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QA

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活動
QA(QUALITY ASSURANCE)中文意思是“質量保證”,其在ISO8402:1994中的定義是“為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質量要求,而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實施并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的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标準所要求的有關質量保證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A人員 。[1]中國質量管理協會的定義是:“企業為用戶在産品質量方面提供的擔保,保證用戶購得的産品在壽命期内質量可靠。” 美國質量管理協會(ASQC)的定義為:“QA是以保證各項質量管理工作實際地、有效地進行與完成為目的的活動體系”。著名的質量管理權威、美國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J.M.Juran)博士認為:“QA是對所有有關方面提供證據的活動這些證據是為了确立信任所需要的,表明質量職能正在充分地貫徹着。[2]” ISO8402:1994中的定義是“為了提供足夠的信任表明實體能夠滿足品質要求,而在品質管理體系中實施并根據需要進行證實的全部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 由此可見,QA對企業内部來說是: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活動;對企業外部來說則是:對所有的有關方面提供證據的活動。 QA就是包括制造企業各個部部門的組成的一個保證生産高質量産品的一個系統。 FDA 、EMEA(歐洲醫藥評價署)的闡述是這樣的:GMP是QA(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GMP隻關心與生産和檢驗有關的所有事務,與GMP無關而與産品質量有關的事務就屬于QA。
  • 中文名:質量保證
  • 簡稱:QA
  • 英文名:Quality Assurance
  • 時間:1994年

對比分析

無論是ISO9000還是CMMI,都是以過程為中心。也就是說,通過過程的持續改進來提高産品質量。而過程質量與産品質量如何正向關聯呢?就需要質量保證(QA)。這也是ISO9000和CMMI都很推崇的方法。但從國内軟件企業的現狀來看,很多企業的過程體系都相差無幾,而開發出來的産品質量卻千差萬别。導緻這種差别的原因有很多,過程及其執行方式的生搬硬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建立QA組織的時候,多數企業也這樣實行“拿來主義”。就像看着别人穿着一雙非常漂亮的鞋,就想拿過來自己穿,一般都不會适合自己。其結果要麼是打腫腳穿大鞋,要麼是削足适履,效果可想而知。我們應該做的是“量腳買鞋”、“量體裁衣”。QA組織的建立也一樣,應先了解企業的文化、可獲得的資源以及過程成熟度水平等,再據此選擇适宜的QA組織。下面我們就從一個動态的視角來探讨QA組織的建立。

建立組織結構

建立一個組織,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它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崗位的職責,而且還決定了資源如何配置。按照國内多數企業的做法,QA組織結構可劃分為三類:職能結構、矩陣結構以及兩者結合而成的柔性結構。

職能結構

在職能結構中,各個職能部門設立自己的QA崗位,位于高級經理之下,獨立于項目組。QA直接對高級經理負責,但業務上需要向項目經理彙報,屬于項目成員。這種組織結構的優點是QA容易融入項目組,易于發現實質性的問題,解決問題也很快捷。缺點是各職能部門相對獨立,部門之間的經驗缺乏交流和共享,還可能出現對過程、方法和工具研究的重複性投資。在這種組織結構下,由于高級經理專注于業務的發展,QA的職業發展容易受到忽視,難于接受到應有的培訓和提升。

矩陣結構

在矩陣結構中,設立了專門的QA部門,與各業務職能部門平級。QA隸屬于QA部,行政上向QA經理負責,業務上向業務部門的高級經理和項目經理彙報。在這種組織結構中,由QA部經理對QA考評和授權,有利于保證QA的獨立性和評價的客觀性,也有利于确保組織的長期利益與項目(或個人)的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QA資源為所有項目所共享,可按照項目優先級動态調配,資源利用更充分,但也可能出現資源競争沖突。此外,QA部門對QA流程的改進、QA知識的管理、QA人員的發展負責,并可集中資源進行QA平台的建設,以防止重複性的投資。但另一方面,在矩陣結構中,QA難于融入項目組,發現的問題也很少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柔性結構

柔性結構是職能結構和矩陣結構的混合形态,在職能結構的基礎上建立了QA組。

專業組

QA組是一個專業組,不是一個行政機構。QAG Leader可由質量管理部委派人員擔任或由某業務部門的QA兼任。與職能機構一樣,QA直接對高層經理負責,但在業務上向項目經理和QAG Leader彙報。柔性結構吸收了職能結構和矩陣結構的許多優點,既便于QA融入項目組,又便于部門之間經驗的分享,還利于QA能力的提高。QAG Leader可以從各部門QA彙報中提取出各項目的共性問題,用于組織級過程的改進。企業還可以通過授予QAG Leader不同的權利,比如按照20/80原則與高級經理分配QA的管理,來促進QA專業研究與應用的結合。QA可以協助評審和組織會議;在存在外包的情況下,可能需要QA在監控外包方方面發揮作用。

