧 音妹,低去聲;腎者臣火 亦稱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 即臍下氣海 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此為三昧真火。《西遊記》第四十一回中紅孩兒亦是打鼻流血而噴出“真三昧火”,《西遊記》第五十五回蠍子精的三昧火從鼻中噴出,煙從口内噴出。《封神演義》第十七回中姜子牙火燒琵琶精時介紹“此火非同凡火,從眼、鼻、口中噴将出來,乃是精、氣、神煉成三昧,養就離精,與凡火共成一處,此妖精怎麼經得起!”
    中文名:三昧真火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amadhi is a fire 拼音:sān mèi zhēn huǒ 修習者:紅孩兒、姜子牙、白素貞 出處:《西遊記》、《封神演義》等

基礎解釋

道教謂元神、元氣、元精函藏修煉能生真火,謂之三昧真火。《藥王救苦忠孝寶卷·思藐救白蛇》:“ 孫思藐 虔誠參道,每日家收丹煉藥,時時下苦,将五氣一處烤,将六門緊閉牢,三昧火往上燒,煉就了無價之寶。”《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我不免放出三昧真火,燒死你這妖怪。”《封神演義》第八四回:“ 通天教主 看見 準提 ,頓起三昧真火。”

涵義

三昧真火,本來源于佛教,三昧,亦譯“三摩地”,漢語意譯“正受”、“定”,通指離散亂、昏沉的一切寂定心境.《 大智度論》 卷五解釋說:“心注一處不動.是名三昧。”同書卷二十說:“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三摩地、為梵文samādhi 的音譯,意譯為“定”、“等持”“正定”、“調直定’、“息慮凝心”等,為心持續凝注一境而不散不動義,包括佛教所說從最初級“欲界定”到三界定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定”的各種定境,一說包括所有的“有心定”即有觀念的定境,而不包括“無想定”和佛教所說唯三果聖人方可達到的“受想滅盡定”這兩種“無心定”--- 定中無任何感覺、意想活動的境界。 真火來源于道教的内丹修煉: 上乘“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内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稱此為上乘延生之道,可證仙果。 最上一乘“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淨為丹基,無為為丹田,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并,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稱此為上品天仙之道,修習成就,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從上可以看出,三昧真火是佛道二者相結合的名詞.是佛道修煉到一定層次才有的境界 三昧真火-就是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 看過封神演義就知道~裡面有解釋 要滅三昧真火隻能用真水了,乾坤玉露可滅 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沒亦可

其他說法:

三昧真火,就是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或者說,上為君火-中為

臣火-下為民火。

要滅三昧真火隻能用真水,乾坤玉露可滅;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沒亦可 。

人體内有三種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氣動之火。古人稱為"三昧真火"。這三種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視不離,叫做武火;意念輕松,似有似無,叫做文火。

佛教用語

三昧是佛教用語,來自于梵文Samādhi,也譯作“三摩地”、“三摩提”。n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如何集中精神,可分為兩種: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種是因後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後得定”。前者靠積德,後者靠修行而得。《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一》載“三昧乃四禅(四靜慮)、八解脫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脫門(無漏之空、無相、無願三昧)和三三昧(有覺有觀定、無覺有觀定、無覺無觀定)稱為三昧。”,在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對于三昧的定義并不完全相同。n梵音samā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于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于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n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n同二十曰:‘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n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止觀二曰:‘通稱三昧者,調直定也。’大論雲:‘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大乘義章十三曰:‘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于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n同二曰:‘以心合法,離邪亂,故曰三昧。’同九曰:‘心體寂靜,離于邪亂,故曰三昧。’n同二十曰:‘定者據行便息亂住緣,目之為定。就實而辨真心體寂,自性不動,故名為定。’新稱三摩地,譯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現法樂住。定與正正受。其義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諸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業而釋之也。又現定中法樂,故曰現法樂住。正受之異名也。n唯識論五曰:‘于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探玄記三曰:‘三昧此雲等持,離沉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華玄贊二曰:‘梵雲三摩地,此雲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雲三昧者訛也。’玄應音義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雲三摩帝皆訛也。正言三摩地,此譯雲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謂持諸功德也。或雲正定,謂住緣一境,離諸邪亂也。’菩提心義一曰:‘梵雲三摩地,唐雲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者。

道教

真火來源于道教的内丹修煉:

上乘“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

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内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稱此為上乘延生之道,可證仙果。

最上一乘“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淨為丹基,無為為丹田,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并,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稱此為上品天仙之道,修習成就,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遊戲指數

升二級次數:10

升三級次數:20

升四級次數:45

升五級次數:70

上一仙術(淨衣咒)等級:3

人物等級:14

仙術功能:全攻,耗神16

上一篇:小夜刀

下一篇:轟天龍虎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