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活草

鹿活草

屬菊科天名精屬植物
鹿活草,拉丁學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Linn.草名。植物界,屬菊科,被子植物門,木蘭綱。又叫天名精,可治瘀血。有關鹿活草的傳聞,見古籍《酉陽雜俎》中所記載:青州劉炳,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髒,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
    中文名: 拉丁學名:Carpesium abrotanoides Linn.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菊科 亞科: 族:旋覆花族 亞族: 屬:天名精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中文學名 目 :菊目

來曆的故事

有關鹿活草的傳聞,見古籍《酉陽雜俎》中所記載:青州劉炳,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髒,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在青州有個叫朱陽鋒的人,在宋元嘉年間,射到一頭鹿。他把鹿的内髒挖去,把鹿活草塞進去,那鹿掙紮着就又站起來了,因此名為鹿活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臭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軟毛。莖下部葉互生;稍有柄;葉片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5~8厘米,先端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則的鋸齒,上面綠色較深,光滑,下面有細軟毛和腺點;莖上部葉近于無柄;長橢圓形,向上逐漸變小。頭狀花序多數,腋生,近乎無柄,有時下垂;總苞鐘形或稍帶圓形,外層苞片稍短,卵圓形,中層和内層苞片長橢圓形;花序中全為管狀花,黃色。

花序外圍為雌花,花冠先端3~5齒裂,花後柱頭外露;中央數層為兩性花,花冠先端4~5齒裂,花後雌雄蕊均外露,花藥基部箭形,柱頭2深裂,裂片線形。瘦果長約3~5毫米,有縱溝多條,頂端有線形短喙,無冠毛。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長于山野草叢中。

分布區域

分布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各省區及河北、陝西等地。朝鮮、日本、越南、緬甸、錫金、伊朗和蘇聯高加索地區均有分布。

功用主治

功能:祛痰,清熱,破血,止血,解毒,殺蟲。

主治:乳蛾,喉痹,瘧疾,急性肝炎,急慢驚風,蟲積,血瘕,衄血,血淋,疔腫瘡毒,皮膚癢疹。

《本經》:"主瘀血、血瘕。下血、止血,利小便。"

《别錄》:"除小蟲,去痹,除胸中結熱,止煩渴,逐水,大吐下。"

《藥性論》:"治瘡,止血及鼻衄不止。"

《唐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殺三蟲。除諸毒腫疔瘡,瘘痔,金瘡内射。身癢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開寶本草》:"主金瘡,止血,解惡蟲蛇螫毒,按以敷之。"

《綱目》:"吐痰止瘧。治牙痛口緊,喉痹。"

《本草備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野生藥植圖說》:"嫩葉搗爛治腳癬。"

《杭州藥植志》:"強力殺蟲藥,可以殺蛔蟲及縧蟲,并治失力黃疸。"

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3~5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

《本草經集注》:"垣衣為之使。"

《蜀本草》:"地黃為使。"

《本草經疏》:"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洩無渴者勿服。"

上一篇:厚針龍

下一篇:條石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