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

CSA

社區支持農業的英文縮寫
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又譯為社區為本農業或社區協力農業,其概念于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德國、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系。現在,CSA已經在各地傳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草根組織在實踐CSA的同時,都發展出各自不同的經驗。[1]
  • 中文名:社區支持農業
  • 外文名: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 拼音:
  • 近義詞:
  • 反義詞:
  • 簡稱:CSA
  • 起源:瑞士
  • 最初發展:日本
  • 面向:農民

基本介紹

社區支持農業(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概念于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發展。當時的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系。現在,CSA已經在世界範圍内得到傳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草根組織在實踐CSA的同時,都發展出各自不同的經驗。由此CSA的概念也從最初的共同購買、合作經濟延伸出更多的内涵。

從字義上看,CSA指社區的每個人對農場運作出承諾,讓農場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為該小區的農場,讓農民與消費者互相支持與及承擔糧食生産的風險和分享利益。這是一種城鄉社區相互支持,發展本地生産、本地消費式的小區域經濟合作方式。在這種合作的基礎上,CSA一方面看重在保育生态及資源下共同承擔、相互分享的社區關系,看重社區中情感及文化的傳遞,另一方面則往往會推行健康農作法、永續生活及包括身、心、靈在内的整合的健康觀念。所以它也不單純是有機生活或環保,亦不單是消費者運動(Consumers Movement),背後更多是我們怎樣看待這個世界,而這看法也反映在社區發展工作中。

社區支持農業,這種理念走的是可持續農業的發展之路,這種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關。真正的CSA在社員要求身上是對自然的認識和保護上追求人和環境的協調。

初步發展

1965年在日本,一群家庭主婦開始關心農藥對于食物的污染,加工和進口食品越來越多,而相應地,本地農産品越來越少。于是,她們就與有機食品的生産者達成了一個供需協議。這就是被叫做Teikei的制度,Teikei是有共識或一起合作的意思。這一理念後來傳播到北美和歐洲,并逐漸發展成為CSA。

CSA背後所蘊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經濟體系并創造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下,農民和消費者一起工作來實現食品保障和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性。CSA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每個社區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條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A是由一群消費者發起的,這些消費者一般都關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環境。他們承諾支持一個或一群農民生産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價格應該使農民能夠持續地經營自己的農場。

農民對于生産會做一個計劃和預算。所有的成本會分攤到每一個“股東”(消費者)身上。每個股東可以投入現金,也可以投入勞力——參與農場的勞動。而産品,不管有多少,都會分給每一個股東。

在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糧食産量不斷提高,從這一方面講糧食的安全問題已不再嚴峻,但是各種農産品上殘留的農藥化肥等問題已經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人們迫切需求安全的農産品.

近幾年,CSA的概念被引進到國内,一些人熱心從事CSA事業的人建立起有機農場,但是CSA要在國内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僅需要從事有機事業的這些熱心人士和農場,還需要有此共識的社區和促進發展有機生活理念的NGO(公益組織、志願者)人士.CSA在國内的發展還是初步階段,要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有各方面不斷的作出努力。

一些CSA的變形模式正在成長起來。基于便捷的交通與物流體系,同其合作的農場,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小地方,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被稱作為農作藝術家的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生産者。消費者也加入到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列,可以作為農人星探,推薦優秀的生産者;還可以申請成為品牌特工,不定期去農場暗訪,進一步确保品質。

基于互聯網的社區支持農業(Internet-based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中國近年來,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食品安全已經成為重大的社會頑疾,各類有毒食品充斥着市場的各個角落,相關的新聞報道鋪天蓋地猶如一顆顆重磅炸彈,轟擊着消費者飽經傷害的心靈。就算是一擲千金的巨富商賈,也不能保證所吃食品沒有受到毒害。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提供從生産、批發、流通最後到終端一個完整鍊環的解決方案,涵蓋生産标準、商業信譽、認證等一系列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新型的社區支持農業開始起步,借助于風靡全國的開心農場和QQ農場的表現形式,結合社交網絡和現實土地,以新的形式出現。商業公司一方面從農民手中有償取得土地,一方面和有食品安全需求的消費者建立合作,通過互聯網應用平台,在農民和消費者之間建立合作關系。

通過互聯網應用平台,消費者可以:

1、在線購買土地

2、在線挑選農民合作夥伴

3、指定種植方式

4、在線打理土地,遠程安排農民翻地、施肥、播種、澆水、除蟲、除草、治病、采摘等工作

5、與其他消費者進行經驗交流和食品交換

6、在線配送下單

7、查看土地及時照片和實時視頻

8、追溯配送食品的生産、流通曆史記錄

要實現基于互聯網的社區支持農業,要求經營公司具備綠色/有機農業、互聯網、物流等方面的實力,而且規模投入較大,管理水平要求比較高,傳統的農場要想進行這方面的經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是自身的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技術實力需要提高。

目前,國内已有公司推出的此類服務的農場,提供了集電子商務、在線種地、物流、有機種植等一體的平台。由于要求消費者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消費者的年齡普遍在35歲以下。

美國發展

1990年以來,在傳統小農場逐漸衰落的情形下,以“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經營的農場在北美地區穩步發展。2007年,美國農業普查的數據顯示,全美從事CSA業務的農場約1.25萬個,占農場總數的0.5%。一家名叫LocalHarvest的農業研究組織說,其數據庫裡登記的CSA農場超過2500個,2008年新增557個,且增加的速度還在加快。