重要責任

過程成熟度是影響QA職責分配很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成熟度等級所要求的QA工作分布是不同的。在低成熟度等級下,需要抽取各項目最佳實踐來定義過程,并指導過程的實施,QA在這方面的工作最多。随着過程的完善、制度化和實施,QA的工作重點逐漸轉向了過程評審和産品審計。當企業的過程成熟度達到4級或5級以後,對過程的遵守已經成為員工的一種習慣,過程和産品的審查需求減少,而度量和過程能力的優化又成為QA的工作重點。

企業文化對QA來說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它,但卻深深地被它影響。比如說,在一個氛圍活躍、高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QA應該傾向于服務職責;而在一個強紀律、低技術、規章制度成熟的企業,QA就應該傾向于監督職責。

QA工程師

國内企業越來越注重産品質量,随之,對品質監管的力度與要求也越來越高。QA工程師水漲船高,備受重視。QA的薪金是跟工作年限成正比的 。那麼,經驗豐富的QA工程師都需要掌握些什麼呢?

1) 相關體系的認證及完善 (ISO、GMP、CMMI 等等,不同性質企業要求不同 )。

2)主管技術措施和技術、質量、安全的交底工作。

3)一般性品質工作 。

4)質量培訓工作。

5)做品質就像在給病人看病 ,高手總是能在不良發生之前就解決它 。所以 ,QA ,最重要的是一個預防性作用。

1.根據工程資料内部要求及時對産品的有關項目組織實驗室測試。

2.制訂品質計劃。

3.對各種材料及成品之檢驗标準書進行審核。

4.即時處理客戶抱怨及退貨,以确保客戶滿意。

5.主持每周品質會議,并推動全公司相關部門人員共同提升品質。

6.統計、分析各品質會議,并推動全公司相關部門人員共同提升品質。

7.統計、分析各階段品質不良,并推動各部門改善,以達到目标。

8.針對材料不良輔導供應商分析、改善。

9.做好品質記錄,以便追溯。

10.稽核評估供應商,并做好相應記錄。

11.考核下屬業績。

配置崗位人員

在建立組織結構過程中設立了QA工作崗位,就需要為崗位配備足夠的資源,特别是分派崗位人員。從大體上說,QA人員的配備可根據企業特點分為兩類:全職和兼職。

全職就是設置專門的QA人員,QA的主要職責就是質量保證工作。在設置這類人員時,最重要的是考慮他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是否符合組織和崗位的規定和要求。這些要求是依據企業文化和成熟度的不同而有所側重。比如說,對于一個協作意識較弱、官僚主義較濃的企業,溝通對QA來說可能是一個重要的素質要求;對于成熟度較低,還沒有制度化标準過程的企業,對業務的了解和QA專業知識的精通可能是選擇QA最重要的标準。

兼職就是将工程師分派到其它職能部門或項目中去兼任QA工作,每一位工程師都作為一名潛在的QA。這也是QA人員配置的一個可選方案,一般适宜于開放的、以質量為向導的文化,反過來也能對質量文化的建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這種方案應小心地與組織制度結合,比如獎懲制度、成本制度等,否則容易引起利益沖突。

由于QA的概念引入國内不久,QA人才相當缺乏。為了獲得足夠的資源來完成QA工作,也可以采取崗位輪換的方式。比如,允許項目經理在項目管理崗位和QA崗位上輪換,把一定的QA工作經曆作為項目經理上崗的必備條件。采取崗位輪換的方式,一方面解決了QA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還促進了輪崗人員把QA的思想和方法融會到開發和項目管理工作中,更大程度上提高産品質量。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建立QA組織需要動态地考慮企業的文化、可獲得的資源以及過程成熟度水平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而不是生搬硬套。首先要建立一個适宜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中确立了QA崗位和彙報渠道。接下來就是确定崗位職責,并根據崗位職責的要求配置合适的QA人員。隻有在組織結構、崗位職責、崗位人員都設置和整合好以後,才能充分發揮QA的價值,确保通過過程的持續改進來帶動産品質量的不斷提高。

