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全國理工類重點大學
學校創建于1949年,1978年被國務院确定為全國88所國家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被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有條件接收留學生單位,1996年由阜新礦業學院更名并升格為遼甯工程技術大學,1999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2年遼甯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簽署協議共建學校,2013年獲批為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9年入選遼甯省重點建設的10所國内一流大學之列。[1]學校現建有阜新校區中華路校園、玉龍校園和葫蘆島校區龍灣校園,占地4240畝。在冊學生3.9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留學生2.8萬人。
    中文名: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外文名: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簡稱:遼甯工大、遼工大、lntu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特色:全國重點大學 主管部門:遼甯省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校長:梁冰 本科專業:67個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校訓:誠樸求是,博學笃行 校歌:《永遠為你創造輝煌》 地址:阜新校區:遼甯省阜新市中華路47号 院校代碼:10147 知名校友:馬興瑞、付建華、丁向陽、徐惠彬 主要院系:25個學院 類别:理工

辦學曆史

1949年1月成立阜新礦立中等技術專科學校;1949年8月更名為阜新工科高級職業學校

1952年9月更名為阜新礦山工業(技術)學校

1958年更名為阜新煤礦學院

1961年合并撫順煤礦學院、遼甯煤礦師範學院、雞西礦業學院

1978年阜新礦業學院、被國務院确定為全國首批88所重點院校

1981年成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6年更名為遼甯工程技術大學

1998年由原煤炭工業部劃歸遼甯省人民政府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1999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n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國家級研發平台: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煤礦開采與安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國家安全生産技術基礎研究中心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遼甯工大興科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礦山液壓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甯省液壓傳動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甯省科技廳,2009)

遼甯省采礦與礦物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甯省科技廳,2009)

遼甯省礦山災害與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甯省科技廳,2009)

遼甯省化石能源低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甯省科技廳,2010)

遼甯省數字化礦山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遼甯省科技廳,2010)

遼甯省礦山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甯省科技廳,2011)

遼甯省礦山液壓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遼甯省發改委,2011)

遼甯省地礦工程特種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甯省科技廳,2012)

遼甯省礦山安全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甯省科技廳,2013)

礦山液壓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2013)

遼甯省礦山動力災害防控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遼甯省發改委,2013)

遼甯省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淨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遼甯省發改委,2015)n

遼甯省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平台:

第一批重大科技平台:煤礦液壓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

第四批重大科技平台: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淨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

遼甯省高校創新團隊: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

礦山裝備動态特性與控制研究

礦山電氣設備與電力電子關鍵技術研究

采礦誘發災害生成機理及其控制的研究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遼甯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大型工礦裝備實驗研究中心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與應用實驗室

信息與管理工程實驗室

礦山沉陷災害防治實驗室

工礦電氣設備與電力電子技術

礦山環境與災害力學

采礦工程重點實驗室

礦物加工與利用實驗室

遼甯省重點實驗室:

煤礦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

大型工礦裝備實驗室

礦山環境與災害力學實驗室n

礦物加工與利用實驗室

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20年8月20日上午,以中國爆破行業協會汪旭光院士為主任的7人專家組對“複雜條件下爆破治理空區隐患與下部采場協同開采關鍵技術”項目進行了科研成果評價,專家組一緻同意該項目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由我校費鴻祿教授主持完成,由我校與遼甯工大爆破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内蒙古通緣爆破有限責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諾爾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研發,成果已在赤峰中色白音諾爾礦業有限公司等工程中獲得成功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複雜條件下爆破治理空區隐患與下部采場協同開采關鍵技術》項目是以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中色白音諾爾礦業有限公司1#礦體空區隐患治理工程為背景依托,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期間,進行了現場勘查、調研、資料收集、物理力學實驗、現場爆破測試、數值模拟、方案優化。

學校每年都承擔着數百項國家、省部委下達的及橫向協作科研課題。僅“七五”計劃以來,就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星火計劃、“863”國家高新技術等各類科研課題800餘項,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0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及市級科技進步獎,其中60餘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學校在“三下”采煤、無煤柱開采、沖擊地壓的預測與防治、地質動力區劃、機械CAD、管理信息系統、金屬材料、電氣傳動與控制、煤成氣資源勘探與評價等許多研究領域都已進入國際科技前沿。

學術交流

國内交流

學校與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中平能化集團、大同煤業集團、山西焦煤集團、東軟集團、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20多家國内大型企業簽訂了實質性校企合作協議,與阜新、朝陽、營口、鐵嶺等市簽訂了市校共建合作協議。學校擁有國家安全培訓一級資質、全國煤炭行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一級培訓資質和全國煤炭行業經營管理幹部工商管理培訓資質。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發展基金會,擁有董事會單位120家。

