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号巡洋艦

“彼得大帝”号巡洋艦

俄羅斯海軍第四代基洛夫級重型核動力導彈巡
“彼得大帝”号巡洋艦是俄羅斯海軍第四代基洛夫級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原名“尤裡·安德羅波夫”号(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舷号183,蘇聯解體後改名為彼得大帝号(Пётр Великий),舷号099。盡管“彼得大帝”号巡洋艦的規格并不屬于傳統定義的巡洋艦,但仍可以說它是“重型導彈巡洋艦”,作為巡洋艦,它的規格已經得到多數國家和媒體的非官方認可。目前,“彼得大帝”号巡洋艦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旗艦。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艦戰鬥艦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現役的非航空母艦核動力水面作戰艦艇。
  • 中文名:彼得大帝号核動力巡洋艦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Пётр Великий атомный крейсер
  • 國家:俄羅斯
  • 标準排水量:23750噸
  • 長度:250.1米
  • 高度:59米
  • 寬度:28.5米
  • 吃水:10.3米
  • 裝載量:635人
  • 建造:波羅的海造船廠
  • 下水:1989年
  • 服役:1998年4月19日
  • 開工:1986年
  • 狀态:現北方艦隊旗艦

簡介

俄羅斯軍事工業委員會部委會成員、俄羅斯政府海事委員會部委會成員弗拉基米爾·波斯佩洛夫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在“納西莫夫海軍上将”号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完成升級之後,“彼得大帝”号巡洋艦也将進行類似升級。nn

波斯佩洛夫說:“彼得大帝号計劃進行維修和升級。升級内容将在納希莫夫海軍上将号的升級工作完成後确定。”nn

“納希莫夫海軍上将”号導彈巡洋艦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波斯佩洛夫表示,該艦已完成更新。他介紹說:“(該艦)更換了所有電纜和幾乎所有艦載無線電電子系統,部署了‘口徑’、‘缟瑪瑙’等型号的攻擊性導彈武器和其他最先進武器。它将再服役至少20年。”nn

“納希莫夫海軍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為“海鷹”級1144型(基洛夫級)軍艦。這種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用于攻擊大型水上目标,保護海軍編隊在遙遠海域和大洋中免受敵人空中和潛艇攻擊,主要用途是摧毀敵人的航母編隊。nn

“納希莫夫海軍上将”号于1983年開工建造,1988年加入海軍戰鬥編成。“彼得大帝”号于1986年開工,1996年交付海軍。

曆史

該巡洋艦設計于上個世紀70年代,1986年,開始動工建造,1991年工程完成了80%時,建造計劃被中止。

蘇聯解體後,受經濟問題影響,該艦的建造進程被嚴重推遲。直到1996年,俄羅斯經濟好轉,“彼得大帝”号在被擱置十年後,再次開始建造,在完成現代化改裝後進入俄羅斯海軍服役,并被正式更名為“彼得大帝”号巡洋艦。

1996年11月,在完成一系列的測試驗收後,于1998年4月18日正式入役俄羅斯北方艦隊,并成為北方艦隊的旗艦。

2000年8月,“彼得大帝”号參加了在巴倫支海舉行的海軍演習,這場演習也是自蘇聯解體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軍演習。

2002年,“彼得大帝”号巡洋艦得到了俄羅斯海軍司令部的表揚。

2002年3月4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在前往北方艦隊視察期間,會見了“彼得大帝”号巡洋艦的船員,并向該艦船員頒發獎章,同時授予兩名指控官提前晉級。

2003年7月4日,俄羅斯國防部長再次參觀“彼得大帝”号,期間他向記者表示,這艘軍艦代表了俄海軍戰鬥力的最高水平。

2003年,俄軍作戰訓練年度總結上,“彼得大帝”号被認為是俄北方艦隊作戰性能最優秀的戰艦。

2004年2月17日,在俄武裝部隊“安全”2004戰略演習期間,“彼得大帝”号成功發射SA-N-6防空導彈攔截了一枚從北方艦隊一艘潛艇上發射的導彈靶标和一枚由戰略轟炸機發射的巡航導彈靶标。

