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胸鹀

黃胸鹀

是雀形目、鹀科、鹀屬的鳥類
黃胸鹀(學名:Emberiza aureola):是雀形目、鹀科、鹀屬的鳥類。屬小型鳴禽,體長14-15厘米,有2個亞種。額、頭頂、頭側、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體餘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顯的白斑;頸胸部橫貫栗褐色帶;尾下覆羽幾純白;下體餘部鮮黃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繁殖期間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特别是遷徙期間和冬季,集成數百至數千隻的大群,最多達3500-7000隻。一般主食植物種子。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内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分布于芬蘭、俄羅斯、中國、蒙古、朝鮮、日本等地;越冬于歐洲中部、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地。
    中文名:黃胸鹀 拉丁學名:Emberiza aureola 别名: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黃胸鹀 亞種:2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Pallas,1773 保護級别:極危(CR)IUCN标準

形态特征

黃胸鹀屬小型鳥類,雄鳥額、頭頂、颏、喉黑色,頭頂和上體栗色或栗紅色;尾黑褐色,外側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斑;兩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橫帶和一寬的白色翅斑。下體鮮黃色,胸有一深栗色橫帶。

雌鳥上體棕褐色或黃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栗紅色,兩翅和尾黑褐色,中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兩道淡色翅斑,眉紋皮黃白色。下體淡黃色,胸無橫帶,兩脅具栗褐色縱紋。

雌鳥及亞成體頂紋沙色,兩側冠紋略深;眉紋皮黃色較明顯;背部顔色和縱文教雄鳥的略淺;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較雄鳥的灰暗,下體黃色較黯淡。

無論雌雄,腰和尾上覆羽都為栗紅色;外測兩對尾羽外測具楔狀斑。飛行時翼上的白色斑塊明顯可見,配合體色,是辨識的主要特征。上喙灰色,下喙粉褐色;腳是淡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20-29克,♀18.5-24克;體長♂134-159毫米,♀130-158毫米;嘴峰♂9-12毫米,♀10-12毫米;翅♂70-79毫米,♀69-79毫米;尾♂53-70毫米,♀50-63毫米;跗蹠♂19-22毫米,♀18-2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環境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尤其喜歡溪流、湖泊和沼澤附近的灌叢、草地,也栖息于有稀疏柳樹、桦樹、楊樹的灌叢草地和田間、地頭,不喜歡茂密的森林,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叢草地鳥類。

國内分布

東北興安嶺和長白山區(繁殖鳥),河北,湖北,陝西,江蘇,福建,雲南南部和西部,廣東(旅鳥)及海南(冬候鳥)等地。

上一篇:蜂猴

下一篇:天牛幼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