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區

鹿城區

位于溫州市的市轄區
鹿城區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是溫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鹿城自古商賈雲集,素有“東瓯名鎮”之稱,南宋時期詩人楊蟠就有“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的詩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畫”的美譽。懸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嶼,景色秀美,是中國四大孤嶼之一。鹿城自古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如東晉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南宋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适,當代“一代詞宗”夏承焘等,相傳書聖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遺迹。
    中文名:鹿城區 外文名: 别名: 别稱:白鹿城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省溫州市 下轄地區:濱江街道、南彙街道、松台街道、雙嶼街道、仰義街道 面積:294.38平方千米 人口:71萬(2010年末) 地理位置:溫州市中部 著名景點:雁蕩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烏岩嶺、洞頭等 機場:溫州永強機場 電話區碼:0577 郵編區碼:325000 政府駐地:廣場路188号 火車站:溫州站,溫州南站等 行政類别:市轄區 地方方言:吳語瓯江片、閩語、畲語等 車牌代碼:浙C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面積:294.38平方千米 人口:71萬(2010年末) 地方方言:吳語瓯江片、閩語、畲語等 行政類别:市轄區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郵編區碼:325000 電話區碼:0577 著名景點:雁蕩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

概況

2011年,鹿城區行政區劃經過兩輪調整,由原來的12個街道、4個鎮、5個鄉調整為7個街道、1個鎮。設立藤橋生态新區、仰義都市休閑區、七都城市新區、雙嶼都市經濟區、松台休閑文化區、五馬中心商貿區、南彙現代商貿區及濱江商務區等8個功能區,是溫州現代化大都市主中心之一。全區總面積294.38平方公裡,總人口72.06萬人。n

鹿城區是溫州市中心城區,1984年3月建區,現轄16個街道、5個鄉鎮,總面積104.56平方公裡,1998年底常住居民總人口50.26萬人。

鹿城始建于公元323年,距今1600多年,相傳築城時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又名“白鹿城”。鹿城曆來是浙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有“中央商務區”之稱。

溫州是東南沿海的中等城市,50年代是對台前線,60年代是文革火線,70年代是建設短線,80年代才是起跑線,經濟基礎相當落後,建國後到1981年,國家對溫州地區的投入隻有6.55億元。鹿城區建區時沒有一家國有企業,除一些區街裡弄小集體企業外,幾乎一片空白,人多地少,基礎設施差,生産力十分低下。

近二十年來,鹿城區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擺脫争論,可以說,鹿城是在争論中出名,在不争論中發展,率先發展和管理私營經濟,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引導和規範股份合作經濟,建設和培育各類市場,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國首批小康縣(區)行列。全區現有各類工商企業9835家,個體戶29792家。2001年,全區實現國内生産總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總産值290億元,增長11.5%;農業總産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51%;财政總收入11.08億元,增長44.1%。2001年,随着溫州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鞋都",鹿城也被選定為中國鞋都生産基地。正在興建中的中國鞋都産業園總規劃面積6.4平方公裡,園内建有國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館(去年10月份已開館)、展覽館,這一産業園将成為集科研、貿易、檢測、信息、生産于一體,功能齊全、配套成龍的大型鞋業基地。現在鞋類産品,區已擁有康奈、東藝、吉爾達3個中國馳名商标,全國僅6個。

鹿城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中國(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産基地”和“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産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類、服裝、打火機、眼鏡、剃須刀等全國知名的區域品牌,并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輕工産品出口生産基地之一。

地理位置

鹿城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中國海岸線的中間位置,交通運輸便利,海路運輸直達全國港口碼頭,公路運輸處于浙南通向閩北和浙北的必經之道,金溫州鐵路已列入全國鐵路網,國家計劃内的沿海高等級公路将穿境而過,空中通道已開通30多條航線,可直達香港、澳門等地。鹿城在曆史上以商賈聞名,改革開放後,又以商品經濟發達、市場興旺著稱。大街小巷處處是商店,街街是市場,一片繁榮景象。

自然地理

鹿城區地處東南沿海,地形地貌多為平原、山地、丘陵、灘塗、島嶼等,台風、暴雨、幹旱、高溫、雷擊、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華蓋山   遙望山形如華蓋,面積9.13公頃,海拔56.8米,位于鹿城區東面。

海壇山   俗稱上岸山,瀕臨瓯江,南與華蓋山相望,海拔32.5米,面積6.57公頃。

積谷山   積谷山位于中山公園内,面積0.92公頃,海拔38.7米。郭公山郭公山位于鹿城區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據傳東晉郭骥曾登臨此山察看地形,選址建城,改稱郭公山。面積7.5公頃,海拔17.2米。