2009年,參加“因陀羅-2009”聯合軍演,其後将開始在索馬裡附近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214年1月25日,“彼得大帝”号和中國海軍護衛艦鹽城艦在地中海開始舉行海上軍演。

艦體裝備

艦體

“彼得大帝”号導彈巡洋艦的艏部細長,頂端上翹。艉部呈方形,設有飛行甲闆,下方為機庫,從艦體最寬處到艉部末端的寬度幾乎不變。全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長灘”号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标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4300噸(比“長灘”号大6775噸),堪稱巡洋艦之最。編制727人,另搭載航空人員18名和旗艦參謀人員15人。

動力

動力系統獨具特色,為混合式動力(CONAS),采用2座KN-3型壓水反應堆(功率為300MW)、2台燃油鍋爐和2台GT3A-688型蒸汽輪機(單台功率7萬馬力),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平行運作,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由于采用了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可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執行遠洋巡邏和作戰任務。

電子系統

對空對海警戒雷達為一部MR-800“頂對”遠程三坐标雷達,C/D波段,對飛機的作用距離366公裡,對2平方米大小目标的作用距離183公裡;一部MR-710“頂闆”-B三坐标雷達,D/E波段。導航雷達為2部“棕桐葉”雷達,I波段。火控雷達包括一部MR-184雷達,用于AK-130主炮;6部3P37 “熱閃光”雷達,I/J波段,用于9M311/SA-N-11“什坦”防空導彈;一部“頂罩”雷達,用于SA-N-6“雷聲”防空導彈;2部MR-360“十字劍”雷達,K波段,用于9M330/SA-N-9“劍”防空導彈。飛行控制雷達選用一部“飛屏”-B型雷達,I波段。

武器

艦上防空武器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組成了多層火力重疊的攔擊火力網,射程從8公裡至100公裡,射高從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聯裝(共96枚)V-601“堡壘”/SA-N-6“雷聲”區域防空導彈;2座8單元RZ-130(9M330)“克裡諾克”/SA-N-9“劍”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8枚;6座3M-87“闆栗”/“卡什坦”/CADS-N-I彈炮合一系統。在任務分工上,遠程區域防空攔截由SA-N-6導彈負責,該型導彈裝在甲闆下面的垂直發射裝置中,射程100公裡,飛行速度6馬赫,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不同的來襲目标;中程點防禦任務由SA-N-9導彈完成,射程45公裡,飛行速度2馬赫。

擔負對空末端防禦的是6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統(2座在前甲闆,4座在後甲闆),該系統由8枚SA-N-11艦空導彈、一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一部中心火控雷達和光學測距儀組成,導彈射程為8公裡,火炮射程2公裡,射速4500發/分,彈炮同時開火,可在全艦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彈幕,有效地抗擊那些突破了前幾道防空火力的來襲目标。

對艦攻擊武器包括AK-13O高平兩用主炮和20枚垂直發射的P-700“花崗岩”/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500公裡,可攜帶核彈頭,采用慣性加雷達主動尋的制導,可進行超視距對艦攻擊(由該艦所載卡-27直升機或陸基圖-22M“逆火”轟炸機進行中繼制導),20個導彈發射單元可多枚齊射,對敵艦實施“飽和”攻擊。艦上還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既可發射魚雷(備彈20枚),也可發射SS-N-16反潛導彈,後者射程45公裡,可攜帶核彈頭;1座Udav-1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

反潛

聲呐系統包括“馬颚”主動搜索攻擊聲呐和“馬尾”可變深聲呐。艦上最多可搭載3架卡-27PL“蝸牛”A直升機。

同級艦

一号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将”号(原名“基洛夫”号);

二号艦“拉紮列夫海軍上将”号(原名“伏龍芝”号);

三号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将”号(原名“加裡甯”号);

四号艦“彼得大帝”号(原名“安德羅波夫”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