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型護衛艦

26型護衛艦

全球戰鬥艦
26型護衛艦(Type-26 frigates)也被稱作全球戰鬥艦(Global Combat Ship,GCS)是英國國防部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進行的船舶設計和施工方案,是用來取代22型護衛艦/23型護衛艦的新型水面艦艇,這是英國從90年代中期啟動FSC相關計劃以來的第一次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意味着皇家海軍22/23型等骨幹水面艦隊的替換終于能付諸實行。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26型全球戰鬥艦 英文名:Type 26 Global Combat Ship 前型:23型護衛艦 建造:英國BAE防務公司 類型:高自持力大型多用途護衛艦 造價:3-4億英鎊

發展沿革

S2C2計劃

2005年,英國國防部提出一項新的FSC概念,稱為持久海上/對地戰鬥能力(SustainedMaritimeSurfaceCombatantCapability,S2C2),這個專案團隊在2006年初開始運作,主要工作是針對取代現役22型/23型功能的水面艦艇進行概念研究,首艦希望在2017~2020年進入皇家海軍服役。

在2006年初,皇家海軍司令(FirstSeaLord)SirJonathanBand上将曾表示對于FSC的個人見解:他認為FSC必須是一個較為簡單、運作成本低廉的平台,擁有良好的長時間海外部署與洋面監視能力,尺寸與适居性合理以滿足長時間耐海需求,可前進部署,在必要場合展現皇家海軍的存在與力量,并擔負防衛國土安全的責任。

最重要的是,FSC必須比以往英國的水面艦艇(如22型/23型)便宜,使預算拮據的皇家海軍能夠負擔。在2007年3月30日,SC2C團隊組長表示,SC2C計劃不僅聚焦在如何取代22型/23型護衛艦,而且将目标瞄準其他如水雷對抗等功能,使之功能更為多元化。

英國政府已經在2015年戰略防禦與安全評論中承諾建造8艘26型全球戰鬥艦以應對海上連續威懾和為新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提供關鍵的反潛戰保護。26型全球戰鬥艦遲早将代替8艘23型反潛戰護衛艦。不論是單獨行動,還是作為一個特遣部隊的一部分,26型全球戰鬥艦都将能夠全球部署并能夠起到承擔高強度作戰到人道主義援助等範圍廣泛的作用。

概念設計

S2C2之中,總共分出三種概念,依照檔次由高到低,分别是稱為C1的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Warfare,ASW)艦艇、稱為C2的穩定型作戰艦艇(StabilisationCombatant,SC)以及稱為C3的海洋巡邏艦艇(Ocean-CapablePatrolVessel,OCVP)。

其中,C1是一種排水量約6000噸的多用途艦隊型水面艦艇,主要用于中/大規模的正規作戰,作為特遣艦隊的骨幹兵力,能遂行高端反潛、對陸、支援兩栖作戰等任務,并具備自衛性質的水雷反制能力,通用性很強。由于規劃用來取代皇家海軍現役主力的22型第三批與23型護衛艦,C1ASW是FSC計劃中最受皇家海軍重視的項目。

2008年7月20日,英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皇家海軍不會再繼續訂購45型驅逐艦(此時确定建造的隻有六艘),并将用來取代22型/23型的FSC未來水面作戰艦艇的計劃往前推進,這是英國國防部從2004年底以來,首度表示将加快FSC的進程。在2009年2月,英國國防部與BVT水面艦集團(BVTSurfaceFleet,在2008年7月由BAE與VT集團合資組成)簽署一份費用評估階段計劃,為整個FSC計劃周期建立成本支出的模型。

在2009年9月,BVT水面艦集團展出FSC未來水面艦的C1版,這個計劃的初步概念設計由NavalDesignPartnership(NDP)一個名為彩虹(Rainbow)的團隊負責,該團隊由BVT與國防部的人員構成。在此概念中,C1版FSC以一個排水量約6000噸的單體船體設計,配合模組化的概念,搭配不同裝備來滿足反潛、水面作戰、特種作戰乃至長距離精确陸攻等需求。

此一C1版的重要技術特征,是設置在艦尾的跳闆艙門與籌載艙區,能依照任務需求裝載拖曳陣列聲納、托曳式魚雷對抗誘餌、特戰部隊快艇乃至水面/水下無人載具等籌載,類似的設計已經被美國LCS瀕海戰鬥艦采用。艦尾設有大型直升機甲闆,尺寸與強度最多能讓CH-47等級的重型直升機起降操作,而機庫結構附近還設有專門用來收容水上/水下無人載具的空間。

項目簽訂

在2010年3月25日,英國國防部與BAESystem簽署一紙為期四年、總值1.27億英鎊的合約,負責研發/設計用來取代22型/23型的新型水面艦艇,此一計劃也獲得26型護衛艦的正式命名,又稱為全球作戰艦艇(GlobalCombatShip,GCS),這是英國從1990年代中期啟動FSC相關計劃以來的第一次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意味皇家海軍22型/23等骨幹水面艦隊的汰換終于能付諸實行。

