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醫學院

齊齊哈爾醫學院

高等院校
齊齊哈爾醫學院位于聞名世界的丹頂鶴故鄉、風景秀麗的嫩江之畔。學院始建于1946年,至今已走過75年的光輝曆程。學院是全國文明單位、黑龍江省十佳和諧校園;是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範高校;是中國醫師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黑龍江省醫學教育管理中心。校本部規劃占地面積約1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6萬平方米;固定資産總值11.67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億元。現有研究生、普教生、留學生、成教生等各類在校生14895人。現有教師及醫護人員等5730人,其中副高職以上人員1300人。學院本部專任教師中副高職以上人員414人,占專任教師總量的56.6%;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634人,占專任教師總量的86.7%。現有中華醫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委員等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12人,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位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等24人,省級龍江名醫、省衛生健康系統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59人。
    中文名:齊齊哈爾醫學院 外文名: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簡稱:齊醫(QMU) 主管部門:黑龍江省 校訓:大學至善,大醫精誠 校歌:插上天使的翅膀 主要獎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黑龍江省規劃辦“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獎、全國精神文明單位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院、精神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技術學院、藥學院 所屬地區: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 類别:公立大學 屬性: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學校代碼:11230 舊稱:黑龍江軍區軍醫學校 學校類型:醫藥類 博士後流動站:醫藥科學研究所 院長:方傳龍

曆史沿革

齊齊哈爾醫學專科學校

1946年2月,根據東北革命根據地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黑龍江軍區衛生部建立了黑龍江軍區軍醫學校,地址設在當時黑龍江省政府所在地北安市,隸屬黑龍江軍區衛生部領導。1947年初,黑龍江軍區衛生部将黑龍江軍區軍醫學校更名為黑龍江軍區衛生學校。n

1948年秋,黑龍江軍區衛生部随軍南下,黑龍江軍區衛生學校移交給地方政府,建立了黑龍江省衛生學校,隸屬黑龍江省政府民政廳衛生處領導。n齊齊哈爾醫學院n

1948年10月,根據當時西滿地區衛生防疫事業的需要,嫩江省政府在省政府所在地的齊齊哈爾市建立了嫩江省立衛生學校,錄屬嫩江省政府民政廳衛生處。n

1949年5月,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并為黑龍江省,同月,黑龍江省衛生學校與嫩江省立衛生防疫學校合并,建立了黑龍江省立衛生幹部學校,隸屬黑龍江省政府民政廳衛生處,校址設在齊齊哈爾市光複街。n

1951年1月,全國中等技術教育整頓會議後,黑龍江省立衛生幹部學校改建為黑龍江省醫士學校,隸屬黑龍江省衛生廳和文教廳,并列為東北人民政府所屬中等衛生學校的實驗學校。n

1952年,黑龍江省立第一醫院(現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作為學校的教學醫院。n

1953年1月根據國家教育部校名按地名稱謂的規定,黑龍江省醫士學校改稱為齊齊哈爾醫士學校。1959年齊齊哈爾市第三醫院(現第一附屬醫院)劃歸學校作附屬醫院。n

1961年9月學校校址由齊齊哈爾市光複街遷至富拉爾基區。n

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齊齊哈爾醫士學校改中等專業體制為高等專科體制,建立了齊齊哈爾醫學專科學校。n

1982年黑龍江省衛生廳決定将嫩江地區中心醫院作為學校的第二附屬醫院(暫隸屬嫩江公署)。n學院規劃圖1988年1月随着嫩江地區與齊齊哈爾市合并,嫩江地區中心醫院正式過渡為學校第二附屬醫院。nnnn

齊齊哈爾醫學院

1986年3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批複黑龍江省政府,齊齊哈爾醫學專科學校改建為齊齊哈爾醫學院。n

