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費

三公消費

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敗行為
三公消費指三公經費,指政府部門人員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招待費産生的消費,是當前公共行政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全國人大常委會2011年6月30日表決通過關于批準2010年中央決算的決議,經财政部彙總,2010年中央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其他單位“三公“支出合計94.7億元。
    中文名:三公消費 外文名:spending on official overseas trips,official vehicles and officialhospitality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别名:“三公”經費 組成:因公出國(境)經費

簡介

三公經費是指中國大陸财政撥款支出安排的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這三項經費,簡稱為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由于這三項費用的濫用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機關的公費旅遊、公車消費、公款吃喝等不良行為,故為社會普遍關注。

中國“三公消費”的數額以及它占國家行政開支的比例,一向是神秘數字。直到2008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王錫鋅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間接透露說,“社會上有個說法”中國的“三公”消費每年高達9000億元人民币,占行政支出三分之一,輿論界為之嘩然。

2011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中央各部門公開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公開工作。”

根本原因

三公消費和國家的管理體制是連在一起的,國家财政的下撥情況和“跑部錢進”的體制是造成三公消費的根本原因。

數據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2004年全國用于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共計高達7000億元人民币,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00億。

2006年3月17日,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刊登文章說,“2004年,中國至少有公車400萬輛,公車消費财政資源4085億元,大約占全國财政收入的13%以上。與公車消費相聯系,據各種資料顯示,全國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以上,二者相加總數高達6000億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萬億元計算,幾乎相當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

據2000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99年的國家财政支出中,僅幹部公費出國一項消耗的财政費用就達3000億元,2000年以後,出國學習、培訓、考察之風愈演愈烈,公費出國有增無減。

2010年12月28日,從中央紀委獲悉,各地區各部門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接待等三項經費的财政預算,在2009年縮減158.06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又壓縮57.51億元,其中出國(境)費壓縮4.15億元、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壓縮17.02億元、公務接待費壓縮36.34億元。

向社會公開

長期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三公經費不對社會公布,引起社會不滿。

在2011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兩會”上,2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分别在議案和提案中提出“三公消費”問題。在全國“兩會”召開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财政經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将在2011年6月報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決算中公開“三公”支出。

2011年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并在2011年6月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中央财政決算時,在報告内容中納入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而且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2011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中央各部門公開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門預算、‘三公’經費等公開工作。”

2011年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支出分類科目主要分為兩層,一是按支出功能劃分,按細化程度分為類、款、項三級,主要反映各項政府職能等,例如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公共安全等;二是按經濟分類劃分,按細化程度分為類、款兩級,反映經費的具體用途,例如人員工資、基本建設、商品購買等。三公經費反映的是經費的具體用途,故應屬按經濟分類劃分。但由于經濟分類在2011年還沒有全面實行,所以三公經費隻能從按支出功能劃分的科目中整理出來。

自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以來,部分中央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已經公開了部門預算,而且公開科目也在逐步細化。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财政部2011年4月1日公布的《财政部2011年财政撥款支出預算表》,打破了以往隻公開按支出功能劃分的第一級“類”和第二級“款”的慣例,首次公開了第三級“項”。地方人民政府如北京市人民政府的58個政府部門及直屬機構,除北京市公安局涉密外,2011年全部公開部門預算。三公經費對社會公布是在上述進展的基礎上的又一項政府信息公開舉措。

向社會公開

2011年7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财政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中央本級“三公”經費2010年支出和2011年預算情況如下:

2011年4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成為首個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的中央部門。自2011年7月初起,其他97個中央部門陸續向社會公布三公經費。這也是中央部門首次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此次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的部門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共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辦公室、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

地方三公經費

廣東省省直屬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注釋:也就是不包括任何市屬及以下等級的單位,也不包括非省政府直屬單位)2010年三公支出共10.44億元,其中公務用車支出4.63億元,因公出國支出0.73億元,公款接待支出3.12億元,公車購置1.96億元。

政府治理

2010年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與中國網友在線交流時傳達出反腐倡廉建設方面的一個重要信息:政府或出重拳治理“三公消費”。

治理效果

狠刹“三公消費”、提倡節儉之風以及不太樂觀的宏觀經濟走勢對中高端餐飲行業的“精準”打擊效果已經顯現。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國烹饪協會秘書長邊疆表示:“2012年全國餐飲收入增幅創了自1991年以來除2003年‘非典’外的最低值。”相關數據顯示,北京市餐飲企業僅上半年就關店2168家,且今年以來餐飲收入一直保持負增長。

全面改革

2012年東鄉縣正式運行了江西首個公務消費即時監控軟件系統,全面啟動“三公”消費一體化監管工作,每筆“三公”經費做到真實消費、陽光運行、即時監督、全程留痕。具體做法是,網絡監控系統接入各單位和定點場所,每次消費時間、地點、金額等均可在網上查看,在酒店點了什麼菜、商店買了什麼土特産、汽車維修花了多少錢等等,點擊監控系統,一目了然。而且消費超過預算(前三年消費平均數平均下調10%後作為預算标準)就會預警,并要求當場結賬,隻有消費清單、稅務發票和刷卡小票齊全且時間一緻,才可報銷。

2012年東鄉陸續将各單位的“三公”消費情況,公布在該縣荊公文化廣場宣傳欄裡。2012年1~12月,全縣“三公”消費總額為7971.91萬元,2011年同期(8626.03萬元)減少654.12萬元,降幅為7.58%。

2011年據統計,僅東鄉縣公務接待一項,費用便下降了27%,公車維修費用實行第一年費用更是降低了47.7%。

2013年江西省撫州市在總結評估東鄉縣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公務采購等公務消費一體化監管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将規範機關公務消費作為轉變幹部作風、創優發展環境的重點内容,全面推進公務消費一體化監管改革,使每筆公務消費均做到真實消費、陽光運行、即時監督、全程留痕

發展狀況

四年來,“三公經費”由2010年的94.7億元預算執行量,降至2013年的79.69億元的預算安排,共減少15.01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由61.69億元降至43.99億元,減幅為17.70億元,居三項之首。

四次公開的“三公經費”中,前三次的執行數據分别為94.70億元、93.64億元、80.95億元。在這些數據中,公車相關費用一直占比逾半。2010年,該項費用占總費用的65.14%,2011年該比例略降為62.78%。在2012年預算中,公車費用比例下降至54.46%,但在2013年預算中比例又有所上升,至55.20%。

四年來,“三公經費”呈逐年下降趨勢,2012年降幅最大。

全國28省宣布下調2014年"三公"經費預算

2014年1月23日,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密集出台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詳細規定。按照這些規定,地方政府“三公”預算大幅縮減當屬應有之義。

截至1月23日,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召開“兩會”。“兩會”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預算,與往年相比數字上有一定降幅。其中廣西、山東、江蘇、甯夏等地降幅約5%。廣東、北京、湖北、上海、陝西等地下降超過10%。浙江降幅為30%。

盡管如此,與公衆的期望相比,大部分地區“三公”預算下降幅度并不大。

李克強: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三公”經費減少35%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表示,2013年我們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開展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四風”,嚴格執行“約法三章”。中央國家機關“三公”經費減少35%,31個省份本級公務接待費減少26%,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一批違法違紀分子受到懲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