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大型能源企業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能源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産及貿易、煤化工、坑口發電、煤礦建設、煤機制造、煤層氣開發,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現有全資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戶,境外機構4戶,參股企業11戶,在冊職工12.1萬。截至2009年底,總資産1476億元,在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77名。
    公司名稱: 外文名: 所屬行業: 法定代表人: 總部地點:中國北京 經營範圍:煤炭生産及貿易、煤化工 公司類型: 公司口号: 年營業額: 員工數:11萬(2012年) 中文名: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英文名:China National Coal Group Corp 公司性質:中央企業 簡稱:中煤ChinaCoal

集團簡介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産貿易、煤化工、發電、煤礦建設、煤礦裝備制造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2006年12月,中煤集團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2008年2月回歸A股。截至2020年底,中煤集團資産總額4128億元,從業人員12萬人。

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烴化工的設計規模和技術水平居行業領先。煤機制造企業位列全國煤機行業第一位,具備煤礦井下綜采綜掘成套裝備研發、制造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為國内第一。煤礦建設設計企業承擔了國内半數以上的千萬噸級礦區、千萬噸級高産高效礦井、百萬噸級礦井和大型洗煤廠的設計建設任務,代表行業最高水平。

2005年2月,經國資委批準,中煤集團啟動重組改制境外上市工作。2006年8月22日設立了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2月19日中煤能源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闆成功挂牌上市。2008年2月1日中煤能源回歸A股。境内外上市共融資408億元,為中煤集團搭建了資本運作的平台。另有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煤氣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上市。

2009年,中煤集團多項生産經營指标創曆史最好成績。原煤産量1.25億噸,同比增長9.6%;國内煤炭銷量保持億噸以上,同比增長13.5%;全年利潤總額預計103億元,同口徑相比利潤總額創曆史最好水平;實現營業收入692億元;煤炭生産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016,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今後五年中煤集團的發展目标是實現“22255”,即:煤炭産量達到2億噸;資産總額達到2000億元;實現利潤200億元;建成山西、江蘇、黑龍江、蒙陝、新疆等5大煤炭産業基地;形成煤炭生産、煤化工、發電、煤機制造、煤礦建設五大主業協同發展格局,進入全球領先煤炭公司行列,建設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團。

為确保上述目标的實現,中煤集團總體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堅持生産規模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隊伍專業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發展方向,樹立高起點、高目标、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标準,落實調整、改進、加強、提高八字方針,全面推進生産技術、經營管理和投資發展等各項工作,把中煤集團的改革發展推上新的台階。

曆史沿革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煤集團)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

1997年至2003年,先後接收平朔煤炭工業公司、中國煤礦工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煤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煤建設集團公司等企業,重組後更名為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2006年12月,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重組主營業務資産,獨家發起設立的中國中煤能源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2008年2月,在上海上市。

2009年4月,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管理團隊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外部董事):吳耀文。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延江。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王安。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劉福春、李彥夢、任濱彥。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王晞。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曹祖民。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洪宇。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兼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都基安。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彭毅。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兼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楊列克。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李馥友。

組織機構

内設辦公廳、董事會辦公室、黨群工作部(黨委辦公室)、企業發展部、人力資源管理部(黨委組織部)、企業管理部、财務管理部、基本建設管理部、生産技術管理部、科技發展部、信息管理部、安全監察局、總調度室、法律事務部、監察審計部、企業文化部(黨委宣傳部)、離退休人員管理中心、服務中心、采購中心等。

煤化工進展

中煤集團作為國内第二大煤炭企業,在煤化工發展方面具備良好的産業基礎。中煤集團現擁有太原煤氣化公司、龍化公司、焦化公司等專業化煤化工企業,煤氣生産能力國内第一,焦炭生産能力620萬噸/年,甲醇生産能力48萬噸/年。在煤化工方面擁有一定的有利條件和優勢,發展潛力較大。中煤集團表示,已掌握了鄂爾多斯、黑龍江、山西和新疆、陝北等地區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為發展煤化工産業所需上遊原料提供資源保障,同時,該集團還擁有山西省太原市和晉中市兩個城市的燃氣輸配管網。

中煤集團近年來在大型煤化工項目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了内蒙古鄂爾多斯、陝西榆林和新疆三個重點煤化工基地的煤化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内蒙古鄂爾多斯300萬噸二甲醚項目、鄂爾多斯200萬噸合成氨/350萬噸尿素項目和榆橫360萬噸煤制甲醇及其深加工等三個特大型煤化工項目都已進入實施階段;新疆分公司煤化工項目前期工作完成了中煤準東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可研性評審;伊犁烯烴項目完成了前期調研及策劃等工作。中煤集團還将在山西投資建設能源化工循環綠色園區。

中煤集團總經理助理、煤化工籌備組組長徐耀武表示,中煤集團在大力開發自主投資建設大型煤化工項目的同時,還積極嘗試合作開發模式,目前已與内蒙古博源集團和陝西延長集團簽署了合資合作協議,實現了合作并收購了一些現有的煤化工企業和部分在建煤化工項目。

