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

鹿鼎記

金庸長篇武俠小說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于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成長于揚州妓院的少年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态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間并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和迂腐頑固的舊思想,表現了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
    中文名:鹿鼎記 别名: 作者:金庸 類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是 創作年代: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作品出處:《明報》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題 材:武俠小說 主要人物:韋小寶、康熙

作品簡介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镛)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于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 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現收錄于《金庸作品集》 中。之後,《鹿鼎記》被多次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同時評書、廣播劇、漫畫、話劇、遊戲等相關作品也陸續推出。

情節梗概

《鹿鼎記》主人公韋小寶是揚州妓女韋春花之子,在妓院長大,從小聽書聽戲,十分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為了感激韋小寶援手,更因他糾纏不休,将他帶到了京城。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皇宮,他施展詭計将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監小桂子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烨。

顧命大臣鳌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鳌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将鳌拜擒殺。韋小寶智殺奸相鳌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顔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于是13歲的韋小寶于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卧底。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後的隐秘,并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後對小玄子不利,他将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因緣際會在莊家邂逅了生命中的紅顔知己雙兒,此後兩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内讧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并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韋小寶返回京城,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贊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八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禅師”。“高僧”韋小寶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刹、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決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決定将其妹建甯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甯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甯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将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隻得将吳應熊挾持,與建甯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

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刹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将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伎重演,企圖一頓馬屁騙過洪安通,卻被關押起來,幸好雙兒相救,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後當即領人追殺韋小寶。韋小寶和雙兒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刹國軍營,韋小寶害怕潛伏于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俐齒将正在這裡巡視的羅刹國公主蘇菲亞騙倒,随她一同去了羅刹國。

蘇菲亞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刹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着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亞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亞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借故帶着羅刹使臣回到京城,清朝與羅刹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刹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随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藥将一幹人迷倒,并将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荃、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豔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韋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舍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将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将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并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将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

韋小寶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跟雙兒等七個老婆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

羅刹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複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刹用兵、收複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刹語言,又與羅刹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将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将軍,命他率兵向羅刹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攜雙兒前往鹿鼎山,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将羅刹軍隊擊敗,迫使羅刹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

韋小寶凱旋後,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衆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隻有棄官而逃。他打着回鄉探母名義,領着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花會合,隐姓埋名,擇地而居。

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着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複有奇人韋小寶矣。

