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唇魚

黃唇魚

硬骨魚綱鲈形同石首魚科
黃唇魚,屬硬骨魚綱鲈形同石首魚科,閩粵人稱金錢鮸、金錢猛魚,又名(魚高)。黃唇魚體長、側扁,尾柄細長。近海暖溫性稀有底層魚類,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幼魚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分布于東海和南海北部。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類為食。黃唇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未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鳍亞綱 目:鲈形目 亞目:鲈亞目 科:石首魚科 亞科: 族: 屬:黃唇魚屬 亞屬: 種:黃唇魚 亞種:0 分布區域:分布于東海和南海北部,為中國特有種 命名者及年代:Herre,1932年 保護級别:IUCN标準:極危(CR) 中文學名:黃唇魚 中文别名:金錢鳘;金錢鮸;金錢猛魚;魚高;大鷗;白花魚;黃甘 拉丁學名:Bahaba taipingensis 英文名稱:Chinese Bahaba

外形特征

黃唇魚成年後體長一至一點五米,重十五至三十公斤。最大可達五十餘公斤。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個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條部邊緣黑色,尾鳍灰黑色,腹鳍和臀鳍淺色。

黃唇魚是中國的特有魚種,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栉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鳍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内行牙擴大;背鳍連續;臀鳍第二鳍棘粗長,尾鳍楔形。為名貴珍稀魚類。

黃唇魚體型呈長的紡錘型,背部隆起,腹部從胸鳍至肛門較平直,臀鳍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魚頭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側扁;吻稍尖,吻長大于眼徑,眼徑大于眼間距;口前位,口裂從吻端向下側傾斜,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颌有齒,尖細;體長為體高的3.4倍,為頭長的4倍,為尾柄長的3.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4倍;頭長為眼徑的5.75倍,為眼間距的7.2倍,為吻長的3.8倍,為口裂長的2.9倍。

鳍式:背鳍VII,I-24,胸鳍15,腹鳍I-5,臀鳍II-7,尾鳍18。背鳍起點在體長的三分之一處,第三棘最長,為頭長的52%;胸鳍尖長;腹鳍胸位,在胸鳍的下方,第一鳍條延伸突出,呈線狀;尾鳍呈标槍頭狀。

鱗片形狀:橢圓型0.8:1.0,細栉鱗,頭、軀幹、尾部都被鱗。

側線鱗:側線完整,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型,後半部較平直,至尾柄末端為62個,尾鳍處另有18個不明顯的側線鱗,直至尾鳍末端。

頭至肛門為體長的60%,鰓瓢4,鰓耙11。胃呈T字型,長為眼徑的4倍,寬為眼徑的2倍。腸長為體長的63%,較粗大,有兩次盤彎。膘中等大,一室,膘重為體重的1.78%,膘的前端有兩條氣管,直通至頭部的耳石處。

黃唇魚體背棕黃色,腹側灰黃色,各鳍色素較深,呈灰黑色。胸鳍腋下有一園型黑斑。

生活習性

尖頭黃唇魚生活在海、淡水交彙的河口海域,鹽度在0.5-18‰之間,有時溯餌,可直至河口淡水處;喜居水深、有魚礁、水流較緩的海域;黃唇魚在水清時集群,水濁時分散。黃唇魚以魚、蝦為食,東莞海域的黃唇魚,12-5月吃蝦為主,6-8月吃彈塗魚為主,9-11月吃鲻魚為主。在農曆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東風時,黃唇魚苗便會成群浮上水面;當開始漲潮、水流動、不是吹東風時,黃唇魚苗便散群下沉。

黃唇魚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區,幼魚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一般體長為1~1.5米,大者可達50公斤以上。該魚以蝦、蟹等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喜逆流渾水,厭強光;3~6月向沿岸洄遊,産卵繁殖。在此期間,由于其鳔内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音樂之旋律,100米周圍海區可聞其聲。以往,溫州洞頭、南、北麂漁場及瓯江河口段也時有捕撈。

黃唇魚在清明至谷雨時期産卵。根據曆年捕獲的黃唇魚性腺發育的資料統計,東莞海域,天然生長的黃唇魚,體重要達15kg以上時,才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達魚體重的20%,卵粒大小如鯉魚卵,吸水後比原來大30-50%,估計為粘性卵。黃唇魚在清明至谷雨左右産卵,東莞海域的産卵場,在龍穴到大虎一帶的獅子洋海域,該處雖為河口,但洋面開闊,各處水流情況不同、深淺不一,最深處有30多米,沉船較多,底部為沙質或蚝殼底。産卵後雌性黃唇魚腹部鱗片粗糙,疑是産卵時,摩擦硬物所緻。