而這一切都是與人才離不開的,從2009年開始,中煤集團大膽實踐人才建設方式,成功引進了一支具有較高素質和水平的煤化工專業團隊,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煤化工生産管理和項目建設管理團隊。

中央财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副教授邢雷指出,從産業經濟角度,煤化工是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從上遊産業向下遊産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整個行業需要有一個規劃,規避市場風險,防止過快增加産能,要考慮節能減排的要求,有些煤化工本身是重污染項目,需謹慎。對此,中煤集團業已做好了準備。

為了适應國家能源結構戰略調整等趨勢,适度發展新型煤化工産業,合理統籌煤炭資源、水資源、生态環境等因素,中煤集團借鑒煤化工示範項目所取得的經驗,結合企業實際,确定了今後一個階段煤化工産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煤化工産業發展将堅持重點發展煤基烯烴,積極發展煤基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優化發展煤焦化,适度發展其它特色煤化工的發展方向。通過高起點發展新型煤化工,實現中煤集團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煤炭和煤化工兩大産業協調發展。

據悉,具有示範意義的煤化工基地建設已開始前期工作。按照已完成的内蒙古鄂爾多斯和陝西榆林兩個煤化工基地的煤化工發展規劃,在2009年至2020年期間,拟采取自主投資與合作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分期實施完成所規劃的項目,在榆林規劃建設的煤制烯烴和煤制天然氣項目,總投資将超過1000億元

成員企業

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大屯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太原煤炭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煤炭進出口公司、中煤黑龍江煤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煤第一建設公司、中煤建築安裝工程公司、中煤第五建設公司、中煤建設集團公司、中國煤炭綜合利用集團公司、上海中國煤炭大廈有限公司、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中煤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煤炭物産集團公司、中國地方煤礦總公司、中國煤炭銷售運輸總公司、中煤能源香港有限公司、中日石炭株式會社、中煤集團公司駐日代表處、中煤集團公司駐首爾代表處。

人才戰略

以中煤集團發展戰略和規劃為依據,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本、樹立大人力資源觀,将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管理、企業文化建設與黨的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全面提升中煤集團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水平。建立戰略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體系,滿足規劃期内企業各産業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為員工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促進企業與員工和諧發展。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體系現狀,結合産業發展對人力資源的内在需求,規劃期内,中煤集團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總體思路是: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加強儲備,全面開發,創新機制,共同發展。

職工構成

現有職工11.89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0.87萬人,黨員31219人,中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1.06萬人。

節能環保

中煤集團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全面推廣以風險預控為核心的本質安全管理體系,注重員工培訓,不斷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改善裝備,全面推進安全質量标準化和安全文化建設,促進安全管理持續改進,2007年中煤集團百萬噸死亡率為0.048,企業的安全生産達到了行業先進水平。

中煤集團注重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着力打造“綠色中煤”,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十一五”以來,以環境治理、生态恢複治理、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共計投入7.9億元,實施重點項目64項,年減少煤粉塵排放2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2600噸、二氧化硫排放1000噸,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和污染防治能力,改善了廠區、礦區環境質量。所屬二級企業全部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階段性目标,平朔公司礦區生态複墾綠化工程被國家列為煤炭行業示範工程,大屯公司被江蘇省列為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中煤集團緻力于職業衛生條件的改善,持續推進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建設,加強職業危害防治與管理,完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控制設施,積極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免費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保護用品,定期對從事接觸煤塵、高溫、有害氣體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工進行體檢和康複治療,努力為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

公益事業

中煤集團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努力實現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2003-2007年,共投入35.43億元用于各類社會公益事業。

積極支持教育事業,援建希望小學、中煤博愛中學7所,使3600名學生受益。與中國礦業大學簽訂合作協議,設立“中煤集團企業獎學金”,用于資助貧困地區大學生。

支持地方經濟建設,資助築路修渠、扶貧救災等,修建城鄉公路310餘公裡,解決了部分地區行路難的問題。定點參與對河北省蔚縣、趙家蓬區的扶貧開發工作。

積極參與赈災救危社會服務活動。2008年上半年,中煤集團圓滿完成抗冰雪災害電煤保障供應任務。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3704萬元,派出3支援建隊伍赴災區參加災後重建救援工作。中煤集團綜合利用公司礦山救災裝備服務中心擁有世界先進的礦井排水設備和技術力量,多次參加重大緊急搶險工作,為煤礦搶險救災做出了積極貢獻。

央企風采

中煤集團石煤機公司掘進機産品首次出口也門共和國日前,中煤集團所屬石煤機公司與也門共和國外商成功簽訂EBZ75型半煤岩掘進機出口合同,實現了掘進機産品首次出口也門,為進一步拓展西南亞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以來,該公司不斷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煤機、鑽探、起重機裝備出口均保持良好勢頭,起重機産品出口量已達到2012年全年出口量的兩倍以上,并先後吸引了來自捷克、剛果(金)、印度、格魯吉亞、俄羅斯、也門等多個國家外商到訪進行參觀考察和商務洽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