松台山  松台山海拔39米,面積4.23公頃。山上蒼松林立,頂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淨光寶塔,又稱淨光山。

巽山   巽山舊名宸暨山,海拔38.4米,面積1.35公頃,位于鹿城區東南隅。翠微山翠微山名擔水山,海拔57米,面積27.5公頃。以山色蒼翠幽微而得名。

西山   西山一名瓯浦山,又名金丹山,山巒起伏,層峰疊嶂,包括雪山,錦山,彌陀山,蓮花心,外營盤山,底營盤山,總面積225.9公頃,海拔173米。

楊府山  楊府山别名瞿嶼山,獨峙江濱。面積37公頃,海拔139.8米。

瓯江從鹿城經過。

瓯江   瓯江為浙江省第二大江,它位于浙江南部,古名慎江,曾名永嘉江、溫江。流域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瓯江發源于慶元、龍泉兩縣市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西北流稱梅溪,至李家圩左納八都溪後稱龍泉溪,流經龍泉縣後左納大貴溪,進入緊水灘、石塘兩水庫,東北流經玉溪水庫,至大港頭,左納松陰溪後稱大溪。至四都左彙宣平溪,至黃渡左納小安溪,至古城左納好溪後,折東南流至青田縣船寮左納船寮溪,至湖邊右納小溪,之後始稱瓯江。經青田至溫州市江心嶼,水分南北二江,楠溪江從左岸彙入,其下遊江心有七都島分隔為兩支,至龍灣彙合後東流,又有靈昆島分隔為兩汊,北汊經七裡黃華、岐頭注入溫州灣,南汊經蘭田碼頭注入溫州灣,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裡,河源至河口黃華岐頭全長384公裡,落差1300米,平均坡降3.4‰。

水利資源

新中

國成立後大力興修水利,現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庫288座,其中庫容10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庫21座。水庫山塘塘河總蓄水能力22億立方米。還有堰壩1.7萬餘條,年引水量1.9億立方米。建排灌站6400多處,裝機5萬餘千瓦。建江堤海塘1100多公裡,水閘236座。大量的水利設施灌溉和保護200多萬畝農田及溫州、麗水、雲和、龍泉、缙雲、青田等城鎮,效益顯著。

瓯江年均徑流總量202.7億立方米(最大308.5億,最小92.8億),水力理論蘊藏量190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70萬千瓦,年發電量54億千瓦時,還有68.5萬千瓦的潮汐能資源,均未能很好開發利用。新中國成立前夕隻有遂昌龍潭、雲和瓦窯兩座小水電站,裝機共72千瓦。新中國成立後,水力資源得到大力開發。在50年代後期建成一批小型水電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幹水電站,70年代以來貫徹小水電“自建、自用、自管”方針,小水電建設得到蓬勃發展。1983年12月地處瓯江上中遊的慶元、龍泉、雲和、景甯、武義、缙雲等縣被列入全國100個農村初級電氣化試點縣之中。農村電氣化大大促進了工農業的迅速發展。

氣候環境

瓯江流域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7.7℃,面臨東海,常遭台風暴雨海潮襲擊,降雨強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745.8毫米。流域西南部是浙江暴雨區之一,水旱災害嚴重。東部平原水網地帶地勢低窪,常遭洪澇漬害。瓯江治理開發始于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當時在好溪上遊建古方塘,至今已有1760年曆史,但在新中國成立前流域内沒有一座庫容1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防禦水旱災害的能力很低。

經濟概況

近二十年來,鹿城區率先發展和管理私營經濟,積極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引導和規範股份合作經濟,建設和培育各類市場,逐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子,率先跨入全國首批小康縣(區)行列。

全區現有各類工商企業9835家,個體戶29792家。2001年,全區實現國内生産總值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業總産值290億元,增長11.5%;農業總産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51%;财政總收入11.08億元,增長44.1%。2001年,随着溫州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鞋都",鹿城也被選定為中國鞋都生産基地。正在興建中的中國鞋都産業園總規劃面積6.4平方公裡,園内建有國内一流的鞋文化博物館(去年10月份已開館)、展覽館,這一産業園将成為集科研、貿易、檢測、信息、生産于一體,功能齊全、配套成龍的大型鞋業基地。現在鞋類産品,區已擁有康奈、東藝、吉爾達3個中國馳名商标,全國僅6個。去年,鹿城又被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命名為“中國(溫州)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産基地”和“中國(溫州)剃須刀生産基地”,鹿城目前已形成了鞋類、服裝、打火機、眼鏡、剃須刀等全國知名的區域品牌,并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輕工産品出口生産基地之一。

