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魚

鲣魚

鲭科鲣屬動物
鲣(jiān)魚,俗稱炸彈魚,屬鲈形總目、鲭科。鲣魚為海洋可釣魚的一種。全長1米,身體為紡錘形,藍色,粗壯,無鱗,體表光滑,尾鳍非常發達。主要特征是體側腹部有數條縱向暗色條紋,背側具線色斑條。鲣魚為一類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低、氨基酸配比合理、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等營養含量都極高的漁業資源,鲣魚的暗色肉多,不利于用作生魚片,但加工成鲣魚罐頭卻具有極大的市場競争力。[1]
    中文名:鲣魚 外文名: 别名: 所屬山系: 地理位置: 走向: 長度: 寬度: 起點: 終點: 主峰: 海拔: 其他外文名:Eleotrida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目:金槍魚亞目 亞 科:舵鲣亞科 屬:鲣屬

體态特征

鲣魚背鳍有8至9個小鳍;臀鳍條14至15根,小鳍8至9個。尾鳍新月形,體側具4至7條縱條紋,體背藍褐色,腹部銀白,各鳍淺灰色,頭大,吻尖,尾栖細小。除胸鳍附近具鱗行外,餘皆裸出。大者長1米以上,一般體長400至500毫米。

生活習性

鲣為暖水性上層洄遊魚類(在日本近海,鲣魚從春到夏北上,從秋到冬南下,作季節洄遊。),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廣大區域,多集群于輻射區冷暖水團的交彙處及水質澄清的海區。屬黎明、晝行性魚,白天出沒于表層至260米水深,夜間上浮,經常吃沙丁魚、竹簍角等魚類和甲殼類。

鲣魚喜歡尾随鲸魚,鲨魚而做集體遊動,先把水中大些的食物吃掉,剩下的便于鲸鲨吞噬。鲸鲨也會蔭護鲣魚,它們是一種共生關系。鲣魚出現的海區常伴有海鳥群,在魚群上方追捕食物。

鲣魚捕食沙丁魚及其它魚的幼魚、烏賊、軟體動物及小型甲殼類。通常數十萬尾相伴回遊在海洋中,以小魚、蝦和烏賊為食,鯷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如果一發現便上下左右群起夾攻,使得無處可逃的鯷隻好躍出水面。

生長繁殖

生活于太平洋的鲣魚,每年春季在赤道附近産直徑約1毫米的浮遊性卵,一條雌魚産卵數多達200萬個,分數次産下。卵經2~3天可孵化,幼魚一年可長到15厘米左右,夏天開始北上。成長後的幼魚在秋天裡又開始南下。鲣魚的成魚和仔魚有明顯的季節性分布,3齡全部性成熟,在南沙群島,産卵期為3至8月,産浮性卵。

地理分布

鲣魚分布于溫帶到熱帶的廣大區域,主要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水溫高于15攝氏度以上的水域,都有鲣魚的蹤迹。

上一篇:黃鳝養殖

下一篇:黃鳝養殖技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