東莞海域在鹹淡水交界之處,飼料生物資源豐富,而大型的浮遊生物可形成食用的“蝦春”,對幼魚的攝食及成魚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清明後魚卵孵化的幼苗,經40多天的生長,到端午節左右,東莞海域可見6-8cm的黃唇魚苗,農曆八月體重為50-150g,農曆十月為350-400g。有人在港養水域放入天然水域捕獲的黃唇魚種進行養殖,不投餌料,以大排大灌的方法,引入天然餌料,放養時體重50-200g,經14個月養殖後進行檢查,捕獲其中一尾,其體重為1kg。

種群分布

隻确實見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福建、上海、浙江、香港和澳門沿岸,亦有記錄于台灣海峽。有可疑的發現報告于越南一方的北部灣。

在香港,黃唇魚主要栖息在南面水域,如青山一帶水域、索罟灣和蒲台島等。

發現報告主要于河口,可見于半鹹淡水和海洋。

長江、舟山群島、閩江和珠江河口的香港至太平水域曾是它們的繁殖地,夏季期間繁殖于半鹹淡水的河口沙質或泥質環境。有集體産卵的習性。在珠江河口,根據漁民的資料,較多的産卵個體和相信較合适的環境所估計,相信東莞仍有黃唇魚繁殖。

生存威脅

環境惡化與人為捕撈使黃唇魚日益減少。在香港,濫捕及水質惡化令黃唇魚愈來愈罕見。香港仍沒有管制禁捕黃唇魚,在本港水域捕殺并非違法。香港政府于2007年提出在大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亦有可能影響在港繁殖的黃唇魚。

保護級别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廣東省受保護物種以及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在中國買賣黃唇魚是違法行為。2005年于珠江河口的東莞市設立一個東起威遠島西岸,南至太平水道南河口,西起廣州交界,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積達686公頃的黃唇魚國家保護中心(黃唇魚市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其繁殖地。

黃唇魚亦于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危。

黃唇魚至今仍未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中。

在香港,隻有占全港水域2%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作禁捕區提供保護,但仍沒有管制禁捕黃唇魚,在本港水域捕殺黃唇魚并非違法。

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名稱:東莞市黃唇魚市級自然保護區;範圍:東起威遠島西岸,西與廣州交界,南起太平水道南河口,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積686公頃;地理坐标:東至113°39′16″,西至113°36′26″,南至22°45′48″,北至22°48′41″;主要保護對象: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唇魚。

捕獲記錄

2009年4月,福建福鼎市兩個漁民出海時,撿獲一條奄奄一息的84斤重黃唇魚,一名溫州老闆以98萬元買下,一轉手以125萬賣給一個廣州老闆。

2010年2月,漁民在南海捕獲一條140多斤的黃唇魚,在廣東湛江被三名溫州老闆以345萬元的價格買走。

2011年元月,海南平潭一漁民網獲一條體長1.93米、重150斤的黃唇魚。一名魚販以150萬元價格買走,轉手以180萬元賣給長樂魚販,而後這條魚再次以300多萬元賣出。

2014年6月,甯德女婿端午送嶽父一條100多斤黃唇魚價值300多萬,引發網民極大興趣。為此,記者專程趕往事發地甯德福安市下白石鎮,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當事人。當事人黃柏成稱,黃唇魚是他和7名魚販合夥籌錢花了275萬元從一捕撈漁民手中買來的,然後轉手300餘萬元,将魚賣給了霞浦與浙江合夥人,并非此前報道中知情人所說的女婿送給嶽父的。

2015年12月,台州溫嶺市松門鎮,當地一魚販從緬甸買來一條黃唇魚,據稱花費上百萬元。

主要價值

研究價值

黃唇魚主要價值在于魚鳔,由于黃唇魚鳔的形态已經轉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類型,在系統發育上成為石首魚科的一個小支,因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于黃唇魚,國家也是有保護它們的,把它們列為中國國家重點水生野生動物,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殖也正在研究中。

營養價值

黃唇魚肌肉和鳔的營養成分都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類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優于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均較高,種類齊全。鳔的氨基酸組成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90%,高于其他已報道的水産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較低;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含量豐富,富含鮮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測定中發現了牛磺酸、γ-氨基丁酸、鳥氨酸和羟脯氨酸等4種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鳔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豐富,與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别為1.45和1.51,含有人體所必需的鈣、鈉、鉀、鎂、鐵、銅、鋅等元素。黃唇魚肌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肌肉和鳔均屬于優質的海産蛋白源。

上一篇:異種短毛貓

下一篇:奉節臍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