在産業結構調整中,鹿城區立足中心城區人流、物流集聚的區位優勢,制定了"發展三産、提高二産、優化一産"的"三二一"發展戰略,第三産業得到迅猛發展,全區現有商品交易市場50個,年成交額80億元,房地産、旅遊、社區服務,信息服務,會展業等新興三産迅速崛起,此外,開放型經濟發展迅速,2001年外貿出口59億元,完成自營出口1.97億元,名列全市第一。

建區以來,鹿城區依靠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大膽探索,走出一條有鹿城特色的發展路子。善于做時代弄潮兒的鹿城兒女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曆史沿革

鹿城舊屬永嘉縣地,相傳東晉太甯元年(公元323年)置永嘉郡築城時有白鹿禦花之瑞,故名。鹿城坐落在瓯江南岸,素有“東瓯名鎮”之稱,為曆代郡、州、專區、縣治所在地。

建國後,成立溫州市。

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區改設區,名溫州市城區。1984年改名鹿城區。

1998年,鹿城區轄17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4個鄉及江心嶼辦事處。總面積104平方千米。總人口50.26萬人。

2000年,鹿城區轄17個街道、1個鎮、3個鄉。總人口875006人,各鄉鎮街道人口:鼓樓街道17146洪殿街道47615東風街道28894海壇街道22868朔門街道22441五馬街道23032蒲鞋市街道52930大南街道21327小南街道56320松台街道17048市中街道21714西山街道18949蓮池街道27167廣化街道78354水心街道48348南浦街道71881上陡門街道36638雙嶼鎮120372黎明鄉73205南郊鄉45352仰義鄉23405(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7月7日,國務院(國函[2001]84号)批準,将瓯海區的藤橋鎮、上戍鄉、臨江鎮、雙潮鄉、岙底鄉和梧埏鎮的劃龍橋村、上田村、魚鱗浃村、前網村劃歸鹿城區管轄;将龍灣區蒲州鎮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劃歸鹿城區管轄;将永嘉縣的七都鎮和橋下鎮的中央塗居委會劃歸鹿城區管轄。面積從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從51.68萬增到60.03萬。

2001年9月12日,浙政函[2001]180号批複同意溫州市鹿城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1)撤銷城郊鄉、黎明鄉建制,原城郊鄉鄉東嶼村以外的行政區、原黎明鄉全部改由鹿城區政府直轄。(2)原城郊鄉東嶼村和小南街道的東嶼居委會劃歸南郊鄉管轄。南郊鄉部分行政區域(南塘、燈塔、龍沈3個村)改由鹿城區政府直轄。調整後,南郊鄉轄5村、2居,駐牛山北路27-1号(原址)。(3)雙嶼鎮部分(垟田、雙岙、箬笠岙等3村和溫化生活區、新澤、雲峰、栖霞、月泉、臨風等6居)改由鹿城區政府直轄。調整後,雙嶼鎮轄9村、4居,駐溫金公路138号(原址)。(4)鹿城區政府直轄區域調整擴大後,連同原直轄區域調整設立若幹街道辦事處。

風土人情

船眼  建造新船時,要用上等樟木精制一對船眼,呈扁平半球形。新船下水前,選一吉日漲潮時辰,将船眼嵌釘在船頭兩側,然後用黑白二色塗作服白和眼鳥。眼球朝下,一副觀魚神态。釘船眼規定用三枚釘子。先在左右角各釘上一枚,第三枚定好位,不釘實,挂上五彩絲線,代表金水水火土五行,到選定吉辰,由船主一敲而入,然後用新紅布蒙住,稱為“定彩”。新船下水前或首航前,要祭海神,由船主在鞭炮聲中揭去紅布,叫做“開眼”、初出海時,要在船上燒鍋熱水,鍋裡放銀元,俗稱“燒銀湯”,用以洗船眼,使之“明亮”,幫助船主找到魚群。

同船同命  漁船在漁場作業中,全船夥計同船同命,齊心合力,即使有人家裡發生意外事件,也不能在本漁季尚未結束時離船。

迎頭鬃  從前,有些漁村在漁汛結束後,要評出産量最高的漁船,并擇吉日舉行儀式。洞頭閩南語區稱此為“迎頭鬃”。被評為頭鬃者,漁行主獎給紅包和頭鬃旗。以鑼鼓鞭炮送到老大家。船老大則擺酒請客。席上,船老大坐大位。宴後一起将頭鬃旗送到船上,插在船頭。

