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病

龐貝病

染色體隐性遺傳疾病
龐貝病為一種溶酶體貯積症,又稱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症或II型糖原貯積症(ICD-10-E),以常染色體隐性方式遺傳。由于位于第十七号染色體上編碼酸性α-葡糖苷酶(acid alpha-glucosidase)的基因突變,造成體内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糖原不能正常代謝而貯積在肌肉細胞的溶酶體中,導緻嚴重的神經肌肉病變。人群患病率為四萬分之一~三十萬分之一。
    中文名: 外文名:Pompe′s disease 别名:酸性麥芽糖酶缺陷病

基本概述

龐貝病為一種溶酶體貯積症,又稱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症或II型糖原貯積症(ICD-10-E),以常染色體隐性方式遺傳。由于位于第17号染色體上編碼酸性α-葡糖苷酶(acid alpha-glucosidase)的基因突變,造成體内酸性α-葡糖苷酶缺乏,糖原不能正常代謝而貯積在肌肉細胞的溶酶體中,導緻嚴重的神經肌肉病變。人群患病率為1/40,000~1/300,000。

美國開發出來的針對該疾病的特效藥物仍未在中國上市。國内已有的龐貝病患者,通過香港等途徑外購藥物維持治療,每年的花費需在200萬元左右。

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症狀出現的時間,該病可分成嬰兒型和晚發型。

嬰兒型患者在出生後不久即發病,表現為嚴重肌張力低下、無力、肝髒腫大、心髒擴大。發育在生後幾周或幾個月内正常,但随疾病進展發育減慢。患兒逐漸出現吞咽困難、舌體突出增大,多數患兒因呼吸或心髒并發症在2歲前死亡。

晚發型龐貝病在嬰兒期後(兒童、少年或成年起病)發病,表現為進行性肌無力,運動不耐受,逐漸出現呼吸肌受累并緻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心髒很少受累及。

診斷

主要根據家族史、臨床表現進行初步診斷,通過周圍血白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培養檢測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或基因檢測可确診。可通過孕婦羊水細胞的基因檢測進行産前診斷,并通過酶學或基因檢測進行新生兒篩查。

治療

龐貝病的治療可分為對症治療、物理療法及酶替代治療。對症治療用于改善心肺并發症,物理療法可輔助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狀。酶替代療法可補充患者體内缺乏的酶,使糖原代謝保持正常,并改善患者的症狀、阻止疾病的進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