國際交流

目前,在校留學生生源國别達到31個,留學生近200人,其中90%以上為學曆生,涵蓋語言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個層次。學校現為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任務高校,與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美國勞倫斯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俄羅斯地質勘探大學、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大學、日本九州大學、越南廣甯大學、巴基斯坦拉合爾大學等100餘個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系。近五年以來,學校先後派出650 餘人次赴國内外進行科研合作、學術交流、進修培訓。學校依托工科特色專業優勢,在礦業工程、測繪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建築、電氣工程等領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的辦學優勢,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教育與交流合作模式。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于2017年5月成立,隸屬于國際教育學院。負責處理學校對俄羅斯相關事宜,開展俄語培訓,提供赴俄羅斯留學咨詢服務等工作。文化交流中心的宗旨是全面增進中國和俄羅斯兩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推動友好關系的發展,促進兩國在人文、科研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俄語培訓是中俄文化交流中心開設的俄語教學項目,設有綜合的學術課程,全面和系統的俄語授課,從基本的俄語學習到掌握豐富的詞彙,語法和國情等。中俄文化中心的授課老師是俄語教學方面的專家,執教多年,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

辦學條件

學科建設

現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遼甯省一流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11個國家一流專業、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0個遼甯省一流專業、10個專業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安全生産技術基礎研究中心、7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原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科技研發平台;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個遼甯省高等學校重大科技平台、1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社科基地。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各學科在一流學科建設工作彙報會上的答辯審核結果,統合考慮近兩年的學科建設成效及突破遼西北戰略和學科布局等因素,決定将原來立項建設的65個學科調整為110個學科,并将省一流學科分為A類和B類兩個層次進行建設。我校共三個學科入選遼甯省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其中除已入選的礦業工程學科(A類)之外,又新增安全科學與工程(A類)、測繪科學與技術(B類)兩個學科。

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15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00餘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300餘人;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1個遼甯省教學團隊、2個黃大年式教學團隊、2個興遼英才計劃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2人、兩院院士(雙聘)7人、長江學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52人、遼甯省攀登學者9人、遼甯特聘教授19人、二級教授17人;有3名教師被确定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名教師入選第一批遼甯省學術頭雁,21名教師被評為省教學名師,30名教師入選“興遼英才”計劃,112名教師入選遼甯省百千萬人才工程。n

所獲榮譽

2016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99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7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連續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2010年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開設專業

重點專業

國家品牌(6個)

礦物資源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學、軟件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

本科專業

藝術學(1個)

動畫

理學 (1個)

數學與應用數學

工學 (2個)n

礦物加工工程、自動化

法學(1個)n

法學

文學 (1個)n

英語

經濟學(2個)n

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

工學(21個)n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建築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采礦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土木工程、網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焊接技術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工業設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學、理論與應用力學

管理學(8個)

工業工程、勞動與社會保障、财務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學(2個)n

生物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

農學(1個)n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管理學 (1個)n

行政管理

專科專業

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4個)n

工程測量技術、礦井通風與安全、煤礦開采技術、礦山地質

生化與藥品大類(1個)n

應用化工技術

制造大類(2個)n

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電氣自動化技術

财經大類(2個)n

會計電算化、稅務

管理學(1個)n

财務管理

土建大類(1個)n

建築工程技術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學校精神

太陽石精神:樸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

學校始終以“太陽石精神”為脊梁,弘揚勤勉敬業、無私奉獻的師德,忠教愛生、嚴謹治學的教風,頑強刻苦、拼搏向上的學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将“太陽石精神”與現代意識、科學技術交融,形成了濃重而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徽

遼甯工程技術大學的校徽外形采用圓形的設計風格,中心圖案在阜新礦業學院時期所流傳下來。校徽的正下方為英文 "L.N TECHNICAL UNIVERSITY"。校徽正中形似“鑽頭”圖案,其中黑色的色調與鑽頭圖案相輔相成,體現了遼甯工大的地礦特色,寓意着樸實無華、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鑽研的精神。n

校訓

誠樸求是博學笃行”八字校訓,不僅言簡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既反映了我校的優良傳統與特色,又能體現學校辦學的理想追求與實現途徑。八字校訓既各自獨立成意,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渾然一體,涵蓋了品格修養、教育思想、治學精神等各個方面。

誠樸求是釋義為:以誠懇樸實的态度,修身治學,勇于探索科學真理。

博學笃行釋義為:以堅毅自強的品格,博學躬行,努力實現榮校強國。n

校歌

《永遠為你創造輝煌》n

文化活動

學校以挂職鍛煉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受到中宣部、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的表彰。學校是首批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構建實施了将第一、第二課堂有機整合的素質拓展學分化新模式——雙嵌入素質拓展學分模式,形成了以“一節”、“兩月”、“三類講座”、“四項工程” 和“十五項賽事”為框架的校級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學校團委連續兩次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光榮稱号,是遼甯省唯一兩次獲得該稱号的高校。2006年,學校的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授予“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第三屆全國高校十佳學生标兵社團”,這是遼甯高校曆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學生社團。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