工作内容

在需求定義流程中,審查是更适合質量保證(QA)測試人員的角色,而不是定義;但QA測試人員需要學習如何高效執行審查。對于QA測試人員來主産,在于需求定義審查中成功獲得支持關鍵在于,找到對于其它參與人員重要的問題,這就意味着找出需求内容相關的問題,避免投入過多的精力在形式和可測試性上。在我的書中,或相關的讨論壇中,我描述了許多方法來識别需求問題——包括清晰度和可測試性——以及如何使用強大的方法來檢測出錯誤和疏忽的内容。

有些組織讓業務分析師負責定義需求和開發測試,從而證明需求已經達到要求。這類雙重角色常常會因為測試方法和知識的不足,而導緻測試被忽略掉。另外,分析師的測試不可能顯示他們需求問題。這類弱點也還會更嚴重,當開發人員是定義需求和測試的人時。

因此,讓具備獨立技能的測試人員定義和執行需求測試是有道理的。

讓他們,與資深的分析師一同參與到需求發現行動中,如面試的利益相關者,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QA測試在需求和設計流程中參與的早的話,測試人員可以準備更多的測試,且當代碼到來時,準備好開始執行他們。早期的參與者幫助确保需求是可測試的,并幫助QA測試人員更好地理解測試什麼,然後編寫更好的測試。

我已經警告過,僅僅取得接近需求的權利往往會事與願違。更常見的是,QA測試人員在第一次嘗試中并沒有準備好做出高效地貢獻。其它人也發現他們并有什麼幫助,更糟的甚至他們有點礙事,然後把他們排除在需求審查之外。此外,這種不好的經驗阻斷了第二次返回的機會。主要原因是我稱之為的“可測試性陷阱”;具有諷刺性的是,它是來自于QA測試權威的口中,他們說需求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可測試性,進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清晰度。

這樣,當他們參與到需求審查流程時,QA測試人員更傾向于停留在引用他們認為所缺乏的可測試性的需求,然後期望分析師們重寫它們,使之更加可測試性。分析師鮮少有時間,也很少有興趣重做他們的工作;而其它審查者常常認為這類對可測試性的抱怨是無關緊要的。它們也被忽略了,這些參與者不僅沒有增加價值,還幹擾了有用的評論。  

QA工具

日本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通常将層别法、柏拉圖、特性要因圖、查檢表、直方圖、控制圖和散布圖稱為“老七種工具”,而将關聯圖、KJ法、系統圖、矩陣圖、矩陣數據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條圖統稱為“新七種工具”。這七種新工具是日本科學技術聯盟于1972年組織一些專家運用運籌學或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現場實踐後于1979年正式提出用于質量管理的。這新七種工具的提出不是對“老七種工具”的替代而是對它的補充和豐富。 一般說來,“老七種工具”的特點是強調用數據說話,重視對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而“新七種工具”則基本是整理、分析語言文字資料(非數據)的方法,着重用來解決全面質量管理中PDCA循環的P(計劃)階段的有關問題。因此,“新七種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員整理問題、展開方針目标和安排時間進度。整理問題,可以用關聯圖法和KJ法;展開方針目标,可用系統圖法、矩陣圖法和矩陣數據分析法;安排時間進度,可用PDPC法和箭條圖法。

QA摘要

QA活動是CMMI實施中較難貫徹的過程。本文針對目前國内的QA過程實施情況,從QA的地位、原則、活動、實施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同時讨論了QA與QC、測試之間的關系,以及實施QA活動的最佳實踐,為組織實施過程改進提供了基礎。

QA概述

在使用CMMI模型實施過程改進時,需建立QA(Quality Assurance)的組織職能和角色,并實施“過程和産品質量保證”活動。這些活動目的在于使項目工作人員和所有各層管理者能适當地了解整個項目生存周期中工作産品和過程的情況,從而支持交付高質量的産品和服務。

由于CMMI模型是建立在西方的企業文化背景下,包含有三權分立的思想,所以對于國内IT及軟件企業而言,如何理解和建立QA機制,更好地利用CMMI模型進行過程改進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國内IT及軟件企業對于QA的意義和認識存在誤區,導緻在實施過程改進活動中,QA活動流于形式或沒有發揮出其真正作用。

卡塔爾域名

.qa是卡塔爾的國家域名,屬于海外域名。

對注冊.qa域名的資格沒有任何限制,任何一個國家的個人或企業均可注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