1995年國家教委決定對學院進行教學工作合格評價。n

1996年8月學院搬遷至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校址。n

1997年11月順利通過國家教委的合格評價。n

2000年以來,經省政府批準,齊齊哈爾鐵路中心醫院和哈爾濱鐵路局齊齊哈爾專科醫院成為學院直接領導的第三、第四附屬醫院,大慶龍南醫院、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成為學院非直接領導的第五、第六附屬醫院。n

2008年4月,學院整體從富拉爾基區搬遷到建華區蔔奎北大街333号。nnnn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截至2017年1月,該校設有基礎醫學院、精神衛生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技術學院、藥學院、成人及繼續教育學院、護理學院、第一臨床學院、第二臨床學院、第三臨床學院、第四臨床學院、社科部、體育部和外語部等21個教學機構。nnnn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月,該校有教職工5570人,其中副高職以上人員1059人,學院本部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的比例為86%。n截至2013年5月,教師中有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獲省級名師、名醫、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省級各項榮譽35人;獲市級政府特殊津貼、優秀中青年專家、勞動模範等26人;獲得院級教學名師、教學質量優秀獎等104人次;具有藥理學、病理與病理生理學2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nnnn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1月,該校本科專業涵蓋了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等5個學科門類。n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醫藥科學研究所n省級重點學科(2個):藥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n市級重點學科(專業)帶頭人梯隊(3個):應用心理學、護理學、血液科學n

院級重點學科(20個):藥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免疫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應用心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神經内科學、婦産科學、血液内科學、骨外科學、呼吸内科學、消化内科學、心胸血管外科學、普外科學、護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婦産科學n院級重點建設學科(9個):耳鼻咽喉科學、心血管内科學、骨外科學、心血管内科學、骨外科學、神經内科學、神經外科學、康複醫學與理療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n名單内容截至2013年5月nnnn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月,該校1個專業為國家一類特色專業,4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擁有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教學團隊、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010年,學院被評為黑龍江省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學院被評為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n

該校有4所附屬醫院、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臨床病理診斷中心和齊齊哈爾醫學院朝聚眼科醫院,并擁有28所教學醫院、44所實習基地,能夠很好地滿足臨床教學和生産實習需要。附屬醫院編制床位13427張,擁有PET-MR/CT、3.0T核磁共振、256排螺旋CT等設備。n

國家一類特色專業:精神醫學n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臨床醫學、精神醫學、藥學、預防醫學n

省級精品課程:病理學、醫學心理學、局部解剖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藥理學n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中心、藥學實驗中心n

省級教學團隊:精神醫學教學團隊、病理學教學團隊n

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應用型病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n

2011年該校考研率為18.3%。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5.25%,其中精神醫學、臨床醫學(病理學方向)、護理學、醫學影像學等專業畢業生在2008年至2011年中連續四年就業率達100%。2008年至2011年,該校29名學生在第11、12兩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等比賽中獲獎。nn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月,該校設有各類科研機構35個,擁有省重點實驗室、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

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領軍人才梯隊、齊齊哈爾醫學科學院和衛生檢驗中心。n

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天然藥物抗腫瘤研究與開發實驗室n

省技術研發推廣中心:微生态工程技術實驗室nnnn

建設成果

2008年至2011年,該校共獲得各級各類項目46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28項,省教育廳資助項目92項,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市科技局、社科聯資助項目328項,共獲得資助經費714.14萬元,學院配套資金773.9萬元。完成各類科技項目355項,成果登記355項,年成果登記數連續三年位列全省高校前三名。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73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高校科學技術獎、省衛生廳、市科技局科技進步獎等廳局級獎勵167項。獲得專利13項。被SCI、EI收錄的學術論文88篇。n

該校共獲得省級教育科研立項47項,結題18項。榮獲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省規劃辦教育科研成果獎、省高等教育學會科研成果獎58項。教師主編、參編教育部和衛生部本專科規劃教材55部。作為總主編單位牽頭編寫了中國首套5年制本科精神醫學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結束了中國精神醫學專業沒有國家統編教材的曆史。榮獲黑龍江省規劃辦“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号。nnnn

