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莺

黃莺

雀形目黃鹂科鳥類
黃莺,也叫黑枕黃鹂(學名:Oriolus chinensis)為中型雀類。外形大小和金黃鹂相似,體長23-27厘米。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并向兩側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帶,在金黃色的頭部甚為醒目。相似種金黃鹂枕部不為黑色,黑色貫眼紋亦不延伸到枕部,二者分布區亦不同,野外不會混淆。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較暗淡。幼鳥具縱紋。體色豔麗。[1]
    中文名:黃莺 拉丁學名:Oriolus chinensis 别名:黑枕黃鹂、黃鹂、黃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亞目: 科:黃鹂科 亞科: 族: 屬:黃鹂屬 亞屬: 種:黑枕黃鹂 亞種: 分布區域:俄羅斯、朝鮮、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栖息環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天然次生闊葉林、混交林,也出入于農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園的樹上,尤其喜歡天然棟樹林和楊木林。

形态特征

黑枕黃鹂體長約25厘米,通體金黃色,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虹膜血紅色;嘴峰粉紅色;腳鉛藍色。黃鹂不但羽衣華麗、鳴聲也悅耳,繁殖期雄鳥常發似貓叫的鳴聲。鳴聲清脆,富有音韻,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聲音。

黃鹂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鹂,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颏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内放入粥狀點颏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鹂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于“換食”。随着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黃鹂“換食”期間,籠内宜暗,可用畫眉的闆籠或用其他用籠罩套起的鳥籠。初期盡量保持安靜,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待能自取食後,再逐漸打開籠罩。

生長繁殖

野生的黑枕黃鹂繁殖期為5~8月,巢築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籃狀,以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每窩産卵2~4枚,粉紅色,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哺育期約為16天,雛鳥離巢後的最初1~2天仍由親鳥哺食。幼雛出巢後不久,約在8月下旬就開始南返。

生活習性

黃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鳴聲圓潤嘹亮,低昂有緻,富有韻律,宛轉似笙簧,清脆如織機,十分悅耳動聽。古人把它的鳴啭稱為“莺歌”、“黃簧”,是詩人經常歌詠的對象。古人以莺音入詩者,如“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莺歌暖正繁”、“暖入黃簧舌漸調”、“夏木陰陰啭黃莺”、“隔葉黃鹂空好音”、“織錦機邊莺語頻”、“樹樹樹梢啼曉莺”等。

《世說新語補》載,南朝劉甯時的戴墉最愛聽莺,春天他常“攜雙柑鬥酒”出遊,問他去哪裡;回答說:“往聽黃鹂聲”。杜甫也愛莺聲,他的《鬥莺》詩雲:“啞咤人家小女兒,半啼半歇隔花枝。”他用拟人手法把花枝後面的莺莺,比成是妙齡少女的歌聲。當今,人們常把少女的語音稱為”燕語莺音”,大概就是源出于杜甫的詩句吧。

黃莺為樹栖性鳥類,不到地面活動,常成對穿梭飛行于綠樹叢中,古人稱為“莺梭”。巢似搖籃,深環狀,用幹草、枯枝、竹葉、草莖做成,再用細根、卷須及蛛絲綴合,内鋪松針、獸毛、草穗,懸挂于柔弱的枝柯梢頭,随風搖曳,很難獲取。它的營巢技術,頗似女性的細心和精巧。

物種分布

主要分布于舊大陸溫熱帶地區,特别是東洋界,有2屬28種,中國有1屬5種。在中國分布于東部地區,由内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雲南,西達陝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為夏候鳥;在台灣、海南為留鳥。

分布于孟加拉國、柬埔寨、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印尼、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俄羅斯聯邦、新加坡、泰國、越南。

上一篇:陳設藝術設計

下一篇:我沒有說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