鸊鷉科

鸊鷉科

鳥綱鸊鷉目下的一科
鸊鷉科(Podicedidae):共6屬22種53亞種,羽毛松軟如絲,頭部有時具羽冠或皺領;嘴細直而尖;翅短圓,尾羽均為短小絨羽;腳位于體的後部,跗骨側扁,前趾各具瓣狀蹼。與潛鳥科的主要區别是腳趾上具瓣蹼。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主要以小魚、蝦、昆蟲等為主。早成性。繁殖于淡水湖泊。在水面以枝、葉等築浮巢,每窩産卵6-7枚。鸊鷉分布廣泛,除兩極和大洋中的島嶼外,幾乎遍及全球。
    中文名:鸊鷉科 拉丁學名:Podicedidae 别名:Grebe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鸊鷉目 亞目: 科:鸊鷉科 亞科: 族: 屬:6屬 亞屬: 種:22種 亞種:53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31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鸊鷉類都是典型的遊禽,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雄鳥和雌鳥比較相似,身體很象鴨子,但較為肥胖,羽毛松軟如絲,頭部有時具羽冠或皺領;嘴形直,細而側扁,端部很尖;鼻孔透開,位置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頸部較為細長,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級飛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級飛羽則缺少第五枚。

尾巴更短,僅剩有幾根柔軟短小的絨羽,腳位于體的後部,跗骨側扁,前趾各具瓣狀蹼。或幾乎沒有。兩隻腳的位置在身體的後部,近臀部,跗跖側扁,适于潛水生活;四個腳趾上都有寬闊的像花瓣一樣的腳蹼。爪鈍而寬闊,呈指甲狀,中趾的内緣呈鋸齒狀,後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為高,或者付缺。身體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濕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腸;兩性相似。頭骨為裂腭型和全鼻型;并缺基翼突;雛鳥為早成性鳥。

分布範圍

分布于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内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印度洋(包括馬達加斯加群島及其附近島嶼)。

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裡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中國香港地區、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内亞)。

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内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中國有分布。

生活習性

鸊鷉是一種善于潛入水中獵取食物的水鳥,生活在蘆葦和雜草叢生的湖泊、池塘、沼澤中。鸊鷉的種類較多。能夠長時間潛入水中,并且會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觀察動靜,遇有危險便在水下潛逃。鸊鷉幾乎終生在水中生活,常集群栖住。不善飛翔。遊泳時不用翅而以腳,極少行走在地上。能潛水覓食,一般潛水僅1~4米深,潛入水中的深度和持續時間均不如潛鳥。食物主要為水生昆蟲及幼蟲、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小魚和小草等。

繁殖方式

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它們繁殖時雌雄一起在水邊草叢中築浮巢,用蘆葦、雜草和一些粘土做成。它們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卵每産2~7枚,色白,多為污物所染。雌雄輪流孵卵。卵約孵25天而出雛。雛屬早成性,全身密生絨羽,能自由活動,在雛鳥孵出2~3周的時間,親鳥常把雛鳥放置背上,受驚潛水則把它們挾在翅膀底下。

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

學 名

北美鸊鷉屬

Aechmophorus

1

克氏鸊鷉

Aechmophorus clarkii

2

北美鸊鷉

Aechmophorus occidentalis

鸊鷉屬

Podiceps

3

哥倫比亞鸊鷉

Podiceps andinus

4

角鸊鷉

Podiceps auritus

5

鳳頭鸊鷉

Podiceps cristatus

6

阿根廷鸊鷉

Podiceps gallardoi

7

赤頸鸊鷉

Podiceps grisegena

8

大鸊鷉

Podiceps major

9

黑頸鸊鷉

Podiceps nigricollis

10

銀鸊鷉

Podiceps occipitalis

11

秘魯鸊鷉

Podiceps taczanowskii

巨鸊鷉屬

Podilymbus

12

巨鸊鷉

Podilymbus gigas

13

斑嘴巨鸊鷉

Podilymbus podiceps

澳洲鸊鷉屬

Poliocephalus

14

灰頭鸊鷉

Poliocephalus poliocephalus

15

新西蘭鸊鷉

Poliocephalus rufopectus

南美鸊鷉屬

Rollandia

16

短翅鸊鷉

Rollandia microptera

17

白簇鸊鷉

Rollandia rolland

小鸊鷉屬

Tachybaptus

18

侏鸊鷉

Tachybaptus dominicus

19

黑喉小鸊鷉

Tachybaptus novaehollandiae

20

馬島小鸊鷉

Tachybaptus pelzelnii

21

小鸊鷉

Tachybaptus ruficollis

22

德氏小鸊鷉

Tachybaptus rufolavatus

小鸊鷉

成鳥(夏羽):上體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蒼白;眼先、颏、上喉等黑褐;下喉、耳羽、頸側紅栗色;初級、次級飛羽灰褐色,飛羽灰褐,初級飛羽尖端灰黑,次級飛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前胸、兩脅、肛周均灰褐色,前胸羽端蒼白或白色,後胸和腹絲光白色,沾些與前胸相同的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

成鳥(冬羽):額淡灰褐色,頭頂和後頸黑褐,頸較深于頭,并有栗色、白色橫斑;腰的兩側淡黃棕色;上體餘部灰褐色。颏、喉等均白,下喉帶些黃色;頰、耳羽、頸側等均淡黃褐,并有白色斑紋;前胸和兩脅淡黃棕色;脅部羽端黑褐。

虹膜黃色;嘴黑而具白端;跗蹠和趾等均石闆灰色。

角鸊鷉

成鳥(夏羽)額、頭頂及後頸均黑;頭的兩側各有一個金棕色羽簇,聳立猶如角狀;後頸上部兩側具有延長的黑羽,形成皺領;頸、上胸及兩脅等均栗紅;背部暗灰褐色;内側飛羽大都白色;下胸及腹等亦白。

保護級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極危(CR)——2種;瀕危(EN)——1種;易危(VU)——2種;低危(LC)——17種。

上一篇:海鲫魚

下一篇:圓尾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