作品目錄

序号

回目

序号

回目

第一回

縱橫鈎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

第二十六回

草木連天人骨白 關山滿眼夕陽紅

第二回

絕世奇事傳聞裡 最好交情見面初

第二十七回

滇海有人聞鬼哭 棘門此外盡兒嬉

第三回

符來袖裡圍方解 錐脫囊中事竟成

第二十八回

未免情多絲宛轉 為誰心苦竅玲珑

第四回

無迹可尋羚挂角 忘機相對鶴梳翎

第二十九回

卷幔微風香忽到 瞰床新月雨初收

第五回

金戈運啟驅除會 玉匣書留想象間

第三十回

鎮将南朝偏跋扈 部兵西楚最輕剽

第六回

可知今日憐才意 即是當時種樹心

第三十一回

羅甸一軍深壁壘 滇池千頃沸波濤

第七回

古來成敗原關數 天下英雄大可知

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斷從弦續 舞袖能長聽客誇

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約 盛名長恐見無因

第三十三回

誰無痼疾難相笑 各有風流兩不如

第九回

琢磨頗望成全璧 激烈何須到碎琴

第三十四回

一紙興亡看覆鹿 千年灰劫付冥鴻

第十回

盡有狂言容數子 每從高會廁諸公

第三十五回

曾随東西南北路 獨結冰霜雨雪緣

第十一回

春辭小院離離影 夜受輕衫漠漠香

第三十六回

犵鳥蠻花天萬裡 朔雲邊雪路千盤

第十二回

語帶滑稽吾是戲 弊清摘發爾如神

第三十七回

轅門誰上平蠻策 朝議先頒谕蜀文

第十三回

翻覆兩家天假手 興衰一劫局更新

第三十八回

縱橫野馬群飛路 跋扈風筝一線天

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國恨 歲時猶動楚人哀

第三十九回

先生樂事行如栉 小子浮蹤寄若萍

第十五回

關心風雨經聯榻 輕命江山博壯遊

第四十回

待兔隻疑株可守 求魚方悔木難緣

第十六回

粉麝餘香銜語燕 佩環新鬼泣啼烏

第四十一回

漁陽鼓動天方醉 督亢圖窮悔已遲

第十七回

法門猛叩無方便 疑網重開有譬如

第四十二回

九重城阙微茫外 一氣風雲吐納間

第十八回

金剛寶杵衛帝釋 雕篆石碣敲頭陀

第四十三回

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随碧草又迎風

第十九回

九州聚鐵鑄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第四十四回

人來絕域原拼命 事到傷心每怕真

第二十回

殘碑日月看仍在 前輩風流許再攀

第四十五回

尚餘截竹為竿手 可有臨淵結網心

第二十一回

金剪無聲雲委地 寶钗有夢燕依人

第四十六回

千裡帆樯來域外 九霄風雨過城頭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處 佳人世外改妝時

第四十七回

雲點旌旗秋出塞 風傳鼓角夜臨關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

第四十八回

都護玉門關不設 将軍銅柱界重标

第二十四回

愛河縱涸須千劫 苦海難量為一慈

第四十九回

好官氣色車裘壯 獨客心情故舊疑

第二十五回

烏飛白頭竄帝子 馬挾紅粉啼宮娥

第五十回

鹗立雲端原矯矯 鴻飛天外又冥冥

附錄

康熙朝的機密奏折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創作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鬥争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着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曆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别明顯。”《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折》,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曆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于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我想寫幾篇曆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隻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于異族,隻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将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人物形象

韋小寶

韋小寶是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也搞不清楚韋小寶是哪一族人,漢、滿、蒙、回、藏都可能。他是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在童年時,就學會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飽的方法。他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從喝酒賭錢,到偷蒙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在他的心目中,适應環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标。他最大的優點是:懂得如何對付周圍的人。

由于出身在妓院,韋小寶從小就學會了用妓院的标準去看待一切環境,看待一切人事,比如他糊裡糊塗地就從揚州妓院來到了北京皇宮裡面,他不知道這是皇宮,他放眼一看,“啊,好大一座院子”,一開始讓人看來捧腹大笑,以為他沒有知識,但這背後有着金庸深刻的諷刺。更耐人尋味的是,這樣一個不學有術、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的韋小寶路路通。很多人認為這是贊揚韋小寶,如果認真分析,這不是贊揚,這恰恰是對中國社會的諷刺,此中蘊涵了對中國社會體制和國民性的深刻批判。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衆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他撕破了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揚棄了許多假仁義。韋小寶是自由自在的典型、是至情至性的典型、是絕不虛僞的典型。

韋小寶和阿Q形象的相通相連,是學術界讨論過的。金庸後來也多次講到韋小寶和阿Q形象的關系,他說過:“寫作這部書時,經常想起魯迅的《阿Q正傳》所強調的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

康熙帝

康熙是《鹿鼎記》的又一個主人公,有人甚至說他是“真正的主人公”。康熙和韋小寶這兩個形象可以對比來看。在《鹿鼎記》中,康熙作為滿族皇帝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康熙精明強幹、寬厚仁慈,基本上是當成一個正面的英雄來寫的。

康熙和韋小寶之間的關系非常複雜,既有君臣關系,又有兄弟關系,還是敵我關系。兩個人誰都不知道彼此真實的身份的時候,兩個赤裸裸的生命在一起的時候,産生了真摯的友誼。兩個小孩,打架、摔跤,毫無顧忌,打傷就打傷,打疼就打疼。那個時候,一個叫小桂子,一個叫小玄子,這種友誼持續終生,他們後來不論産生了多麼緊張的敵對關系,即使韋小寶犯下滔天大罪,以緻康熙要殺他的時候,都想起他們少年時候的友誼。有一次眼看康熙就要發怒,韋小寶趕快跪下,而沒有說“臣罪該萬死”之類的話,他說得非常巧妙:“小桂子投降,請小玄子饒命!”(第四十三回)這一句話就打動了康熙的心,一下子又回到那個少年的時代,他不忍心殺掉少年時代的朋友。而對康熙來說,他沒有朋友,當皇帝的人是沒有朋友的,越精明強幹的人,就越沒有朋友,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小時候和他一起無拘無束地摔跤的小桂子,人的真性情就在這一刹那流露出來了,于是他就饒恕了韋小寶。

韋小寶和康熙,其實又可以看成是一個人,是一個人的兩面。雖然康熙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君主,其實他心裡很羨慕韋小寶,因為他不自由,韋小寶比他自由得多。他很羨慕韋小寶能夠随便地說粗話髒話,韋小寶張口就“他媽的”,康熙作為一個皇帝不能說“他媽的”,他很盼着韋小寶來,韋小寶一來,他們就可以大聲地說“他媽的”。康熙遇到韋小寶時,是一種人性的解放。所以他幾次不殺韋小寶,也有自己的動機。他願意把韋小寶放出去,看看韋小寶到底能做什麼事,因為他相信自己比韋小寶強。小時候兩個人打架,韋小寶是打不過他的,他學了正宗的武功。他認為韋小寶能做到的事,他玄烨也能做到。他看着韋小寶走出皇宮,等于是看着另一個自己走出去,意思是“假如我能夠這樣的話,我比他還強”。所以韋小寶實際是康熙的另一面。反過來,康熙也是韋小寶的另一面。