學術資源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n《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雜志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新聞出版署批準為國内外公開發行的神經、精神科及精神(心理)衛生領域科技類學術性期刊,國内統一刊号:CN23-1479/R,國際标準刊号:ISSN1009-6574,2001年正式創刊。2002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頁碼由64頁增為82頁。2004年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擴展版)。2006年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5年獲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局頒發的精品工程提名獎。n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n《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為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類期刊,刊号為:CN23-1278/R、ISSN1002-1256。内容包括基礎醫學、臨床病理(例)讨論、新技術新方法介紹、短篇報道、文獻綜述、專題講座、文摘等。n《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創刊于1979年,1999年由于季刊改為雙月刊,2001年更為月刊。nnnn

文化傳統

校訓

大學至善、大醫精誠n大學至善:語出“四書”中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此句意為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大醫精誠:出自唐朝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藥方》,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一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财物”。要求醫者既要有精湛的醫術,又要有高尚的醫德,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論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國著名醫學家裘法祖先生對大醫精誠的解釋是:“精于醫術,誠于品德”。nnnn

校風

團結、勤奮、嚴謹、求實n團結:和諧之要義。團結出智慧,團結出成績,團結就是力量;n勤奮:成功之基礎。業精于勤,天道酬勤,勤則不匮;n嚴謹:治學之态度。學習求知要嚴肅謹慎、嚴密周到;n求實:科學之精神。求實即求真,去僞存真,實事求是。nnnn

校标

校徽校标顔色由科技藍、純潔白和活力紅三色構成。藍色象征醫學教育的科學、嚴謹、智慧和理性,白色象征醫術的聖潔和高尚的醫德,紅色象征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勃勃生機。n

校标的中心部分由“齊齊哈爾醫學院”英文首字母“QMU”和環繞的DNA雙螺旋結構組成,1946表示學院始建年份。“QMU”整體造型設計的“山”字形狀和象征生命與科學的DNA雙螺旋結構一起寓意為醫學高峰,既體現着現代醫學教育理念,又昭示着齊醫師生勤勉努力,勇于向醫學高峰登攀。紅色圓點意指齊齊哈爾醫學院位于丹頂鶴故鄉。nnnn

校旗

校旗齊齊哈爾醫學院院旗由三種顔色構成,即綠色、白色和紅色,綠色為主色,白色和紅色為輔色,綠色旗面上嵌有院徽、中英文院名和變形十字。變形十字象征人道主義保護,意指志願守護人類健康。n綠色:代表健康,象征希望,寓意為綠色通道、青春活力、生命至上、生态環保。白色:代表純潔,象征神聖,寓意為白衣天使、誠信廉潔、醫術聖潔、醫德高尚。紅色:代表熱烈,象征喜慶,寓意為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勃勃生機。齊齊哈爾醫學院院旗集院标、院名于一體,集中展示學院形象。整體設計突出醫學、教育、發展、和諧的理念,體現了齊醫人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不懈奮鬥的執着追求。nnn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顧長虹n

院長:方傳龍,試用期一年

黨委副書記:崔光成n

副院長:王曉星、叢明宇、張曉傑n

紀檢委書記:畢紅霞nnnn

開設專業

本科專業

醫學(11個)nt護理學nt康複治療學nt中藥學nt臨床藥學nt藥物制劑nt預防醫學nt口腔醫學nt臨床醫學類(中外合作辦學)nt精神醫學nt醫學影像學nt臨床醫學nnn

法學(1個)nt社會工作nnn

工學(2個)nt生物醫學工程nt制藥工程nnn

其它(1個)nt口腔醫學類(中外合作辦學)nnn

管理學(1個)nt公共事業管理nnn

文化教育大類(1個)nt應用心理學nnn

醫藥衛生大類(1個)nt藥學nnnn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