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鴕

鶴鴕

古颚總目鶴鴕科動物
鶴鴕的中文别名是食火雞,英文為Cassowary,二名法是Casuariuscasuarius。歸鶴鴕科、鶴鴕屬等。産與澳大利亞-巴布亞地區的一種大型不能飛的鳥類,為鶴鴕目鶴鴕科唯一的代表。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鳥類,僅次于鴕鳥和鸸鹋,翼非常退化,比鴕鳥和美洲鴕鳥的翅膀更加退化。鶴鴕目和美洲鴕鳥一樣,也有三個腳趾。鶴鴕目分布于澳大利亞和新幾内亞等地,有兩科四種。[1]
    中文名: 拉丁學名:Casuari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古颚總目 亞目:鶴鴕目 科:鶴鴕科 亞科:鶴鴕亞科 族: 屬:鶴鴕屬 亞屬: 種:鶴鴕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鶴鴕 中文别名:食火雞 分布:新幾内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的雨林中

形态

鶴鴕目鶴鴕科的1種(見彩圖)。又名食火雞。分布于大洋洲東部、新幾内亞和附近島嶼。

體高1.7米,重約70千克。頭頂有高而側扁的、呈半扇狀的角質盔;頭頸裸露部分主要為藍色;頸側和頸背為紫、紅和橙色,前頸有2個鮮紅色大肉垂。體被亮黑色發狀羽;翅小,飛羽羽軸特化為6枚硬棘。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鳥體型較大,前頸的2個肉垂亦較大。

栖息于熱帶雨林。能奔跑善跳躍,性機警。鳴聲粗砺如悶雷。性兇猛,常用銳利的内趾爪攻擊天敵。

單栖或成對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和活動通道。食物随季節而變化,主要吃漿果,有時也吃昆蟲、小魚、鳥及鼠類。

巢區1~5平方公裡。巢以落葉、草莖、木棍和細枝築成,高約25厘米,直徑70厘米。雌鳥在6~9月産卵,通常每窩3~6枚。卵呈鮮綠色。孵化期約49天。雛鳥頭頂有骨甲(未來的盔);頭和頸暗棕色,前頸淺黃,有2個三角形小肉垂;體餘部為黃色或淡黃色,上體有黑色寬縱紋。2齡後羽飾似成鳥,4~5齡性成熟。

鶴鴕時速可達50公裡。鶴鴕目亦包括鸸鹋。已知鶴鴕曾用它的腳猛劈而把人劈死,三趾中最内側腳趾有一個匕首般的長指甲,能在灌叢中小道上迅速奔馳。有一骨質頭盔保護着光秃的頭部。成鳥體羽黑色,未成熟鳥淡褐色。每窩産3~6枚綠色卵,卵長13公分(5吋),雄鳥孵卵,孵化期約50天。在地面上用植物葉子作巢,幼雛體上具條紋。鶴鴕吃果實和小動物。

有3個種,有些人認為是6個種,每個種包括幾個亞種。産于新幾内亞及其附近島嶼和澳大利亞的普通鶴鴕是最大的種類,體高幾達1.5公尺(1.5米),喉部有2個紅色長肉垂。

生活習性

群居

這種鳥生活在熱帶雨林中,以擁有12厘米長、類似匕首一樣鋒利的爪而着稱。能奔跑,善長跳躍,性機警。鳴聲粗如悶雷。性兇猛,常用銳利的内趾爪攻擊天敵。

單栖或成對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和活動通道。

這種鳥類感到受到威脅的時候就發起攻擊,利爪結合強有力的腿,它們能夠将人類内髒鈎出,而對付狗和馬隻需一擊即可緻命。2007年,它被吉尼斯世界紀錄收錄進“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一般來說,鶴鴕都是非常害羞的,但當受騷擾時則會以它們強勁的腿猛掃。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及澳軍在新幾内亞駐守時,就曾被警告遠離它們。它們可以造成緻命的傷害。多數的攻擊是因挑撥而起。受傷或陷入絕境的鶴鴕特别危險。鶴鴕能靈巧地利用它們身處的環境,來避開人類的圍捕。由于動物園内員工的受傷率及嚴重性,鶴鴕被認為是動物園中最危險的動物。

食物

食物随季節而變化,主要食物是漿果,有時也吃昆蟲、小魚、鳥及鼠類。

繁殖方式

雌鳥在6~9月産卵,通常每窩3~6枚。卵呈暗綠色。孵化期約49天。2齡後羽飾似成鳥,4~5齡性成熟。頭頂上長有一個黃色的角質盔是食火雞的聲波接收器。食火雞生活在密林裡,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穿透林木,它能夠發出比其他鳥類都要低頻率的叫聲,頭頂上的角質盔就是這種次聲波的接收器。

種群分布

鶴駝主要分布于大洋洲東部、新幾内亞和附近島嶼,常栖息在熱帶雨林中。

上一篇:牛娃

下一篇:芡實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