其他人物

陳近南:天地會總舵主,韋小寶的師父。

蘇荃、方怡、雙兒、阿珂、沐劍屏、建甯公主、曾柔:韋小寶的七個老婆。

鳌拜、明珠索額圖、多隆、施琅:清朝大臣。

胡德第、風際中、無根道人、吳六奇:天地會頭目。

洪安通、胖頭陀、瘦頭陀、毛東珠、陸高軒:神龍教頭目。

鄭克塽、馮錫範:台灣明鄭政權人物。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鹿鼎記》小說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小說寫的是主人公韋小寶在清朝康熙年間的種種奇遇。韋小寶除了和天地會、神龍教、王屋派等江湖團體有交往之外,還和康熙年間的各種大事都有交集,有的還甚至是參與者。他也與康熙年間的重要的曆史人物,如康熙帝、鳌拜、索額圖、吳三桂、陳圓圓等打過交道,甚至諸如順治帝、李自成等有着生死之謎的人物有交集。韋小寶從進入清朝官場,摸爬滾打數年,已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官場哲學。他市井無賴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有的時候處理事情完全靠自己耍無賴達成,其中也暗合了官場的生存之道,有的情況下是會給嚴肅的官場帶來一種新鮮的感覺。縱觀整部《鹿鼎記》,尤其是韋小寶與多隆、索額圖、康親王、施琅等人的交往過程确實有種“官場現形記”的味道。

《鹿鼎記》很類似塞萬提斯的《唐吉诃德》。它一反以往的武俠小說的傳統面貌,以前的武俠小說無論怎麼寫,寫人性善也好,寫人性惡也好,裡面總有一些功夫超群卓絕的大俠;而《鹿鼎記》的主人公非常奇怪,寫的是一個幾乎不會半點武功的小孩,直到小說的結尾,他也不過長成一個“半大人”而已,剛剛長到青年時代,這個人物就是韋小寶。韋小寶這個名字也是随便取的,他到底是否姓韋,其實讀者也并不知道。

《鹿鼎記》中韋小寶這一反俠形象,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傾注着金庸對中國國民性批判;康熙的形象作為韋小寶形象的補充,概括了中國文化中的另外一面。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認為,《鹿鼎記》在思想深度上,也許還趕不上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但因為它是長篇小說,篇幅廣大,在廣度上是有過之的。從文化價值上看,韋小寶是中國20世紀僅次于阿Q的最光輝的文學形象,他的價值是可以跟阿Q相比的。韋小寶這個形象非常具有諷刺意味。

在小說的後半部分,金庸又一次把曆史與藝術銜接起來。他寫到中國曆史上幾個真實的大學者,有顧炎武、黃宗羲等人,這幾個人居然要擁戴韋小寶做皇帝。這個情節可以跟《書劍恩仇錄》中紅花會要策反乾隆一比。紅花會之所以策反乾隆,是因為他們認為乾隆是漢人,漢族人不能做他們的皇帝,乾隆應該為漢人效勞,和漢人團結在一起,推翻滿清統治。《鹿鼎記》與這部書有異曲同工之妙。顧炎武這些人之所以擁戴韋小寶做皇帝,也是因為他們覺得韋小寶是個漢人(他們連韋小寶是不是漢人還沒有搞清楚),他們覺得隻要是漢人,就比滿人統治得好。《鹿鼎記》中,韋小寶和康熙相比,誰做皇帝更好,這是明擺着的。金庸在這裡狠狠地諷刺了中國漢族的大知識分子,這些人如此有學問,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卻做出這樣的決定,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來。這個情節當然是虛構的,但其本質是真實的。在中國的曆史上,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一大群知識分子擁戴一個流氓人物做皇帝。《鹿鼎記》借韋小寶的言行淡化了傳統武俠小說對民族問題的界定,完善與發展了中華傳統的“民族大同”觀念。

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是集大成的。第一,非常現實,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即使在康乾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曆史學家所說的太平盛世,在魯迅先生看來,不過是“做穩了奴隸”而已。金庸就用他的《鹿鼎記》寫出了一個太平盛世,太平盛世仍然是一片昏暗,官場腐敗,一樣的到處殺人,到處充滿了不公正、不公平。