依照這個合約,26型首先花費18個月進行計劃評估階段(AOO),由英國國防部與英國BAE防務公司評估多達五十幾種設計方案,然後選擇最适當的構型,然後進入細部設計階段,首艦預定在2020年左右服役。

26型護衛艦就是S2C2C1項目,以反潛為主要作戰任務,并能應付廣泛的任務;在此同時,另一種衍生艦型(即FSCC2項目)也在同時一并發展。

在初步設計階段,26型将依據皇家海軍要求的任務能力以及英國國防部研究的未來戰略需求政策進行規劃,共有四項基本原則:多功能性(Versatile)、任務彈性(Flexible)、購買與操作的可負擔性(Affordable)以及具備進軍國際市場的可出口性(Exportable)。原本每艘26型的平均成本約為5億英鎊,然而在2010年11月30日,有消息指出其預算降至每艘2.5至3.5億英鎊,以因應英國政府在1月19日公布新的國防戰略審查決議。

設計特點

任務要求

26型護衛艦的主要任務包括:反潛作戰、為高價值船艦提供護航、支援地面作戰、情報搜集、洋面巡邏監視,并能作為人道救援、災難救助、疏散等非作戰性任務。

相較于45型驅逐艦,26型的裝備相對簡單,隻具備最基本的點防空自衛能力。依照現行規劃,26型采用全電力或複合柴油/燃氣渦輪推進系統,最大航速28節以上,航速15節時續航力約7000海裡,能持續在海上操作60天;艦上編制130名人員,并可搭載36名特戰人員。26型可能使用一具與伊利莎白二世級(QueenElizabethIIclass)相同的RollsRoyceMT-30燃氣渦輪(功率36MW),作為加速用主機。

武裝設計

26型艦首配備一門中口徑艦炮,一開始候選者包括現役MK-8Mod14.5英寸艦炮的改良型、美制MK-45Mod45英寸62倍徑艦炮以及意大利奧托·梅萊拉127mm64倍徑艦炮;原本BAESystem開發中的155mm對陸艦炮(也是候選者,但此計劃在2010年11月19日公布的英國防戰略審查決議中遭到取消。

最初由美制MLRS自走多管火箭衍生出艦載火箭系統,也可能是26型的武裝候選,但最後顯然沒有下文。為了增加與盟國之間的武裝共通、減少采購成本,随後26型确定使用北約标準的5吋主炮,放棄英國國産的MK-84.5英寸艦炮。防空方面,26型裝備SeaCeptor通用模組化防空導彈,其垂直發射器共有16管,每個發射管可裝填四枚,因此總共可以攜帶64枚SeaCeptor防空導彈。

設計更新

依照BAESystem初期的26型設計,其全長為141m,滿載排水量6850噸。在2011年3月,BAESystem提出新的26型構型,全長149m,寬19m,标準排水量5400噸(5300長噸或6000短噸),并具備與德國MEKO護衛艦類似的模組化設計特征。相較于早期的版本,新版26型的上層結構設計有顯着的不同,艦橋容積擴大并完全與船舷融為一體,雷達隐身外型更為顯着。

依照早期26型的設計,兩組SeaCeptor防空導彈發射器設置于主炮後方的B炮位主甲闆,而整個B炮位空間仍有餘裕安裝更多垂直發射器;艦體中段配置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兩具MK-15Block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分置于兩舷艦舯,與45型導彈驅逐艦類似。

而重新設計的26型則将主炮後方的甲闆提高一階,主炮外型疑似意大利OTO-Breda127mm艦炮最新的64倍徑型号;兩座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改為前/後配置,前部的密集陣系統安裝在甲闆前端,後部密集陣系統設置于機庫頂端;前部方陣系統後方兩側各裝一組SeaCeptor導彈的垂直發射器共計16管,SeaCeptor導彈發射器艦橋之間則裝置了24管橫列(12x2)的垂直發射器,可裝填MBDA主導開發的新一代CVS401Perseus多用途反艦/對陸導彈或美制戰斧巡航導彈。

而原本的魚叉反艦導彈就遭到删除;使用的垂直發射器也将依照彈種的選擇而定,如果選擇使用CVS401Perseus導彈,就可選擇MK-41或SylverA70垂直發射器,反之如果使用美制戰斧Block4,就會搭配MK-41。在稍後2012年10月下旬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2012)出現的26型護衛艦模型上,其武裝配置又做了一些調整。

稍早密集陣系統與垂直發射器擠在前甲闆的設計似乎不切實際(導彈發射時尾焰離密集陣系統太近,容易造成幹擾與損壞),因此再度将兩座方陣系統調回兩舷,為此兩舷增設一對突出的平台(類似45型導彈驅逐艦)來安裝方陣系統。前甲闆垂直發射器位置經過些微調整但數量維持不變。

包括較靠近艦橋的24管垂直發射器(裝填反艦、對陸導彈)以及四組裝填SeaCeptor防空導彈的四聯裝垂直發射器(攜帶量仍為64枚),而主炮後甲闆前端兩側則用來安裝四個IDS300外置(OutfitDELH)主動式誘餌發射管主動式誘餌系統的發射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