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冬瓜

黑皮冬瓜

冬瓜的一個品種
黑皮冬瓜是冬瓜的一種。該品種為中晚熟品種,正常生長第一雌花一般着生在16-18葉,以後二至三葉出現一個雌花。瓜長60厘米左右,橫徑20-25厘米。嫩瓜青綠色、成熟瓜為黑色、形狀似炮彈,肉質厚無空心,特耐運輸,單瓜重一般10-15公斤,重者可達20公斤以上。畝産一般在5000公斤以上,高産者可達10000公斤以上。在我國,黑皮冬瓜的最佳生長地域是處于海南省儋州市王五鎮一帶,其生長出的黑皮冬瓜:質優,個大、肉質厚無空心。因此海南省儋州市被譽為“中國黑皮冬瓜之鄉”。[1]
    中文名:黑皮冬瓜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薔薇超目 目:葫蘆目 亞目: 科:葫蘆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冬瓜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黑皮冬瓜為冬瓜中的一種,因外表為墨綠色而得名。冬瓜原産于中國,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葫蘆科冬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古名白瓜、水芝、枕瓜和蔬膩(音luo)。果實供食,東南亞一些地方還食用嫩莖葉。種子和外果皮可入藥。中國傳統醫學認為冬瓜子對腸癰、肺癰、小便淋痛有療效;外果皮治療水腫症。每100克果實含水分95-97克,碳水化合物1。4~2。4克,維生素C8~18毫克。

特征

生物學特征

黑皮冬瓜為一年生蔓生作物,其植物學特征大緻如下:

根和莖:根白色,根群十分發達,深度0.5~1.0m,度1.5~2.0m,其根系吸收能力強,容易産生不定根。莖長而粗,蔓性,中空,其上有粗硬刺毛,長達數米,莖節葉腋間生有側蔓和卷須,卷須作攀緣之用,卷須着生不定根吸收養分和水分。

葉:葉型較大呈圓形或為掌狀形,綠色,表面粗糙,葉面葉背具有茸毛。

花:冬瓜花多數為單性,極個别品種為兩性花。一般先發生雄花,随後發生雌花,雌雄花的發生有一定規律。雄花萼片5個,近戟形,綠色,花瓣5片,橢圓形,黃色,雄蕊3枚,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頂生花藥,極度彎曲開裂。雌花與雄花相同,子房下位。形狀因品種而不同,有長橢圓形,短橢圓形,綠色,密被茸毛,花柄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花柱短,柱頭瓣狀三裂,淺黃色。

果實和種子:果實一般為圓柱形,扁圓形及長圓筒形。成熟果皮附有蠟粉,果肉厚而純白色,疏松多汁,味淡,果瓤部空洞較大。瓜瓤上附生着許多種子,種子白色或淡黃色,扁平,種皮光滑或有突起邊緣,種子千粒重50~100g,有邊緣的種子稍輕。

環境要求

冬瓜喜溫暖,不耐寒,生育适溫為25~30℃,發芽适溫為30℃,15℃以下不能正常發芽,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砂壤土或粘壤土上均可栽培,但不宜連作。冬瓜需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濕,如種植在低窪地,土壤通透性差,根系發育受到阻礙,就不利于植株的生長,應選擇地勢幹燥,排水良好的地栽培。

栽培方式

冬瓜的栽培方式可分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黑皮冬瓜一般不适用地冬瓜栽培方式。

地冬瓜

一般每畝種植300株左右,莖蔓基本上放任生長或結果前摘除側蔓,結果後任意生長。其優點是花工少,成本較低。缺點是瓜型欠佳,經常扶瓜;否則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破損,影響耐貯性;光能利用低,結果大小不均勻,單位面積産量較低。因此該方式不适用對于商品性要求較高的北運或出口品種:如,“青皮冬瓜”和“黑皮冬瓜”。

棚冬瓜

植株抽蔓後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寬250-300厘米。海南瓜農一般采用矮棚方式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側蔓,上棚以後莖蔓任意生長。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實大小比較均勻,單位面積産量一般比地冬瓜高。

架冬瓜

一般每畝種植550株左右,支架的形式有多種。有“一條龍”:即,每株一樁,在130-150厘米高處,用橫竹連貫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龍眼”和“四星鼓架龍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橫竹連貫固定,一株一個鼓架。在目前條件下,架冬瓜是三種栽培方式中比較合理、比較科學的一種方式。

栽培季節

冬瓜栽培在季節安排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濕度較大等條件有利于座果;空氣幹燥,氣溫低和陰雨天,昆蟲活動少,不利于授粉,且降低柱頭的受粉能力,因而座果差。根據冬瓜對光溫條件需求的特點,海南南部由于冬春季節氣溫多在20℃以上,陽光充足,整個冬春季均可播種,并可正常開花結果;冬瓜的播種,除考慮氣候因素外,也應注意考慮市場因素。才能使栽培的冬瓜達到高産、高效之目的。

播種育苗

春季栽培冬瓜,由于常受低溫的影響,宜采取營養缽育苗。所需營養土要提前制備,可選用烤曬過篩的肥沃園土,腐熟豬、牛糞渣,谷殼灰或椰糠等混合而成。三者體積比約為6:2:2,另可加少量氮磷鉀複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為宜,并要求弄細混均,以防傷種傷根。