第二,這部小說另一方面又是很浪漫的。主人公韋小寶走遍大江南北,從揚州妓院走到北京,走到神龍島,走到雲南,走到吳三桂那裡,甚至還走到了俄羅斯,策動了俄羅斯曆史上一場重大的政變,還參加了《尼布楚條約》的簽訂,韋小寶影響了中國的曆史,韋小寶居然成了民族英雄。而且根據韋小寶的性格,《尼布楚條約》和雅克薩之戰隻有他這樣的人能夠取得成功。當時非常蠻橫無理的俄羅斯強盜隻有韋小寶這種同樣蠻橫無理的人才能夠對付,用無賴的手法對付無賴,這也是很辯證的。這部小說既有現實主義,又有浪漫主義,而且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名家點評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嚴家炎:《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裡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别的。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

版本變遷

中文版本

金庸《鹿鼎記》于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原版《鹿鼎記》也就是《明報》連載時的内容。在1981年以前,原版《鹿鼎記》在港台都未曾正式發行成冊。

台灣出版的翻版《鹿鼎記》,是截止2010年所看到的最早版本,是由南琪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書名改成《神武門》,共出了三十二集,每集三章,每章皆有四個字的章目,此章目疑為出版社自訂的,因後來出版的修訂版《鹿鼎記》中,僅有回目而無章目。而作者則用“司馬翎”之名而非金庸,書中人名隻将“小桂子”改成“小柱子”,“韋小寶”改成“任大同”,“韋春花”改成“任春花”,其餘人名未變。但《神武門》三十二集隻是前半部《鹿鼎記》,而後半部《鹿鼎記》則以《小白龍》為書名,為《神武門》之續集。

1979年5月,南琪出版社出版了《小白龍》六冊,為完整版的原版《鹿鼎記》,将早先的《神武門》和《小白龍》合稱為《小白龍》,六冊中之上、中、下三冊為原來的《神武門》,續上、續中、續下三冊則是早先的《小白龍》,六冊之《小白龍》和早先的《神武門》《小白龍》相較,保留了原來的分章,而将四個字的章目删除了,第幾章的字樣也删除了,隻保留分章的數字,全書共分為九十三章。修訂版《鹿鼎記》在台灣由遠景出版社取得版權,于1981年9月初版發行,其後遠景将版權轉讓給遠流出版社,遠景、遠流二版内容相同。

自1970年3月開始,到1980年中結束,金庸用十年的時間來修改其十五部武俠小說。相較于修改得較多的作品,如原書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改寫過的《雪山飛狐》,《鹿鼎記》算是改動得最少的。原版中韋小寶不但會武功,而且金庸初期曾試圖将韋小寶塑造成一位武功高強的武林奇才,此一企圖顯然仍未脫以往所寫的小說的思考架構——一個平凡人由于機緣巧合而逐步的成為一位武林高手。後來由于将韋小寶的個性寫成了不适于習武,隻好順其個性來發展情節,而成了不會武功的韋小寶,于是金庸在後來修訂出書時,就将韋小寶先前所會的武功全廢了,隻保留半吊子“救命六招”救命,四不像“神行百變”逃命。修訂版《鹿鼎記》還有些細節改動,如原版中其實出現了兩件護體寶衣,一件是韋小寶抄家抄到的,一件是順治傳給康熙的,當康熙揭穿小寶寶衣是盜的時,也亮出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并在後面說雖說有寶衣護體(五台山),但若刺客刺的是頭,沒有韋小寶保護自己也必死無疑。而在修訂版中改為了一件,也就是隻有韋小寶從鳌拜府抄家盜得的寶衣,後被康熙恩威并濟賜予韋小寶。

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權于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社。新修版中,由于讀者強烈反對金庸修改結局(韋小寶結局悲慘),所以總體上内容沒有太多修改,更正了一些修訂版中的叙述、官階、年齡等錯誤。 [5] 

英文譯本

英國漢學家闵福德翻譯的《鹿鼎記》,共三卷,牛津大學出版社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推出,第一卷曾作為1998年全球最暢銷書之一收入《泰晤士文學副刊·國際文學》年鑒中。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原名查良镛,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勳章”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原院長。生于浙江海甯,畢業于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創作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金庸小說繼承古典武俠小說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遊戲、漫畫等産品。

金庸經典語錄:  1.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2.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好。——《倚天屠龍記》  3.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盡量放輕松。——《鹿鼎記》  4.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神雕俠侶》  5. 一座山,隔不了兩兩相思,一天涯,斷不了兩兩無言,且聽風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神雕俠侶》  6. 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無法做到,世事難料,當初也隻是當初了。——金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