CSA農場的規模大小不等,既有僅幾家會員的小型農場,也有會員超過千家、占地數百英畝的大農場。以美國最大的CSA農場之一“農場新鮮直送”(FarmFreshToYou)為例。該農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1992年建立CSA會員體系,會員超過4000個(包括家庭、公司和飯館),經營面積240英畝,是一家獲得有機經營認證的農場,提供多種有機蔬菜和水果的不同搭配,每份産品價格從23美元到110美元不等,采取送貨上門方式,會員可選擇每1—4周收貨一次,随時可以取消。另外,随産品還附送農場新聞和菜譜,農場還經常舉行參觀和采摘活動。

對農場經營者來說,CSA模式使他們擁有穩定的銷售市場,在蔬菜成熟甚至種植之前就可以進行預售、較早回收資金,節約了中間環節的成本和時間,可避免生産的盲目性。此外,由于擺脫了銷路的壓力,農場經營者有更多時間用在土地上,可以在精耕細作、水土保持和減少農藥使用等方面花更多精力,使産品質量更好,而且對生态環境有利。對消費者而言,加入CSA體系可以使他們得到新鮮、低價的蔬菜供應,還能參與農場的經營決策,根據自身需求對種植計劃提出調整建議。在現代農業供應體系中,運輸儲藏的問題對種植和采摘決定影響很大。據統計,美國農産品平均在采摘4—7天後才被運送到超市出售,售出之前平均要被運輸1500英裡。而立足于本地區的CSA農場在這方面的壓力較小,可以更注重産品本身的質量和口味等,縮減中間環節也可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并降低産品價格。

CSA在美國尚處于發展早期階段,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肯塔基大學農學院200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說,對美國9個州205家CSA農場的調查顯示,被調查對象平均經營時間隻有4個季度;2007年至2009年間CSA農場平均會員數量增長了50%,從59個增加到89個;25%的經營者表示他們在從事這項業務之前沒有農業經驗;2/3的經營者表示在更多地按有機标準生産農産品,但并無有機農業認證;87%的經營者在從事CSA業務的同時也通過其他渠道行銷産品;大部分經營者擅長利用計算機管理生産,并用電子郵件與會員溝通。

專家們還不确定CSA在美國将發展到何種規模,但普遍看好其前景。肯塔基大學的一位農業教授說,他相信CSA潛力巨大,如果繼續發展,有可能會對美國農業經濟造成“爆炸性”的影響,為尋求穩定市場和合理價格的農民創造大量機會。

中國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糧食産量不斷提高,從這一方面講糧食的安全問題已不再嚴峻,但是各種農産品上殘留的農藥化肥等問題已經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人們迫切需求安全的農産品。

近幾年,CSA的概念被引進到國内,一些人熱心從事CSA事業的人建立起有機農場,但是CSA要在國内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僅需要從事有機事業的這些熱心人士和農場,還需要有此共識的社區和促進發展有機生活理念的NGO(公益組織、志願者)人士。CSA在國内的發展還是初步階段,要有更大的發展還需要有各方面不斷的作出努力。

小毛驢市民農園

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發,往西北方向開車一個半小時,“小毛驢市民農園”到了。

“小毛驢”,兩側的一排排菜苗長勢喜人,玉米、包菜、甘藍、西葫蘆、西紅柿在一片片被精心劃分為小塊的土地上各自為陣。有些小塊的土地上還立着諸如“尋夢園”這樣的牌子,它們的主人幾乎每周都會從幾十公裡外的北京市區趕到這裡,給土地松松土、澆澆水,順便采摘一些成熟的蔬菜回城。

“小毛驢”種的幾乎都是應季的蔬菜,創辦人石嫣管這叫“種在當地,吃在當季”。他們現在開放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配送份額”,農民來種,會員每周會收到農場配送的有機蔬菜;另一種是“勞動份額”,會員需要每周到農場參加勞動,“小毛驢”以30平米為單位劃分了土地租給會員,自己種自己收。“小毛驢”提供種子、有機肥料、水、技術指導。加入的會員預付一年的“菜錢”,前者要比後者貴一些。

綠土地健康社區

2006年,中國最流行的生活語錄是:農夫,山泉,有點田。當很多人還在向往這種回歸自然的生活時,幾個厭倦城市的女白領卻早已實踐了它。2004年,她們放棄城市的工作,成立了“綠土地健康社區”,過起了流動的“農耕生活”,足迹輾轉重慶涪陵、雲南麗江、重慶綦江。杭州園林師沈群已經把這種csa健康社區農業模式引入到杭州龍塢白龍潭的萬畝龍井茶山的環抱。

社區成員年齡都在二三十歲左右,按照他們的說法,社區裡沒有城市的貪婪、爾虞我詐,大家共同勞動共同生活,資産共同擁有,成員自由流動。

“綠土地”的成員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來自外界的壓力自然不小,最主要的是來自家人。大多數成員的父母無法理解,卻隻能無奈接受。對此,成員的态度是“不願意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麼顧及家人”。

有人質疑他們消極生活、脫離社會。成員們否定了這種說法。“我們一直和社會保持密切的聯系。”從成立最初,“綠土地”就對外提供免費的“哈哈笑公開課”以及收費性質的“生命能量喚醒”等心理治療課程。

關于未來,成員們有個設想:當社區蓬勃發展時,可以分化出新的社區,使每個社區保持在20人左右,以便大家能保持家人般的關系。而所分化出的新社區,可以選擇在新的城市發展,同時大家也可以自由選擇在哪個社區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