冬瓜種子催芽一般用50-55℃溫水先浸10-15分鐘(邊浸邊攪拌),然後,再在常溫下繼續浸10-12小時,最好,放在30℃左右溫度下催芽。浸種時間較長,發芽較快、較整齊,一天半至兩天時間,便大部分發芽;浸種時間較短,發芽勢較差。種皮光滑無緣的種,由于種以通透性差,催芽時容易引起缺氧爛種,發芽率低。因此,對這類種子催芽,須先用細砂擦洗種皮,除去粘附物,并放在28-30℃恒溫條件下催芽。

未發芽前,每天早晚分别用清水漂洗種子1次,并及時将水分濾幹,再繼續催芽。若沒有恒溫設備,中宜采取浸川後直播到育苗袋或苗床上較為安全。

播種前一天要将缽中營養土澆透,播種深度2-3厘米,每個營養缽播發芽種子1-2粒,種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後随即蓋上遮陽網或稻草等覆蓋物;若遇寒潮或陰雨天氣,則宜用塑料薄膜覆蓋。播種後至出苗前,要注意澆水,但切勿水分過多,以防漚種爛根,隻須保持土壤潮濕即可。

出苗70%左右時,要及時揭除覆蓋物。在幼苗破心前适當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破心後經常保持營養土呈半幹半濕狀态,使瓜苗穩健生長。約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種植前2-3天,可用10%稀薄人糞水和80%代森鋅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藥液淋苗,做到帶肥帶藥移植。

種植密度

地冬瓜植株蔓葉在地面生長,不便于植株調整,不宜密植;棚冬瓜基本上也是平面生長,也不利于密植;架冬瓜能利用空間生長,結合植株調整和引蔓則有利于密植。鱿魚黑皮冬瓜體型較大,平棚架栽培方式一般畦寬約350厘米(連溝),雙行植,株距70-80厘米,畝植500株左右;架冬瓜栽培方式一般行株距為150×(70-80)厘米,畝可植550-600株左右。

病蟲防治

1、猝倒病:剛出土的主幹慢爛,缢宿、苗倒伏是根部發病的根本條件。

2、立枯病:根部缢宿并幹枯,病而不倒。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常用藥劑為:惡黴靈、普力克。優秀藥劑及配方為:枯克+“三炬”壯苗促根劑。

3、炭疽病:莖間出現黑色的斑點,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央有黑色的小點。防治炭疽病的常用藥劑為:施保功、施保克;優秀藥劑及配方為:咪鮮胺+代森錳鋅

4、霜黴病:病斑呈黃褐色,并由老葉向上生長點不斷擴展,葉面出現褪綠,葉背有黴層(白色及黑色)。防治霜黴病的常用藥劑為:雷多米爾、克露;優秀藥劑及配方為:克黴氰+苗戈+金三寶。

5、疫病:蔓部暗綠色水漬狀,葉易碎,嚴重時上部枯死。防治疫病的常用藥劑為:安克、雷多米爾;優秀藥劑及配方為:撲他林+泡騰片(農用鍊黴素)+大三寶。

6、枯萎病:早上呈正常狀态,中午、下午葉片及藤部收縮(褐色),是一種土傳病害,常在花期發生。防治枯萎病的常用藥劑為:枯萎立克、菌毒清;優秀藥劑及配方為:枯克+多抗根病博士+“三炬”壯苗促根劑。

7、青蟲:主要包括尺蠖、夜蛾、黃守瓜、瓜實蠅等害蟲。防治青蟲的優秀藥劑及配方為:惠速靈高效氯氟氰菊酯或單打冠軍

8、斑潛蠅:防治此蟲的優秀藥劑及配方為:阿維菌素+樂高特+高金。

9、薊馬、蚜蟲、粉虱:防治這些害蟲的優秀藥劑及配方為:10%吡蟲啉。

采收貯藏

采收

黑皮冬瓜由現蕾至開花約9天左右,開花兩天謝花一天,由開花到成熟約40天(35—45天),小冬瓜于嫩果達食用成熟期,可随時采收。大冬瓜多于成熟時采收,成熟特征為果實停止生長後,果毛脫落,果面出現白粉。采時多帶一小段莖一片葉剪下,收藏于陰涼之處,以備随時供應。

貯藏

黑皮冬瓜适宜貯藏,貯藏冬瓜是解決淡季供應,增加市場花色品種的一個好辦法。用于貯藏的冬瓜,要選生理成熟的果,大型冬瓜一般要在花謝40天以上采收為理想,作貯藏的瓜,必須選用老熟、無傷害的第二、第三個活蔓瓜,凡碰傷、曬傷、爛疤、死藤的瓜隻和過嫩的瓜隻,均不宜貯藏。

在貯藏前幾天瓜地停止澆水,使瓜内水分含量減少,作貯藏的瓜要求在上午8時左右采收,避免陽光曬燙,因為燙的熱瓜貯藏時易腐爛。整個采運、貯藏的過程中要做到輕采、輕放、輕運、輕堆,盡量避免把瓜隻碰傷或震傷,做好上述各點,便可提高冬瓜耐藏性。

上一篇:茨菰

下一篇:西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