禁向鄰船借物  漁船禁止向鄰船借物件,意謂不奪别人财氣;而當鄰船缺乏淡水或其他必需物資時,則會主動給予幫助。接受幫助者有所回贈,一根木柴亦可。

挂衣尋屍  尋找失水者屍體,要用死者生前衣服綁在竹竿上,插在船頭。海洋船隻一發現屍體或聽到淚息,即輾轉傳告。

公婆船  亦稱水上人家,多為一船一戶;也有一戶兩船,父母子女共同生活,頗為和諧。公婆船在内問或江中撒網捕魚,以捕獲物換糧食和煙酒。他們平時不大登岸,風風雨雨都宿船中。從前溫州城内,河道密布。河網旁民居毗連,公婆船進入小河後,不好撒網,即敲起竹梆乞讨。如逢年書,船泊東門港,由男人留守,女人(公婆船奶)攜小孩上岸,沿門求藝。一到元宵,便在船頭擺設

祭品,祈禱神靈保佑新年安吉豐收。祭品中除捕獲物外,還有讨來的銅錢和年糕,喻“财源旺,年年高”,這種水上漁家,清時來自福建,數十戶,民國末期絕迹。

漁、船忌諱  俗語:“腳踏船闆三分命。”船工、漁民在海上生活日子長,難免遇風浪及其他險情,心裡常存不安全感,因而産生各種禁忌。如在講話方面,不說帶有翻、打、碰、漏、倒、掃、頓、觸、死之類的話(含同音字),按通例将諱字改讀或改稱,有獨有切口。

行為動作禁忌  飯後不許将碗反扣,人不能俯睡,不可用鍋鏟戳飯焦,不許用筷子在船闆上頓。  船家、漁民還忌婦女上船。新船下水到出海期間,船主不進妻子産房,連妻子經期也不能入内。

漁船出海打樁,不能坐在樁堆上吃  吃魚時不好挖魚眼,吃完上半必須連頭帶骨夾去,再吃下半、捕魚第一網拉上時,如網片被暗礁或水下利物勾破,隻用繩子紮起破洞,不能用梭子補,意渭第一次放網就要補往,往後經常要補破網。建國後,這些禁忌逐漸消除。

鹿城小吃

帶魚番薯粉:直至今日,我還沒有吃到過有比洞頭的帶魚番薯粉這樣把海鮮和山土貨結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帶魚是如此差異,卻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純樸和海帶魚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與火的奇異約會,使普通的東西具備了獨特的魅力。

黃牛骨:永嘉黃田的黃牛是溫州的地方名品,那兒的黃牛既帥氣又膘肥,文火老湯滋潤下的黃田黃牛骨真是滋味可人,富有嚼頭而又不噻牙。再來幾罐冰鎮啤酒,不由感歎這就是幸福生活啊。

羊肉煲:這是一條即将被改造的路。街邊冒着熱氣的熟食攤,當然少不了,著名的鴨舌,蔥花牛肉鹵面,有在鍋裡冒着熱氣的蔥煎包與白豆腐腦,平陽炒粉幹、肥腸粉。在溫州,一條街上保持着那麼多高水準的小吃已經不多了。城西,溫州主人習慣地稱它為“西郭”,這裡的原住民都是一些底層手藝人。早時西郭民風剽悍,與“東門”一樣出名。當時二邊青年為宣洩過盛的血性而時常火并,也就是黑社會的打打殺殺。現在看起來東門頂多是一個魚市場,而西郭完整地保留着溫州的許多小吃。這是它的福份,“西門”人氣最旺的當屬“金龍羊肉煲”。店主其貌不揚,說有點木呐也不為過,可他對泰順的山羊肉有獨特的心得,肥瘦相宜的泰順山羊肉,在有獨特佐料的老湯裡文火慢煲,最佐以青蒜段、紅羅蔔,就那股香氣就夠誘人的了。(後記:西城路幾乎已改建完了,再也找不到民俗氣這樣濃郁的地方了,也找不到彙聚這樣老道小吃的地方了。)

湯圓:說起溫州小吃,就不能不說縣前頭的湯圓。那湯圓潔白晶瑩、滑糯爽口、湯清香馨、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時常逃課偷跑到縣前頭去吃湯圓,至今想起還不禁使人莞然。

當然溫州還有許多經典小吃,如李大同的雙炊糕、楠溪江大媽麥餅、鼓樓街知味燈盞糕、小南門長人敲魚湯等等,我不能再說下去了,不然有人會流哈拉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